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沂城日报的一篇专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知道,我们曾经为这个国家的建立,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付出!

    我们这里老人身上的那些伤病,是因为参军打仗才落下的伤病啊。

    ……

    至于我们穷的原因,是因为大山腹地的原因。

    我们这里山多地少,田产难以满足温饱,哪怕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辛苦劳作,但是1年的收成总是无法满足口粮……

    比如我家!

    在我很小的时候,从我有记忆的那天起,家里从来没有吃过饱饭,我每天都感觉肚子很饿。

    我生活的村子叫松林村!

    如果说青山乡是整个沂城最穷的乡,那么松林村便是整个青山乡最穷的村。

    由于山多地少,我们不敢种植小麦,只能种红薯,因为红薯的产量高。

    然而即便是种植红薯,我们依旧还是难以温饱。

    从小,我没吃过1顿饱饭。

    家里的弟弟妹妹们,同样也没吃过1顿饱饭。

    但这不是我爸爸妈妈不努力啊,也不是爸爸妈妈懒惰不干活,父母很想让我们吃饱,可是地里产不出那么多粮食。

    山多,地少,注定穷!

    我家如此,村里各家也如此。

    每1年政府开展扶贫,我们村子都是难中之难,年年扶贫,年年继续贫,以至于干部们都不愿来,领任务的时候全都躲着我们村……

    在我们孩子的心里认为,这似乎是政府也放弃了我们。

    所以,我心里有恨!

    这份恨,持续了好几年。

    我恨政府放弃我们,恨他们忘记了革命老区的付出,凭什么战争年代让我们付出,建国之后却坐视我们受苦受穷?

    我恨,我真的恨!

    这份恨,持续了好几年。

    直到,今年……

    ……

    今年的时候,乡里又要扶贫了。

    村里支书爷爷在‘喇叭’里喊话,向我们宣布这1次的扶贫通知,然而大家早就失望了,村支书爷爷其实也早就失望了。

    我们都知道,乡里的干部又要来走过场。

    所以我们爱答不理,全都装作没听见。

    那1天。

    有1辆小车开来我们村,后面还跟着很多骑车的干部,人很多,比往年都要多,虽然他们来的人很多,但是村里仍是不愿意搭理。

    直到我看见,夏硕叔叔也在人群里。

    那1天。

    我永生难忘。

    夏硕叔叔带着那些干部,专门途径村里的各家破屋,他故意让那些人看,他故意让那位女领导看……

    他不像以前那些扶贫干部遮遮掩掩,他让那些领导直面我们的贫穷。

    那位女领导落泪了!

    决定在我们村里驻点。

    夏硕叔叔身为工作人员,也跟着领导在村里驻点。

    住的地方,选的是我家,原因很简单,我家是全村最穷的。

    那天晚上,我吃了人生中第1顿饱饭,不但有白面馒头,而且还有香喷喷的肉。

    吃饭的时候,夏硕叔叔好温柔啊,他抱着我的3妹,轻手轻脚的给我3妹喂饭吃。

    那位女领导也很温柔,她抱着我4妹放在怀里,根本嫌弃起我4妹的衣服脏,她像是抱着自己的孩子1样……

    那1刻的我,心里的恨意忽然少了许多。

    我感觉到了某种温暖,政府并没有放弃我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