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官家亲口说出要为将军赐婚,不知将军何时大婚,我等也好上门讨一口喜酒喝。”包拯促狭的笑笑,“想必西北军中也都在等将军的喜酒喝。”

    狄青想起军中那群牲口忍不住头皮发麻,别说军中,就他府上那些副将亲兵都快把他烦死了。

    成个亲而已,至于天天荡漾的跟叫春儿的猫一样吗?春天还没到呢!

    狄大元帅义正言辞,“强敌未灭,何以家为?”

    先定个小目标,灭了西夏再成家。

    包拯不赞同的摇摇头,“狄将军,所谓治国齐家平天下,大丈夫立身处世,只要心在朝廷又何须墨守成规?”

    狄青撇撇嘴,转身看向公孙策,“公孙先生,您怎么看?”

    单身人士公孙策:……

    这才是狄大元帅造访开封府的真正目的吧?

    公孙策起身朝包拯深深一礼,“听包大人一席话,学生茅塞顿开,受教了。”

    ()    狄青眼睛一亮,“先生想成亲了?”

    公孙策煞有其事的摸摸胡子,“可惜学生已经老态龙钟,悔之晚矣,悔之晚矣。”

    包拯:……

    包大人叹了口气,让人将不知道去哪儿偷闲的展昭找来,这个话题他们仨应该都能谈得来。

    躺在房顶晒太阳的展猫猫:???

    人在房顶躺祸从书房来?

    早知如此,他今天就该和张龙赵虎一起去巡街。

    狄青看看游刃有余的公孙策,再看看听到成家之事就蔫儿下来的展昭,心里终于得到了几分平衡。

    很好很好,他们现在觉得烦恼是因为他们年轻,等他们到了公孙先生的岁数肯定能和公孙先生一样游刃有余。

    狄大元帅在开封府找到了自信,回到自家府上该头疼还是得头疼。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这天落了些小雪,京郊别院放出了好些张帖子请人去赏雪,上面还特意注明可以带家属。

    区区小雪就要设宴,还特意标明要带家属,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哪是赏雪宴,分明是相亲宴。

    奈何宴会是曹太后做主要办的,京中文人雅士都以收到请帖为荣,收到请帖的家里都有适龄未婚的少男少女,略一打听就知道这宴席是怎么回事儿,断没有拒绝的道理。

    朝中官员家适龄未婚的儿郎大多都在国子监,所以这赏雪宴开在了休沐那天,苏景殊在书院里笑话了半天隔壁放学还得去相亲的同窗,回家就发现他爹手里也有请帖。

    小小苏:!!!

    不愧是他爹!就是厉害!

    苏洵笑眯眯的揉揉儿子的脑袋瓜,“要不要跟爹一起去玩玩?”

    苏景殊眨眨眼睛,还真有点儿好奇,“我能去吗?”

    他应该还不到相亲的年纪吧?

    不让他相亲只让他看热闹的话,他还真想去看看大宋的群体相亲联谊活动是什么样子。

    老苏拿起请帖,指着上面可以带家属的那行字说道,“你娘你姐都不愿意去,到时旁人都是拖家带口只有爹一个孤身一人多不合适。”

    苏景殊顿了一下,“爹,您这样显得儿子我很没有面子。”

    合着他就是个凑数的摆设呗。

    苏洵放下请帖改口道,“景哥儿再过几年也该成亲了,不如……”

    苏景殊立刻大声喊道,“我愿意跟着爹当摆设!自愿的!”

    他还小,自由的日子还没过够,不想成亲!

    好歹等他到狄将军那个年纪再催好吧。

    冬日里的宴会没有春秋舒适,春秋天出去赴宴不管是曲水流觞还是山间野趣都舒服的很,冬天太冷,只能待在暖和的屋子里看外面,不然没一会儿就得冻的手脚通红。

    尤其文人爱风雅,觉得穿的太厚影响他们的形象,再冷的天也只在外面加一件大氅,绝对不会将自己裹成圆球。

    苏景殊没这个顾忌,天大地大暖和最大,这年头医疗条件那么差,万一冻感

    冒了他哭都没地儿哭。

    反正赴宴的主体是他爹,他只是他爹的挂件,过去就是蹭吃蹭喝看热闹,别的什么都和他没关系。

    人家相亲要么有功名要么有家世,他一没有功名二没有家世,进去也是当透明人。

    宴席设在皇家别院,赵大郎赵二郎应该也在,就算找不到能说话的,跟在老爹身边也没什么。

    他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儿,相亲的宴会重点是那些有相亲需求的小郎君小娘子,老爹再爱炫娃也不会在这时候炫。

    总结:宴会很安全,当成去冬游就行。

    于是乎,裹成球的苏小郎就在别院里和同样裹成球的赵大郎和赵二郎不期而遇。

    赵仲乱穿着厚厚的衣裳带着毛茸茸的帽子,和旁边的赵仲针相比更像个球。

    圆滚滚的小团子一路滚过来,苏景殊正要去“大球接小球”,就看到小团子灵活的绕过他扑到后头的人身上,“狄将军!”

    小小苏尴尬的收回手,假装刚才无事发生。

    赵仲针慢悠悠的跟在后面,“二哥儿听了狄将军在西北的战绩,现在已经把霍去病排到了第二位。”

    史书上的战神哪有眼前的战神实在,自然要把眼前的战神排在第一位。

    狄青弯腰和扑过来的小殿下说了几句话,然后才走上前拍拍苏景殊的肩膀,“景哥儿穿成这样,刚才我都没敢认。小半年不见,景哥儿长高了不少呀。”

    苏景殊眼睛一亮,“是吧是吧,我也觉得我长高了不少。”

    证据不光有门口的划痕,还有困扰他好些天的腿抽筋。

    长个儿时候的腿抽筋,真是痛并快乐着。

    赵二郎歪歪脑袋,“小郎认识狄将军?”

    赵大郎戳戳他脸上的软肉,“无忧洞是包大人和狄将军一起去剿灭的,小郎当然认识狄将军。”

    赵二郎遗憾万分的叹了口气,“为什么当初没有拐子把我拐走呢?”

    旁边几人:……

    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外面有风,狄青和他们说了会儿话就让他们快进屋暖和,顺便和苏小郎约好结束后一起回城,然后才视死如归的去找那些同来赴宴的宾客应酬。

    即便是相亲宴也要顾着男女大防,女眷和他们不在一起,而是由女性长辈带着在暖和的房间里交际。

    小娘子们可以在屋里交朋友,也可以结伴出去远远的看男宾那边的情况,要是觉得哪位郎君长的好有文采是她们心目中的良人,男方那边很少有不愿意的。

    只要双方父母都没意见,这门亲事就算成了。

    因着女子要守的礼数比男子多,相亲时只能女子来挑郎君,不能让那些小郎君肆意去对那些小女娘挑三拣四。

    正因如此,那些适龄的未婚儿郎都铆足了劲儿表现诗文才华。

    狄青、狄青虽然学过写诗作赋,但是他实在不擅长这玩意儿。

    当初读书是为了看懂兵书,这些情情爱爱的东西他怎么写

    啊?

    别人都是风花雪月,到他这儿成了铁马兵戈,他自己都觉得格格不入。

    唉,他果然还是不喜欢这种场合。

    狄大元帅苦哈哈的和一群年纪比他小好多岁的未婚少年郎打招呼,然而招呼还没打完就被一群人给围了起来。

    朝中大臣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鄙夷武夫打压武将,这群年轻人还没有经历那么多,见了狄青只知道这是战场上杀的敌人闻风丧胆的面涅将军,崇拜还来不及,怎么会鄙夷?

    狄将军平时远在西北镇守边关,好不容易回京一次,快给他们讲讲西北军中的情况。

    虽然他们都不会投笔从戎,但是他们可以努努力去西北当监军。

    新一代好监军,绝对不让武将为难。

    狄青:???

    这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

    他倒不是觉得这种场合一定会有人唾骂武夫粗鄙,文人要脸,骂也是在朝堂骂,离了那个场合就只会写文章,面对面的时候很少会闹的那么难堪。

    面对面骂的太难听他们会动手,都指着鼻子骂他们粗鄙武夫了,不把这话落实怎么好意思呢?

    正常情况下这种场合不会有人出来煞风景,但也不会这么热情。

    别的不说,就只说他们的年纪,他比这群少年郎大了那么多,完全说不到一起去好吧。

    但是少年郎们不觉得说不到一起去,虽然狄大元帅身居高位比他们厉害的多,但是在相亲宴上大家都是来相亲的,他们表现的越崇拜就越能让那些女娘注意到狄将军,这个忙他们必须帮。

    虽然他们不帮忙那些女娘第一眼看到的也是狄将军。

    庞昱和赵清往常见面就掐,这次难得没有吵架,而是齐心协力帮助狄将军成亲。

    他们俩不用相亲家里自然会安排好亲事,但是这次主要是给狄大元帅相亲,为了能让狄将军风风光光破除谣言,他们硬是冒着严寒大早上就出了家门。

    等待会儿狄将军讲完西北的辽阔风情,他们就给狄将军介绍京城的才女。

    不是烟街柳巷那些才女,是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

    他们悄悄打听了好些天,手里头的消息可多了。

    庞昱是求了他姐姐庞贵妃,赵清就更简单了,直接从他母亲狄娘娘那儿打探消息就行。狄青表哥一直不成亲,他娘比他找不到媳妇都着急。

    狄青刚开始还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看到混迹在人群中的熟悉面孔立刻猜了个七七八八。

    行吧,就当哄小孩儿了。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

    不远处的暖阁中,风华正茂的女娘们挑着窗帘看向外面,时不时低头窃窃私语,说来说去都围绕着狄青狄大元帅。

    狄大元帅太惹眼,看到他后很难再把目光放到别人身上。

    只是看的人多,想嫁给狄青的却寥寥无几。

    首先年龄上有点不合适,狄将军一直拖着没有成亲,和他同龄的男子大多家里孩子都好几

    个了。虽然狄将军长的好看,但是她们还是想找个年龄相仿的郎君,至少年龄不要差太多。

    其次狄将军父母早亡,成婚后要随他去西北守边疆,可她们的父母家人都在京城,嫁人之后直接数载见不到面实在有些难为她们。虽然狄将军长的好看,但是他们还是想找个离家近的郎君,至少不要像西北那么远。

    反正就是,虽然狄将军长的好看,但是她们一时间真的没法抉择。

    西北苦寒,她们自幼生活在中原繁华之地,也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边关的日子。

    姑娘们的长辈坐在旁边听着她们的悄悄话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们忧心的也是西北苦寒,这些在家娇生惯养的孩子们不一定能适应边关的生活。

    幸好狄娘娘和官家没有直接定下是谁家姑娘,不然就是担心也得嫁。

    出嫁从夫,莫说西北边关,就算是被贬去岭南也要跟着。

    乐平公主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她们说话,有点后悔今天到这儿来。

    好歹是个相亲宴,她还想来这儿看看有没有能入眼的郎君。

    这次她自己挑,挑了之后仔细查身家背景,务必把祖宗十八代都查的清清楚楚,绝对不会出现上次那种情况。

    来的时候充满期待,来了之后才发现她期待的早了。

    除了狄青其他的全是生瓜蛋子,嫩的能掐出水儿来,她想找的是如意郎君不是如意儿子,还是不要为难自己了。

    唉,找个如意郎君怎么那么难?

    乐平公主起身去旁边唉声叹气,不打扰嫂嫂和狄娘娘发愁。

    狄娘娘和曹太后的确都挺发愁,她们原本觉得以狄青的相貌不愁说亲,却忘了和狄青成亲要随他去西北守关。

    西北和北边真定府大名府还不一样,真定府大名府虽然是边境,但是好歹属于中原地带,西北汉胡混居民风彪悍,京城长大的姑娘怕是受不了那边的苦日子。

    先前看中的那位何家小姐来了之后没怎么说话,但是看她蹙起眉头的样子显然也不乐意去那么远的地方。

    也是,她生母早亡,家中只有老父一人,何尚书没有续娶,如今年纪也大了,嫁的近了还能时常回家看看,让她随狄青去西北实在有些难为人。

    即便人家姑娘家中双亲俱在,想起要去西北边关只怕也会日夜流泪。

    本来已经够愁了,愁上加愁可怎么得了哦。

    乐平公主摇摇头,想着想着忽然灵光一闪,觉得事情好像也不是那么难解决。

    狄青要成亲顺便辟谣,她想找个容貌出色的如意郎君,直接把他们俩配成一对不就好了?

    灯下黑也不能这么黑啊,怎么能把她忘了呢?

    乐平公主拍拍额头,感觉自己简直是个天才,于是立刻转身回去,“嫂嫂,八婶,你们觉得我怎么样?”

    曹太后:……

    狄娘娘:……

    两人面面相觑,愣了好一会儿才看向毛遂自荐的乐平公主,“乐平,你认真的?”

    乐平公主点点头,“当然是认真的,狄将军一表人才长的比陈世美好看多了,本公主虽然是二婚,但是本公主模样不差,还能在别人欺负他的时候帮着骂回去,娶我回去绝对是他狄青赚了,八婶您说是不是?”

    狄娘娘叹道,“乐平,西北和京城隔着万里关山,你在京城长大,从未去过那么远的地方,万一……”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狄青只是去西北守边关,又不是这辈子都不回来了。”乐平公主倒不介意跑那么远,“万一他三两年把西夏给灭了,这不就能调回京城了吗?”

    曹太后:……

    狄青自己都不敢说他能三两年把西夏给灭了。

    “乐平,你当真不是在胡说?”曹太后捏捏眉心,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你要是真的愿意,官家就真的赐婚了。”

    先前一句戏言竟然会成真,这可真是……

    “嫂嫂,我当然不是在胡说。”乐平公主眉飞色舞,和两位长辈通过气儿就要出门,“您二位先商量着黄道吉日,我去问问狄青的意见。”

    狄娘娘哭笑不得,这都要商量黄道吉日了,狄青的意见重要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