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5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铁柱跟格逻简单解释了一下什么是工厂,后者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没再耽误时间,两人止住了话头,很快投入到正事之中。

    去看过了冒石油的地方后,铁柱便托人给木其尔带了信,想让她向方仙儿L报备,调一些技术上的“专家”过来指导开发石油。

    牙地辽阔,传信得好一阵才能收到。

    铁柱也没闲着,先带着大家风风火火打井、种粮食,顺便还规划了几片西瓜地,打算种些西瓜吃。

    方仙儿L说了,牙地昼夜温差大,瓜果种出来都会很甜,西瓜和哈密瓜都属于水大的果种,夏天若能吃上一瓣,别提有多快乐了。

    说起来,这些西瓜种子还是公主送来的。

    据公主自觉交待说,她之前不止与莫却结盟,私下里还与西边的吉拉有些来往。

    这些西瓜是吉拉从其它地方弄来后,又转送给公主的友情之礼。

    她管这东西叫胡瓜。

    吃光了瓜后就把籽留下,如今又给铁柱。

    不过,自从决定和谈,公主就开始与吉拉减少联系并保持距离。

    对此,吉拉那边似乎颇为不满,直骂公主是个偷瓜贼,接触他们只是为了骗瓜,并发誓再也不会放任何一个瓜流入牙地。

    牙地以后别想再有瓜吃!

    有了这般狠话,铁柱他们手中捏着的,搞不好就是最后的西瓜籽,必须得好好种。

    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

    好在方仙儿L有先见之明,给了他许多培育西瓜的法子,对于种瓜一事,铁柱还算有些信心,吉拉的算盘大约是要落空了。

    除了种瓜,筹办工厂也不能松懈,这就需要许多钢材铁料。

    好在有了法柜,可以在方仙儿L那领不锈钢盆解决燃眉之急。

    要忙的事情比较多,铁柱他们就一直在北地钻营。

    见他这边完全抽不开身。

    公主之前提过的盐井和瓷窑,就由木其尔她们前去验收。

    此前,微宁公主与木其尔在会面后相谈甚欢,很快就达成了融洽的合作意向。

    在得知木其尔要来看盐井,公主也亲自为她引路。

    “这里的盐井产量都很一般,比不得我在南边见过的那些。”公主说道,“不过好在这片地方可以打井的地方多,且不少都是火井,制盐倒是比较方便。”

    她怕木其尔看盐的产量不高,误会她给的是劣质盐井,生了嫌隙,便想提前解释清楚。

    听她这么一说,木其尔愣了愣,忽然记起什么。

    之前忙着操心和谈的事,公主提到火井时,她也没有深想。

    可如今有空了,细究起来,木其尔就回忆起一些地理书上的内容。

    在牙地,地下盐量少也不奇怪。

    因为这里的盐井不吃香,反倒是有不少含盐量较高的湖泊可以产盐,百姓们吃的大多是湖盐才对。

    公主自小

    在南边生活,接触过的取盐方式就是盐井,那边是因为地理原因,地下储盐量才比较大,打盐井可以丰收。()

    若是再往东南一些的沿海地区,吃的就该是海盐了。

    ▉想看圆月柚子的《自动售货机的古代生活》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地理这门学问,若不是有方仙儿L,她们很难了解得这么清楚。

    公主不知晓南北几地的差异,倒也不奇怪。

    再说回盐井。

    木其尔猜测,这块地方的盐井分布广,或许是附近藏着盐湖的缘故?

    抽空可以找找。

    倒也不用急,她们有方仙儿L罐装的“碘盐”吃,并不缺盐。

    此时那些盐井最大的益处,大概就是天然气了。

    有石油的地方一般会伴生天然气,反过来却不一定。

    公主发现的这片地方,应该是片纯粹的天然气田。

    在枣儿L姐她们想办法利用上这些资源之前,将这里好好保护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心里有了成算。

    看过盐井后,木其尔又去看了瓷窑。

    公主掌握的烧瓷技术来自官家的御窑厂,自然是不会差。

    烧瓷时所用的釉料色彩丰富。

    她这些年培养出的一批工匠,技艺也是巧夺天工。

    可以说,之前沙夷的大半经济来源都系在这些陶瓷上。

    在制瓷上,木其尔她们是门外汉,没有任何外行指点内行的想法。

    不过,对于改良瓷窑,她们倒是颇有心得。

    了解完窑的情况,木其尔便根据兴和的经验提了一些改进建议,例如鼓风的技术,以及窑内特殊的设计构造。

    微宁公主对此道精通,一听点拨,很快就想通了其中妙处。

    她觉得这些提议都点到了关键之处,不禁对木其尔一行人又高看一眼。

    有了现成的好窑,日后不仅可以烧制瓷器,还可以顺便烧一下玻璃。

    木其尔并不藏私,将制玻璃的法子大方地说给公主听。

    公主闻言很是吃惊:“你们竟然会烧琉璃?看来我这瓷器也没什么能拿出手的地方了。”

    在这个朝代,琉璃烧制技术没有传开,相关制品不常见,所以十分珍贵。

    在公主看来,玻璃瓶自然是比瓷器更值钱。

    木其尔忙道:“不不不,我们烧玻璃的核心是技术,而你们烧瓷器却是艺术,是有灵魂的技艺,这还是不一样的!”

    匠人制瓷是很有匠心的,带有一定的创作成分,她们烧玻璃却不一样。

    在兴和烧出的玻璃,只考虑实用性,所以没有太多设计。

    比如大块的玻璃窗,小型的玻璃镜片。

    就算是烧玻璃瓶,基本也是简单基础的款式,主要是拿来做化学实验用的。

    不过,正如公主所言。

    在这个朝代,纯度高的玻璃,就算样式再简单,拿到外面卖也是很稀罕的。

    这次接手了瓷窑,日后烧玻璃也可以有分工。

    ()    兴和那边就专门生产实用的玻璃制品,这里则是可以烧观赏型的琉璃制品。

    想来公主的能干匠人们,可以在玻璃上玩出更多的花样来。

    结束了验收工作,木其尔这边也没闲,拉着公主一起热火朝天地搞起建设来。

    而在另一头。

    才从灾祸中走出来的九斗也在努力重建,恢复生机。

    原来那位九斗县令不知去了哪里,销声匿迹,但默契的是,百姓们也没人主动问起他。

    如今九斗的事都是方军的人在管,还有其它几个有水患的地方亦是如此。

    虽然不太厚道,可不少百姓都在偷偷许愿,希望方军能一直待在九斗,治理这里。

    这天。

    大妮放下了课本,走出临时帐蓬,在另一座帐子门口等待自家的妹子二妮。

    之前,她们母女三人从水灾中获救,心怀感激地在方军组建的临时驻地好吃好喝地待了一阵。

    方军的照顾无微不至,每日给大家吃的都是精细粮食。

    一开始吃的东西叫“饼干”,后面她们竟还喝上了稻米煮的肉粥。

    那种肉粥是大妮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热乎喷香的粥喝下肚子,被水围困的噩梦都能变淡几分。

    照这样的养法,没过多久,所有九斗的百姓就都恢复过来了。不少人气色甚至比受灾前还好上许多。

    只是,大伙心中仍藏着不安。

    这些日子发生的事,就像一场梦。

    方军来得及时,做的也极好。

    可她们只要一想到,生活要从一无所有重新开始,就觉得茫然无措,不知该从哪里做起。

    而且,身体上的创伤愈合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却钝钝地冒了出来,每个夜里都和刀子一样削人心头上的肉。

    好在,没让大家难受多久,方军就又派了“心理关怀小队”过来。

    每日,小队的人都会来找百姓们聊天。

    聊的东西听起来都是些寻常的事物,可说完话以后,大伙都觉得,这心里不知怎的就舒坦多了。

    盛珺也悄悄围观了心理治疗的过程。

    她发现,不管是眠崇还是如今的九斗,古人们的灾后安抚工作都比想象中好做许多。大部分人都很配合,而且很快就能从痛苦中走出来。

    究其原因,或许是遭遇的苦难太多,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都想继续生活吧……

    做完了心理关怀,百姓们就发现,接下来的日子,都被方军那边仔细地安排好了,完全不需要头痛操心。以后的事渐渐清晰起来,没人觉得茫然了。

    就拿大妮一家来说。

    大妮和二妮,在方军看来就是俩小孩儿L,每天去临时搭起来的学堂念书识字就行。

    至于大妮她娘,被编进了灾后重建的队伍,可以亲手恢复曾经的家园。

    大妮本不想去念书的。

    她觉得自己已经和大人没两样了,可以跟着娘一起干活。

    只是,这个念头很快就被打消了。大妮最终还是乖乖去读书。

    只因为方军的姐姐说,这会儿L并不差她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