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着下来的官家和各位相公脸色也不怎么好。

    他不在高台上不知道上面发生了什么,但是大概能猜出来发生了什么,无外乎大宋有了强力武器而官

    家对上辽国依旧下意识想矮一头。

    给辽国输送岁币让两国免于战争的确可以省下很多事情,不用担心武将拥兵自重,也不用担心国库告急,只需要每年准时给辽国送银钱丝绢。

    不管辽国怎么狮子大开口,总归要的不会比打仗的花销多。

    问题是盟约是可以破坏的,大宋这边规规矩矩的按照合约办事,隔壁邻居不一定守规矩。

    辽国那边澶渊之盟签的好好的,结果呢,两国的确没开战,就是隔一段时间就过来敲诈勒索要增加岁币。

    西夏那边在庆历年间也签订了合约,大宋每年给他们送银钱丝绢来维持边境安宁,结果那边还不如辽国,人家安宁了不到十年就继续兴兵开战了。

    朝廷对辽国是一昧的忍让,忍到最后辽国得寸进尺恨不得把大宋都吞了。

    西夏那边有狄青率兵抵御,如今不再是大宋的子民担忧西夏党项人烧杀抢掠,而是西夏那边担心大宋的军队会不会忽然闯入,大有攻守异位之势。

    朝中大臣不全是傻子,有人不管不顾一心求和,自然有人能从西北的局势变化中品出点什么。

    朝廷一昧忍让的结果是辽国得寸进尺,朝廷出兵反击的结果是西夏闻风丧胆,虽说不是所有的武将都是狄青,但大宋能出一个狄青,就能出第二个、第三个。

    他们怕重演五代旧事不敢让武将掌权,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对吧?

    火器的杀伤力大家有目共睹,只要火器弹药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即便武将有什么小想法也不敢用血肉之躯和炸药炮弹对抗。

    比起掌控武将,显然掌控炸药炮弹这些死物更容易。

    要是这种情况下官家还觉得辽国不可战胜,几位相公脸色难看也能理解。

    当然官家的想法都是他猜的,他也不知道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想知道准确消息的话得去隔壁开封府问包大人。

    老苏大苏小苏:……

    想想他们官家的脾气,也不是干不出他们占尽优势还依旧服软的事。

    三个人面面相觑,沉默之后放下酒杯,感觉杯子里的陈年佳酿都没了滋味。

    如果真的让他们家景哥儿给猜准了,几位相公的确得强硬点。

    契丹人都快骑在他们头上拉屎了,再忍让还像话吗?

    气氛太沉重不利于下饭,苏景殊抬起头,感觉需要换个话题,“爹,秦彭年叛国的案子判了吗?”

    额,好像也没轻松到哪儿去。

    “判了,秦彭年通敌叛国罪证确凿,不日问斩。”老苏说出“不日问斩”四个字尤嫌不够,要是能把秦彭年交给汴京的百姓,千刀万剐都使得。

    身为兵部侍郎竟然通敌叛国,他对得起边疆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吗?

    直接问斩真是便宜他了。

    老苏浑身杀气腾腾,看上去比武将还武将,小小苏搓搓胳膊改换目标,“三哥,秦家其他人怎么判的?”

    秦彭年通敌叛国,他的继室夫人是契丹

    人同样难逃一死,不过他家还有一个女儿一个外甥女,小辈没有参与应该罪不至死吧。

    苏辙回道,“秦家直系刺配沧州,旁系以行论罪,朝中若与秦彭年关系紧密者,尽数下狱待审。”

    苏景殊哼了一声,“不知道这次能揪出来多少叛国的好苗子。”

    贪赃枉法结党营私或许能忍,通敌叛国绝对不能。

    尤其他们大宋周边不只一个敌国,本来以一敌二就已经很烦人,内里再被渗透进奸细还要不要人活了?

    叛国就砍头,官职再高也绝不留情。

    苏轼伸伸懒腰补充道,“那秦彭年是庞太师的门生,门生叛国,庞太师也没少被弹劾,听说庞妃在官家面前哭了好几日,这才让他只罚俸一年就过去了。”

    苏景殊深有感触,“由此可见,功成名就之后不能随便收学生。”

    学生品行好还行,品行不好就是庞太师这个下场。

    识人不明,罚。

    这年头识人不明是大错,据说包大人上一次被贬出京城就是因为担保举荐的官员出了问题。

    苏轼拍拍小老弟的脑袋,眯着眼睛笑道,“呦,景哥儿现在就想着收学生了?有志气!”

    苏景殊幽幽抬头,“二哥,你不要强词夺理。”

    他什么时候说要收学生了?他说的是让老爹老哥谨慎收徒好吧!

    看什么看?尤其是你苏东坡!

    天气渐热,傍晚的微风吹在身上格外舒适,父子四人在院子里小酌,直到太阳落山才起身。

    小小苏好些天没吃到家里的饭菜,桌上大半的碗碟都是他清空的,饭饱神虚,这时候回房美美的睡上一觉简直是世上最幸福的事情。

    然而……

    老苏慢悠悠拎着小儿子的耳朵,招呼另外两个儿子一起去书房“三堂会审”。

    小小苏:???

    怎怎怎怎怎怎么了?

    不是没什么事儿了吗?

    怎么还带翻旧账的?

    苏轼笑眯眯跟上,“景哥儿,二哥怎么不知道你还有那么大的能耐呢?”

    苏辙板着脸开口,“在家里放炸药,你把家里当什么地方了?”

    苏轼继续笑眯眯,“还有那么多炼铁炼铜的法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家出了个铁匠呢。”

    苏辙依旧板着脸,“过分!”

    小小苏:QAQ~

    他编个故事容易吗?

    统哥,咱打个商量,下次再有超出这个时代的东西能不能让它顺理成章的出来,这种事情一次就够了,孩子真的扛不住一次又一次。

    正是因为家里没有铁匠,所以他才将炸药和炼铜炼铁忘的一干二净,多合理啊。

    要是家里有个铁匠,他天天看着铁匠打铁炼铜还找不到理由说他把那些事情忘了呢。

    统哥,救救呜呜呜呜~

    苏景殊哭唧唧的被他爹拎到书房,以为等着他的是新一轮竹板炒肉,好在事情没有朝

    着最坏的方向发展,他爹书房里没有准备藤条,只有几个一看就非常贵的大箱子。

    老苏松开整天给他找事儿的臭小子,拍拍第一个箱子,打开。

    一盘金银,一套文房四宝。

    “这是开封府给你的奖励,文房四宝是包大人和公孙先生特意给你挑的,待会儿你自己带走。”

    小小苏睁大眼睛:哇!

    包大人和公孙先生真贴心,连文房四宝都准备好了呀!

    第一个箱子合上,第二个箱子打开。

    满箱子全是金银。

    “这是三司衙门的赏赐,你来看两眼就行。”

    小小苏继续:哇!

    金光闪闪,三司使大气!

    第二个箱子合上,第三个箱子打开。

    满箱子全是书。

    老苏叹道,“这是富相公、八王爷和包大人等人为你准备的书籍,你待会儿全带走。”

    小小苏惊叹到一半忽然拐弯:哇、啊?

    那么多书啊?这是看好他的意思吗?

    紧张.jpg

    第三个箱子合上,第四个箱子打开。

    这个箱子格外的大,打开之后是满箱子的刀枪剑戟。

    老苏的表情一言难尽,“这是展护卫和白大侠给你准备的,他们的意思是虽然你现在学武迟了点儿,但是找个师傅学点拳脚功夫没坏处。”

    苏景殊挠挠头,“啊?我啊?”

    老苏沧桑的把箱子盖上,“爹觉得实在不行就多请几个护卫,这个就算了。”

    大苏小苏齐齐点头,“就是就是,这个就算了。”

    第四个箱子合上,没有第五个。

    苏洵拍拍儿子的肩膀,“公孙先生说宫里可能也有赏赐下来,但是没有也无妨,此事不宜声张,为了你的安全着想,出门也不要乱说。”

    怀璧其罪,他们家景哥儿写下的那些东西无异于稚童抱金砖行于闹市,一旦传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苏景殊重重点头,“爹您放心,儿子晓得,不该说的绝对不往外说。”

    很好,今天又多了个骂官家的理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