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朝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卯正。

    玉京宫城上方夜幕降隐,紫宸殿前的午门外已聚集了庙堂所有五品以上的文武大臣。

    眼前的紫宸殿面阔十九间,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

    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

    左侧文臣者由一品首辅姜巨鹿牵首,右侧武将则以二品昭武将军李光弼带头。

    立在午门旁等候谯楼示意的钟鼓司宦官手持擂槌,钟漏上的时辰定在了卯正时分后,那宦官就敲响鸣鼓。

    咚!咚!咚!

    钟响三声,文武百官便由左右掖门依次入内,文官行左掖门,武官行右掖门,井然有序。

    紫宸殿内。

    殿顶铺满橙黄琉璃瓦,云顶檀木作梁,水晶玉壁为灯,居中有高手匠人雕刻下诸天星辰,皆镶以夜明宝珠,居下浮雕雕刻的是天下九州山河,寓意圣人天授予,江山一统。

    李镇换上了圣人所着的九龙绣袍,头戴九垂珠冕旒,端坐于阶上龙椅。

    见朝会时辰已至,主掌仪节之事的鸿胪寺官员便唱名入班。新笔趣阁

    外头在紫宸殿外等候的文武官员分两班,齐头并步走入御道,站在丹墀前觐见圣人,行过三叩之礼。

    在众臣身旁,站在梁柱两侧的是负责监督百官仪表的纠察御史。

    姜巨鹿深吸一气吐出,却发现今日在右侧武将对列出多出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那穿着青色朔望朝服,头戴濮冠的青年年岁不过方才及冠,却已是四品武官,眼神刚毅,模样面容与镇国公徐达神似。

    这年轻武将正是镇国公徐达长子徐之斐,如今在北疆边关随军历练已经数年,身负赫赫战功。

    徐之斐手持璞玉笏板,走出对列后立于阶下,向圣人李镇躬身行礼后便奏报起北疆战事。

    前夕年圣人亲征大月氏,方才凯旋,却不想如今北疆战事竟也吃紧,蛮夷与妖魔横行,已深入北地数百里,驻扎北疆的军队费劲万难才将其驱逐出境。

    “圣人,北疆妖魔势大,如若再不制止,只怕会一发不可收拾,我携金吾卫统领亲笔奏折,恳请圣人发兵北荒!”

    徐之斐言罢,就从袖中取出了那封还带有血迹的奏章,上前一步呈向李镇。

    李镇身侧的寺人快步上前,取来了徐之斐手中的奏章递到李镇面前。

    递交完奏章后,徐之斐便回到了武将队伍中去了。

    为首的昭武将军李光弼听着徐之斐对于北疆战事的上奏,不禁在心中连连颔首,再看看上方圣人李镇阅读奏章时眉头渐渐皱起,对于出征的事情他便更有了几成把握。

    想到此处,李光弼便侧目看向了另一旁的姜巨鹿。

    而正好此时姜巨鹿也瞥向了另一边,瞧见昭武将军的眼神后,心底里暗骂了一句只知道贪图军功。

    如今李光弼已经是正二品的昭武将军,可也即将升授龙虎将军,若再上一级便是国公,与他首辅平起平坐,且在皇亲国戚的份量上,还能在压上他一头。

    但按照姜巨鹿所想,这天下到底还是要靠文臣治理,如若让这些武官在庙堂压低了文臣,大玄岂不成了好战之国,而好战则必亡。

    在李镇阅读完奏章之后,姜巨鹿也随之出列,当场反驳起李光弼这一众武将的意见。

    “圣人,当今国库紧张,北凉和陇西二道深受灾害,已然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案,国库已拨粮款下放两道救灾,今年其他五州的赋税还未收上,哪里还有钱粮支撑大军北征?还望圣人三思,此时更应休养生息,待来年秋狩后粮食丰足再出征北荒。”

    这边姜巨鹿方才说完,另一侧武官队伍里的昭武将军李光弼便走出对列,捧起手中象牙笏板上奏道。

    “圣人!如今北荒战事吃紧,蛮夷妖魔已然深入我大玄国境,好在有北荒将士们拼死御敌,可这终究是权宜之计,如不出兵北荒,那些将士们又能抵挡得了多久?”

    姜巨鹿看向李光弼,驳斥道。

    “昭武将军,你这是武将莽勇之见!没有钱粮,大军如何出征?这让百姓如何存活!”

    李光弼冷哼一声,虽知姜巨鹿背景雄厚,有赵何二氏撑腰,可他到底是圣人同宗,便当众驳回说。

    “首辅大人,我敬你是文人,但你读了那么多卷书,安知兵若亡则民不存的道理,将士们都死了谁去抵抗敌军,谁去保护庶民?”

    “够了!”

    阶上的李镇放下手中的北荒奏章,猛的一拍章案。

    当下,阶下的文武百官都噤若寒蝉,没有人敢去触这个眉头,姜巨鹿和李光弼也各自走回了队伍里。

    李镇看向丹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