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御驾南巡的次数少,加上今年年初走了不到一半便折返回来的那次,也不过只有六次而已,但北巡的次数却极多,差不多每年都要去一趟,有时候甚至是一年两趟。

    南巡主要走水路,人员和行李都不得不精简精简再精简,但北巡全程都走陆路,不需要怎么精简人员和行李,这就导致每次出巡的队伍能绵延十几里地,人多车多,速度也就不得不慢下来了。

    今年北巡的队伍格外长,已经不只是十几里了,光是直郡王府二格格的嫁妆就占了得有五六里路。

    郡主抚蒙,自有内务府依着规制准备嫁妆,但这些仅占嫁妆的三分之一。

    余下有大半是从直郡王府带出来的,阿玛和额娘早些年就为她预备下的,还有继福晋从去年定下婚期就开始准备的嫁妆。

    最后是皇玛嬷和几位叔叔给她的添妆。

    十里红妆,不过是种夸张的手法,能绵延五六路的嫁妆,不说是当世之最,但也已经甚是罕见了。

    坐在惠妃车架里的二格格却是哭湿了一张手帕,从出府到离京,总共也不过一个半时辰。

    她出府门,三妹妹进府。

    她出京,弘昱、四妹妹、八婶、四叔家的堂妹,还有八叔家的两个堂妹,都是送她送到城门口才离开。

    惠妃轻轻皱着眉头,这孩子还是往老八府上送晚了,二格格若是能有八福晋的五分刚硬,她就不必担心人嫁去草原会被欺负了。

    “快别哭了,日后也少哭。”

    良妃掉起泪来是梨花带雨,二格格哭得也美,但还是稍逊一筹。

    如良妃那般貌美,万岁爷的宠爱都能转瞬即逝,可见哭得再好看都没用,更别说哭得一般了。

    “没什么好伤心落泪的,你阿玛虽被拘在府里,但性命无忧,一府的人陪着他,要说话有人说话,要孝顺也有孩子在跟前。

    你们姐妹虽嫁去草原,但有皇上庇佑,有你们八叔九叔和十叔帮衬,只要自个儿能立得住,就不会被旁人欺了去。

    弘昱安安稳稳在老八府上待着,既不耽搁读书习武,又不会像在上书房时那样辛苦,你也别怪他这趟没陪着北巡送你,这是本宫做的主。

    他是嫡长子,本该在府里陪你阿玛圈禁,皇上心软,这才允许他住在老八上,可你阿玛如今这情况……弘昱还是少在御前出现为好。

    不过你也用不着担心他,有本宫和你八叔在,弘昱也不是个喜欢惹是生非的孩子。”

    那孩子心性纯良,既不像老大,不像已故的儿媳妇,也不似老八小时候的‘纯良’,这是一个真正没心眼儿还没什么脾气的孩子。

    蜜糖罐子里长大,担不起风雨。

    不像老大和老八,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习惯了明争暗抢。

    二格格换了条帕子把脸擦干净,抽噎声渐渐平复,才道:“我哭是担心日后见不着皇玛嬷、阿玛和弟弟。”

    她们姐妹或许都会嫁到草原上,只要有心,

    将来总能相见。

    八叔和八婶,还有四婶九婶和几个堂妹,也都是自由之身,有心未必不能相见。

    唯独皇玛嬷、阿玛和弟弟,一个久居深宫,一个被圈禁,一个虽侥幸留在了八叔府上,但不敢往御前凑,又如何伴驾去塞外,如何能再相见。

    “只要都活得好好的,见不见面又有什么,再说不是还能写书信吗,本宫自进宫起,几十年了和娘家人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天下女子大多都是这样。”

    二格格轻轻咬了咬唇,她早就知道自己会被指婚到草原上了,按理这么长时间她也该做好心理准备了,就像皇玛嬷说的那样,天下女子大都如此,成婚嫁人后便再难见到娘家人了,不独独是嫁到草原抚蒙的女子如此。

    可住在八叔府上的那几个月里,南下的那几个月里,她看到听到了许多不一样的。

    八婶教她珍爱自身,教她爱人先爱己。

    四婶说,这世间女子大都过得很苦,世情如此,但不代表这样就是对的,她们皇室之女可以先试着过得不那么苦。

    九婶则是让她们婚后管好手中的银钱和嫁妆,这虽不是女子安身立命的根本,可若是没有,那也是万万不成的。

    惠妃见二格格已经止住了眼泪,人也已经平静下来了,忍不住问道:“你阿玛在府里可还好?”

    可有保重自身?

    “阿玛他……还好,母亲照顾阿玛很是用心,阿玛这段时间还教了我一套拳法,是阿玛幼时跟着宫里的谙达所学……”

    ‘额娘’这个称谓是独属于她生母的,对继福晋,她们姐弟都是唤做母亲,和额娘区别开来。

    二格格挑拣着这一个月来和阿玛相处的趣事,说给皇玛嬷听。

    惠妃手里盘着佛珠,越盘越慢,胤禵的处境已经比她预想的要好了,自古成王败寇,她们母子对今日都有心理准备,只是胤禵这一生只能如此了吗?

    皇上慈父心肠,二阿哥被废除太子之位后,还能被封为亲王,在京中自由往来,在六部行走办差,胤禵为何就要被一直圈着呢。

    马车悠悠往前走。

    十四爷特意选了和五哥一道在御前轮值。

    此次随扈的只有四位皇子,除了他和五哥,就只剩二哥和八哥了。

    两两在御前轮值,一天轮一次。

    如果他和二哥一起轮值,皇阿玛眼睛里哪还放得下他,还不全看二哥了。

    早些年,皇阿玛和二哥父子感情甚笃,别说他们这些小阿哥了,就是大哥也得靠边站。

    这几年,皇阿玛和二哥才渐渐没那么腻歪。

    可自从二哥搬出宫来,这大半个月里,皇阿玛对二哥的态度又渐渐恢复到了从前,隔三差五往二哥府上赏东西,跟二哥说话都比跟旁人多几分耐心。

    他得多想不开才会和二哥一起在御前轮值,到时候红花配绿叶,他就是个陪衬。

    二哥不成,八哥也不成。

    御膳房那档子事儿虽说已经了结了

    ,他还替乌雅家往外掏了不少银子呢,但他不能确定八哥有没有查到永和宫的手段,有没有查到是他让额娘故意挑起矛盾的。()

    虽然这事儿八哥没吃一点亏,启祥宫的良妃娘娘也没吃一点亏,相反还在后宫前朝立了一次威,日后恐怕不会再有人去着良妃娘娘。

    ?邈邈一黍提醒您《当反派开始发疯[慢穿]》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虽然这事儿到最后他也没讨到好,三哥吃了回狠亏不假,可他自个儿不也吃了亏。

    但面对八哥的时候,他还是免不了有些心虚,生怕八哥已经查到了、猜到了。

    这个可能性可一点都不小,二哥和梁九功当年那是多隐蔽的事儿,不也照样被八哥查到了。

    心虚气短的十四爷,虽然还是免不了要和八哥见面,但一起共事的时间是越少越好,久了,他也担心八哥会从他的表情中看出端倪,验证猜测。

    长幼有序,因为和二哥一道轮值的缘故,御驾出发的头一日,八爷不得不随侍在皇阿玛的车架旁,且是和二哥一起,所骑乘的两辆马匹之间前后只差了半个马身子,左右也只隔了两三尺而已。

    两个人皆不出声,从前谦和有礼的八爷,如今在人前越来越有沉默如金的架势了,而如今越发谦和的二爷,也不是在谁面前都能谦和起来的,在老八跟前就不行,也没必要。

    皇阿玛知道他和老八之间的仇怨有多深,别说他放不下,就算是他放下或是假装放下,恐怕都只会让皇阿玛猜忌更甚。

    二爷手持缰绳,保持着和皇阿玛车架差不多的速度,假装身边压根没老八这个人,直到被皇阿玛叫进车内去陪膳,和老八面对面坐着。

    康熙坐在上首,左边是保成,右边是老八,对面则是大学士马齐。

    康熙招呼完两个儿子坐下,继续跟马齐说道:“常服补药对身体有益无害,你也学过医理,应当知晓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朕从不服药,养生之道,唯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康熙暗暗把那句‘药性宜于肺者不宜于肾’隐去,咽回肚子里。

    自知晓老八的病症之后,他对‘肾’这个字便异常敏感,老八在身侧,他尽可能不提这个字,也不提子嗣。

    在座的都学过医理,又都是心细如发之人,皇上说的话每一个字都会被人细细琢磨,这三个人都发现了皇上说话是不太明显的停顿,以及那句讲解药性被隐去的后半句。

    二爷面色不改,皇阿玛对老八倒是上心,上心到了连说话都怕伤到老八的程度。

    不过……肾虚,老八这病症还真是别具一格。

    皇阿玛说话再怎么小心也无用,试问整个八旗还有谁没听说过老八不能生的传言,只要八王府一日没有婴儿出生,这传言就不会散,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老八身体有疾,不能生养,甚至压根就是个天阉之人。

    世人就算是迫于老八的势力和手段不敢当着老八的面说什么,但老八这样会看人脸色的聪明人,难道还不能从面部表情上解读出些内容吗。

    老八今年越来越深居简出,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吧。

    ()    老八先前在内务府时(),便只当差半日?()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到了午膳时间就回府,被皇阿玛安排到户部后就更变本加厉了,在衙门里连半日待不够,也就是每日过去点点卯,大部分皇子能做的差事都被老三揽了去。

    八爷夹了块腌黄瓜尝了尝,味道还不错,他王府里的暖房已经收拾出来了,黄瓜也已经种上了,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等从塞外回来,就能吃上水灵灵的黄瓜了。

    “臣回去就把补药停了,日后跟着万岁爷学养生。”马齐笑着开口道。

    万岁爷可真是个慈父,对八爷是这样,对二爷就更是如此了。

    眼下大多数人都以为太子之位是在三爷和四爷之中抉出,先前是三爷更占优势,如今则是四爷更得圣心。

    但他作为万岁爷的近臣,却越来越觉得万岁爷属意的人不是四爷,也不是三爷。

    “保成,尝尝这道烧鹿筋,朕特意让膳房加的,马齐、老八你们也尝尝。”

    马齐低头抿了一口汤,瞧瞧,万岁爷待二爷终究是不一样的,从前屡屡为二爷破例,在太子之位上也未必不会再破一次例。

    “还是从前的味道,儿臣王府的厨子就做不出这个味道来。”二爷细品后道。

    “这还不简单,朕把做这道菜的御厨指派给你。”

    马齐低头又抿了一口汤。

    八爷自顾自夹菜,御厨的手艺是不一般。

    “谢皇阿玛。”

    二爷轻描淡写的谢过,脸上虽笑着,心里头却没几分欢喜。

    皇阿玛赏他御厨,到底是让那御厨给他做菜,还是让御厨进府做眼线,也就只有皇阿玛自己清楚了。

    等午膳快用完的时候,康熙才嘱咐了老八一句:“惠妃和二格格那里,你多照应些,等御驾行至汉城,你就和惠妃一道留下来参加二格格和敖汉台吉的婚礼,礼成之后再去草原。”

    “儿臣遵命。”八爷放下手中的筷子,起身打千儿领命。

    马齐低头,碗里的汤已经喝完了,只得抿了抿唇。

    都说八爷得宠,一个月前,被封为郡王还不够,连带着原来的良嫔都成了良妃娘娘,要知道宫中多少年妃位上都没添过人了,上次还是佟贵妃刚进宫那年被封为妃。

    妃位和嫔位虽都能为一宫之主,但其中差距却是巨大的,尤其是对皇阿哥们而言。

    满族侧出也算嫡,何为侧,王公的侧福晋为侧,宫中的贵妃和妃为侧。

    废太子的诏书刚颁下时,为何有那么多人看好三爷,如今又为何有这么多人看好四爷,还不是因为他们排行靠前,因为他们的生母都是妃位,如果是在满洲入关前,他们也是嫡子。

    如果不是八爷身体有疾,良嫔被册封为良妃后,八爷的声望也该大涨的。

    据他所知,良妃娘娘在宫中只被万岁爷宠爱了几个月,之后便失了宠,现在是既无宠爱也无情分,早几年封嫔就是托了八爷的福,如今封妃恐怕也是因为八爷的缘故。

    从这方面看,八爷无

    ()    愧于是万岁爷的爱子之一,是最受万岁爷看重的皇阿哥之一。

    不过,八爷这个爱子的成色在二爷面前就不够看的了。

    瞧瞧二爷在御前多随意自在,八爷就拘谨多了,从头到脚都透着对万岁爷的尊敬和……生疏。

    康熙这一年来已经习惯了,习惯老八跟块木头似的呆愣生硬,没了从前的活泛和机灵。

    “朕把正蓝旗和正红旗的侍卫营留给你,不用等到汉城,从今日起,即可接手。除了正蓝旗和正红旗外,八旗侍卫营的值守安排也交由你负责,明日起就不用来御前轮值了。”

    也省得和保成一道轮值时再起什么冲突,两个人如果再像在德州行宫时那样打起来,于谁都不好。

    八爷领命。

    二爷夹了一口烧鹿筋,皇阿玛对老八倒是信任,正蓝旗的侍卫营本来就对老八奉命惟谨,再加上正红旗的侍卫营。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