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设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哦……农家。”

    常念秀点了点头。

    若有所思。

    “原来是马老先生。”

    而此时。

    沈烈已经兴冲冲的挽住了这位马一龙,马老前辈的胳膊,带着一行人向那市舶司官厅里走去。

    宽敞的市舶司官厅中。

    洒了水。

    异常整洁。

    纺纱工场才刚刚开工,码头也还在修缮中,这海关大厅中没什么人,等到锦衣缇骑上了茶。

    谈笑声响起。

    沈烈便向着这老者殷切道:“千呼万唤……可总算把您老盼来了。”

    马老先生倒也和气,忙应了一声:“不敢,老夫山野之人,懒散惯了……让沈大人久等了。”

    怨不得沈烈心中欢喜,这位老爷子也不是一般人,这是通过海瑞海大人,从南方找来的农学达人。

    马一龙,马老先生。

    说起来这位老先生,也真不是一般人,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名次还很靠前,授翰林院检讨,南京国子监司业。

    可是……

    这位老先生偏偏不走寻常路,进了翰林院之中,很快便对江南官场的乌烟瘴气不耐烦了。

    再加上政见不被采纳。

    被党争排挤。

    可是他又不愿意攀附朝中大员,索性便以母亲年老多病为由,请求辞官回家,并且经过前后五次上疏。

    方得批准。

    这位爷辞官回溧阳后,做什么去了呐。

    种地去了。

    他先后在老家建务本书院,构筑馆舍,读书著述,又捐资设义田,恢复盘龙堰,改筑盘龙桥……

    在家种了几十年的地,做了几十年善事,从青年种到老年,马一龙还干了一件奇葩的事。

    他在乡间招募农民,垦种荒地,竟然还采用了一种分成制,竟然把田亩产出的一半分给了农民。

    这做法……

    自然与时代格格不入。

    不奇怪。

    历朝历代总有这么几个奇人。

    并且这位老爷子还根据自己一辈子的农事经验,写了几本书,一本叫做《农说》,另一本叫做《农经》。

    甚至。

    还尝试以阴阳理论阐述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

    真可以说是读书人的异类了。

    “马公请用茶。”

    对这位醉心农学的老爷子,沈烈心中无比尊敬,要说诺大个国朝有没有人才呐。

    那自然是有的。

    其实有很多。

    可修桥补路无尸骸,杀人放火金腰带,大师在乡间,而那些跳梁小丑却高踞于庙堂之上。

    与马一龙攀谈了一番,沈烈便当场拿出了聘书,他要奏请皇帝,在西苑里找个地方……

    再办一个农学堂。

    而这位农学大家马一龙马老先生,自然便是沈烈物色来的总教习,负责为朝廷编纂农书。

    也为大大小小的合作社培养农学人才。

    “但不知马公意下如何?”

    话音落。

    马一龙满口答应了下来:“好,好。”

    万万没想到临老了,这位老先生的一腔抱负,竟然又忽然有了发挥的空间,而发掘他的竟然是……

    一位锦衣卫指挥使。

    于是。

    气氛变得温馨起来。

    而沈烈便饶有兴趣,与这位马公攀谈起来,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说道元朝时王祯的《农书》。

    又说到宋代陈敷的《陈敷农书》。

    沈烈听。

    马一龙侃侃而谈,什么《荒政》、《蚕桑》、《牧养》,再到“菊”

    、“枸杞”

    、“芭蕉”

    、“百合”

    种种种植之法。

    如数家珍。

    沈烈听的精神奕奕,在心中乐开了花,还叫人端来了一盆番薯,一盆红薯,请这位农学专家品尝。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