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成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阿史徳嫣也是读过天朝的史书的,她也明白“名正言顺”几个字的含义。

    太和见阿史徳嫣的态度愈发松动,便说出最要紧的一件事:

    “阿嫣,你知道你为何被丢在鸿胪寺的驿馆?”

    阿史徳嫣:……什么叫被“丢”。

    说得我好像有多么不受重视一样。

    “为何?”不就是阿史那曜忙嘛。

    “因为阿史那曜带领亲信人马,与三日前,离开了京城。”

    太和这句话,透露了两个重点:

    一,阿史那曜不在京城,若是想要“偷家”,这个时候最合适。

    二,阿史那曜带走的都是他的嫡系,留在京城的人马,基本上都是那些投降的京郊大营的兵卒。

    这些人,是大盛的官兵,曾经归沈继统领。

    沈继若是趁机拉拢,还是有极大机会,把人马再拉回来的!

    阿史徳嫣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倒也不是不能试一试!

    “……此事若是成了,沈继掌权,我做皇后,阿史德部也能靠着中原迅速发展。”

    “若是败了,也有沈继、太和这些沈氏皇族的人顶在前头。与我而言,大不了重新回到草原就是了。”

    她背后,可是阿史德部,哦不,她是突厥汗王册封的公主,代表的就是整个突厥。

    阿史那曜不敢杀她!

    阿史徳嫣飞快的在心底,反复衡量利弊,最后,她伸手接过了太和手里的诏书。

    太和公主:……接了诏书,那就是同意了合作!

    “阿嫣,你放心,陛下定不会负你!”

    “……我这就写信给我阿父。”

    ……

    散关。

    沈婳和姜砚池,一人一马,抵达了关隘。

    “姜砚池,前来探望郑启将军,还请军爷代为通传!”

    姜砚池坐着马背上,气沉丹田,对着隘口城墙上的守军喊道。

    姜砚池?

    这名字,略耳熟啊。

    且,能够站在隘口下,自报家门的,应该是个人物。

    守军统领是个谨慎的人,听了姜砚池的话,没有立刻呵斥,而是客气的回了一句:“姜郎君,稍等!”

    他招手叫来一个小兵,让他火速去军营送信。

    半个时辰后,小兵回来了,还有郑启,也亲自赶了来。

    “二十一郎?哈哈,还真是你小子!”

    “当日一别,已经半年有余,这些日子,你小子过得可好?”

    郑启就像个慈爱的长辈,看到姜砚池这个“世侄”十分的亲切。

    至于姜砚池身边的沈婳,却被郑启忽略了。

    沈婳:……好个老狐狸,嘴上说得热闹,你倒是开门把人迎进去啊。

    站在城墙上,嘚啵得的一通说,不只是寒暄,更是在观察、在确定,姜砚池是否真的单枪匹马。

    他的身后,有无隐藏的大军。

    就在沈婳暗自腹诽的时候,郑启已经确定完毕:没有大军,只有姜砚池,哦对了,还有他身边的小女郎!

    两个人,倒也不足为惧。

    至于姜砚池的天生神力,郑启也不是十分畏惧。

    以一敌百?

    他的散关,可是有几千人马呢!

    用人压,也能把姜砚池一个人给压住了。

    再说,郑启相信,姜砚池不是个鲁莽的人,他来散关,一定有所求,而不是为了跟散关驻军死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