第 91 章 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世民:......

    他的大唐明明就一点都不弱!!

    “不许吵架。”言羽阳提前扼杀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

    李世民再不痛快也没想着跟言羽阳对着干。

    “帝师,唐朝存在了多少年?”李世民问。

    “289年。也挺长了,排第三呢。”

    李世民点开跟嬴政的私聊。

    【唐太宗】李世民:朕的大唐那么弱,都排第三。真不知道排最后的那得弱到什么地步。

    嬴政:......

    你个排第三的有什么可得意的?

    倒数第一也是第一!

    嬴政没再搭理李世民。

    逞这种口舌之争简直毫无意义,还浪费时间。

    身为一国之君他必不可能......

    该死的赵高和胡亥。

    害他现在跟别人吵架都吵不赢!

    “除了刚刚提到的唐朝各方面发展之外,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当时日本频频派使节来朝,学习唐朝文化,时至今日,日本依旧保留了许多唐朝的风俗习惯艺术审美等。”

    一提起日本,皇帝们都想起来不久前自己想展开但还没展开的军事行动。

    “这个日本从我大唐学走这么多东西,居然还敢反咬一口,还真是会咬人的狗不叫。”李世民淡淡的道。

    比起跟嬴政拌几句嘴。

    还是被背刺让他觉得更恶心。

    “日本人嘛,也不奇怪。虽然说是文化交流,但是其实像日本那种弹丸之地也没什么好交流的,他们一次次到达唐朝,将唐朝的技术、制度、文字等所有自己没有的东西都带了回去。”

    “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嬴政觉得很不可思议,“连文字都要抄别人的,这也能算一个国家?”

    “当然,日本现在是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的,不过不论是日本的文化、文字还是风俗,往上追溯都有不少的唐朝的影子,只不过他们融入了自己的文化以后,就演变成了新的东西。”

    “毕竟是交流,所以除了日本派人来学习唐朝文化以外,唐朝也有人过去日本。比较出名的人物就是一位叫鉴真的僧人,他坚持往日本去,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终于在第六次东渡的时候成功了,最后到日本的时候他都六十多岁了,而且为了实现自己东渡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鉴真硬生生把自己累到双目失明,东渡成功的鉴真又给日本带去了不少医学、文学、建筑方面的典籍。”

    李世民:?

    “等等。”李世民打断言羽阳:“不是说文化交流吗?怎么都是他们从大唐拿东西走?他们带来给大唐的东西呢?”

    凭心而论,真不是李世民小气。

    从他平时赏赐臣子就能看就来,他是一个很大方的皇帝。

    但李世民一想到那些东西是被喂不熟的狗拿走了心里就膈应。

    他是大方,他

    的大唐是富有。

    那也不能白送啊。

    他把钱扔水里还能听个响,把东西送给言羽阳他们能双方都高兴。

    他跟日本搞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什么都没有,这不赔本买卖吗?

    “呃......这个......”言羽阳卡壳了。

    日本给唐朝带了什么东西......

    “我记得日本好像给唐高宗送过两个公主。”言羽阳的语气有点不确定:“不知道是不是我记错了。”

    送公主?

    那不就是和亲吗?

    听到这里李世民的脸色也没太好看。

    他虽然不吝啬对周边国家进行帮助。

    但谁会喜欢肉包子打狗,这种有去无回的感觉。

    不过李世民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对日本进行武统的心思又活络了许多。

    反正周边国家都被他打服了。

    找个机会东征一下,还能活络活络筋骨。

    “除了日本,唐朝跟现在的韩国也有文化交流,不过当时的韩国还叫做新罗。新罗的政治制度就是仿照唐朝建立的,也许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新罗比起日本的地理位置更占有优势,所以有很多新罗商人来唐朝做生意,双方互相流通物产。”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祖上就是学人精,现在的韩国也喜欢把中国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东西。”

    刘彻:?

    “他们是没有自己的文化吗?天天想着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说完刘彻就愣住了。

    好像还真没有。

    要不怎么会连政治制度都要从唐朝引进。

    “新罗相较日本来说还是好一点吧,当时新罗流传进来的音乐还挺受民间欢迎的。除了日本和新罗,当时跟唐朝有往来关系的国家高达七十多个,唐墓里出土的文物不仅有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