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 宫廷岁月052(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样都喝不到了,忽然就抓心挠肝地想喝了。

    然而制作可乐实在做不到,她记得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有过家庭制作苏打水的事儿,百货公司还卖家用苏打水机和原料药剂呢。考虑到那个时代的水平,她要是知道原理,大约能复制出来。但问题是,她过去没关心过那些,这时候又哪里造得出来呢?

    于是思来想去,她将希望放在了葡萄酒上,准确的说,是香槟。

    香槟是起泡酒,起泡的原

    理就是加糖产生了二氧化碳...四舍五入一下,喝香槟也能体会可乐那种特别的味觉刺激了。

    这也不是素娥瞎想,而是现在条件就这样了,她能怎么样呢?算是给自己一个希望,暂且转移一下那种‘抓心挠肝’一样的感觉吧。

    素娥上辈子是酿过葡萄酒的,有了自酿葡萄酒的经验,再酿香槟就成了她的新计划。只可惜,她当时只收集了资料,看了一些别人自酿香槟的视频就进了医院,之后的事不必说...所以酿造香槟这件事她也得摸索着来。

    虽然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但考虑到此时的酿造条件,甚至酒曲都和上辈子时有很大差别,素娥前几次其实都在失败。

    不过总体情况是好的,越来越接近理论上提及的情况。所以这次素娥搬到保和殿住,有了自己的地盘,做这些事更方便后,试酿的香槟比之前多多了。

    她还找人做了两只酿酒用的木桶呢!

    虽然为了方便操作,木桶没有传统的波尔多桶或勃艮第桶那么大(它们都有两百多升的容量),也没有追求和香槟桶一样(香槟桶的容积是205升)。但一桶也能装五十升水的样子,两桶就是近百升呢!

    此时的一升大约只有七百毫升的样子,一斗是十升,两桶酒也有十四斗酒了。

    这可不少了了,以皇后宫中份例酒为例,也不过是月供法酒一石五斗,法糯酒一石而已。一石等于十斗,十四斗酒是超过皇后每月份例酒的一半的——皇后的份例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用,而且她还有赏赐人的时候呢!

    这么多酒,素娥要是用标准的香槟酒瓶来装(标准香槟酒瓶是750毫升),是能装一百多瓶的!若是只有她一个人喝,喝上一年也绰绰有余了。

    当然,一切的前提都是能酿造成功。

    之前葡萄成熟时,素娥就寻尚食局买了足够的葡萄,压榨了葡萄汁出来——香槟酿造的前半程和酿白葡萄酒没什么区别,而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不同,是不带皮,只用葡萄汁发酵的。所以才会是透明色的,而不是酒红色。

    压榨出来的葡萄汁经过澄清,一些细小的果肉果皮碎片也都沉淀了下来,去除这些后才能将葡萄汁转移到素娥准备好的发酵木桶里。当时的发酵温度也很适宜,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偏低,用书上的话来说就是有利于产生更复杂、更令人愉悦的风味。

    之后发酵进行了一个多月,素娥估计着差不多了才打开酒桶,将里面的酵母和酒渣排出——因为条件有限,素娥就没有再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了,也没有进行调配,直接就准备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要在瓶中进行,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素娥把不准如今的瓶子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她记得最开始香槟发酵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压力太大,把香槟瓶给撑‘炸’了。

    此时玻璃瓶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了,小孩子常用‘琉璃小泡’养鱼,可见此物并不珍稀。还有诗云‘映光鱼隐见’,说的就是流行用玻璃瓶养鱼,用灯映照装饰,供人观赏,有点儿现代玻璃缸造景的

    意思了。

    所以素娥要找人吹制一百多个玻璃瓶也不算什么,只要她给钱,就和六局平常做的活儿没什么不同。

    关键是这些玻璃瓶的‘质量’,要知道华夏传统上多是铅钡玻璃,比欧洲的玻璃更脆弱不说了,‘铅’这种东西更是让素娥不得不考虑食品安全...因此,再考虑到此时制瓷业的先进,质量有保障,素娥最终决定用瓷瓶代替玻璃瓶。

    不过就算换成瓷瓶,素娥也不确定瓷瓶能抗住压力。之前几次酿香槟酒虽然没有炸瓶,可每次都只酿一瓶两瓶的,而且最开始还都没酿成功,实在无法作为参考。

    换到瓶中后,素娥按照之前几次酿造积累的经验,放入了适量的糖、酵母、酵母营养物质等。然后就上瓶塞,并在木制瓶塞外用铁丝拧了个‘小帽子’固定,防止木塞被瓶中气体冲出来。

    现在这一百多瓶的香槟就在二楼静室里进行二次发酵,素娥这次是要开一瓶出来,看看情况。没有上辈子的酿造条件,连发酵时间也谈不到标准化,也就只能用这种‘笨办法’确定发酵情况了。

    说起来,二楼的环境其实不合适,香槟发酵最好还是在恒温恒湿的专门酒窖中进行。但谁让素娥没有那条件呢?也只好将这个房间完全密闭,不叫见光,平时也绝不进去,勉强用来酿酒了。

    素娥开了一瓶酒,拧开铁丝的‘小帽子’,用她找人做的开瓶器开瓶......

    “还差着一些啊...”素娥已经感受到瓶子里是足气的了,但味道上还差一些,应该再发酵一些时间。

    “夫人酿的葡萄酒还没好吗?”肖燕燕好奇地看了一眼倒出来的葡萄酒。她是见过葡萄酒的,但都是深红色,从没见过这样透明的葡萄酒。

    其实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一样历史悠久,但不知道为什么传至华夏,就都是一些红葡萄酒了。这或许也和华夏人的喜好有关吧,透明色的酒水太普通了,殷红的葡萄酒则要抢眼的多,一看就知道和普通酒不同。

    ‘红酒’一出,不用多说大家也知道这是珍贵的葡萄酒了。

    如今华夏也学会酿葡萄酒了,但在果子酒被看低的当下,葡萄酒依旧独树一帜,被认为是高档酒之列呢。

    “还差着一些滋味,不过看这情形,应该是成了。”素娥心情还不错。到现在为止这些香槟也有过炸瓶的情况,但只有两次。而现在尝味道也觉得只是差时间酝酿了而已,已是‘胜利在望’。

    正说话间,杜春杏就进来说话,禀报素娥道:“夫人,方才奴婢去提餐食,听前殿的姐姐说,外头正关薪炭,各殿的贵人都派人去领了。夫人今冬的份例也未领足,不若我等吃了饭,也去领罢。”

    后妃每月都有炭,但平常没有多少,称之为‘洗头炭’。说法是洗完头后需要保暖用炭,所以才有这炭发下来。

    真要说大量发薪炭,还得是冬天,称之为‘过冬炭’。这过冬炭准备的是从十月初到二月末,整整五个月的量,按照后妃的等级不同,各有定量。像皇后娘娘的就最多,

    过冬炭足足有一千两百秤呢!

    此时一秤是十斤(),而一斤相当于后世的640克。

    说是十月初就要开始用的炭?()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自然也是十月初就要发。但问题是,薪炭也不是一次弄来的,宫外无论是采买,还是官方自营的炭窑,都需要时间。所以在领过冬炭这件事上,就有了先后。

    为了保证后妃们当下有炭用,十月份基本上大家都是隔几日去领一次过冬炭。只有皇后,以及其他身份特别高、还十分受宠的妃嫔,才能在十月份就领到足额的过冬炭。

    素娥不过是个小小的国夫人,眼下十月底自然就和大多数妃嫔一样,之前只能一次领几日的。这时听到杜春杏说外头又在关薪炭,便点了点头:“你去吧,尽量多领些,省的麻烦...不过也别太争强了,平白得罪人。”

    杜春杏应了一声,便叫上席玫瑰,一起出门领炭去了。要去的不只是她们,保和殿其他妃妾晓得关薪炭了,也都派了宫女去领。

    鄱阳郡君金香兰的侍女柳枝儿见着杜春杏她们都出来了,似乎是去领炭的,赶紧便跟上——县君、郡君身边只有两个侍女,不可能两个都派了出去,身边总要留人的。而宫女出门都要结伴而行,她便只能赶着和保和殿其他贵人的宫女一起行动了。

    跟着走时,柳枝儿还羡慕地看着杜春杏她们。

    陆美人的侍女也好,素娥这边的杜春杏、席玫瑰也罢,她们领炭都是很简单的事,该是她们的就是她们的。至于陈国夫人刘锦绣的宫女,或许会有些不如意,但最后领炭之事也不会有太大的不好。

    只有她,这一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劲儿,受多大的刁难呢!

    这就是主子无宠的难处了,不是说只有和其他妃嫔碰面的时候才面子上过不去,而是日常方方面面都受着气!!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