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原主的执念到底是什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深居简从,等这事平静之后,再说出留的问题。

    蒋氏冷硬地道:“行!但是绝不能让她再进咱家一步!不然别怪我翻脸无情,把她打出去。”

    随即蒋氏又叹道:“要我说,她爹的话也有理,就该立即把她嫁出去。

    寻常人家肯定是嫁不成了,那老鳏夫、哑的瞎的傻的,还是有人愿意娶她的。”

    沈大志说得更难听,再不行卖到花船上,还能卖几两银子。

    不待沈冬素反驳,沈爷爷都听不下去:“那你不如送她一根麻绳,让她死算了。”

    就这样,沈冬月的事定了,就在沈冬素的小木屋后面几下米的地方,靠近污水沟再盖一间木屋,给她单住。

    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沈冬月的时候,不光沈冬月长长地松了口气,她背上的掌印也变得温凉。

    也就是说,原主也很满意这个结果。

    可是,原主的执念还是没消失。

    沈冬素再次复盘原主的一生,难道她想看着新房子上梁,住进新房子里才肯安息?

    翌日,沈冬素跟沈林钟确定新房子的进度,果然如她所料,再有十天就能上梁。

    而沈父也找道先生挑好日子,冬月初二那天,也就是沈冬素的生辰,是黄道吉日,举行上梁大礼。

    沈父笑道:“上梁礼、你爷爷任村长宴,还有冬素十六岁生辰礼,同一天办。

    林钟,你去把镇上玩旱船的戏班子请来,唱两场皮影戏,玩旱船、踩花灯,咱们好好热闹热闹。”

    蒋氏忙道:“那得花多少银子?置酒席都得六两银子,再弄这些,十两都不够花!”

    沈父温柔地看一眼沈冬素,那眼中的慈爱,让沈冬素有点不自在,他好像透过自己,再看另一个人一样。

    “多少银子都得花!这样的大盛事,咱们多少年就这一起。”

    几人正开心地商量着上梁礼,突然外面传来一个男人的高喊:“沈冬月,沈冬月是在这家吗?”

    几人忙出去一看,只见一个穿着锦袍,眼袋极大极丑的老男人,抚着短须道:

    “沈大志的女儿沈冬月,是不是在你们家里啊?让她出来,她爹把她许给我了。”

    沈爷爷冲了出去,怒问:“你是哪里人?我孙女许给你,我怎么不知道?”

    “嘿嘿,你问你儿子去啊!反正他已经收了我二两银子,把女儿许给我。”

    这时,一个凌王府的匠人路过,看他一眼道:“这不是杏花楼的龟公吗?”

    一旁戴着狗皮帽子的小虎好奇问:“龟公是干什么的?养乌龟的?”

    那工匠嘿嘿笑道:“养姑娘的。”

    一闻此言,沈爷爷怒不可遏,上前揪着这人的衣领子,一路扯到二房门口。

    沈冬素没去看热闹,据说沈爷爷这次把沈大志打得半个月下来床。

    最后把二两银子还给这龟公,同样,龟公也挨了一顿好打,保证再不踏进沈家村一步。

    朱氏和王金花也很生气,不过是气沈爷爷多管闲事,把沈冬月那个晦气鬼留在家里做什么?

    还有人肯出二两银子买她,不是正好吗!

    全程听到动静的沈冬月这次没有哭,许是泪哭尽了,心哭凉了,对亲人彻底绝望了,知道泪水没用,她也就不再哭了。

    很平静地跟沈冬素说:“你放心,我不会再寻死。在我爹娘心中,我的命只值二两银子。

    呵,我要好好活着,总有一天我会让他们知道,我的命,没这么贱!

    冬素,我为我以为对你做的事,向你道歉,对不起!

    有时候我想想,我肯定是坏事干太多,遭了报应……”

    小木屋建的很快,当天傍晚就建好了,沈冬月坚持连夜住进去,并带走了小黑狗。

    全村唯一不嫌弃她的人是胡婆婆,她想帮蒋氏做红薯粉,被拒绝了。

    但胡婆婆给了她一袋黄豆,教她做豆酱,她决定以此为生。连胡婆婆一个孤寡老人,都能以此为生,她肯定也可以!

    接下来的十几天,沈冬素焦急又欢喜地等着新房上梁。

    如果上梁搬家之后,原主离开,那她就安心了。

    如果原主不离开,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这辈子身体里都残存一道执念!

    这期间,她顺利地帮凌墨萧完成第六次治疗。这一次她在凌王府足足住了三天!

    因为太多人来找她帮忙了。

    先是绣娘请教羊毛线的问题,纺线不顺利,且出线效率极低极粗糙。

    沈冬素和她们一起操作纺线,忙了小半天才发现问题所在,是纺线机的问题,纺线机是纺棉和麻的,纺毛料就不行了。

    沈冬素细细回忆,想到在北欧的一个牧场,体验传统羊毛纺线技术。

    她发现随着自己对这具身体掌握控,原主的记忆在消失,而自己的记忆就越清晰。

    前世一些忘记的事,现在都能回忆得起来。

    她忙取来纸笔,将那几个羊毛纺织机画出来。

    第一个工具是赶毡毛,将清理干净的羊毛放在有许多铁刺的木具中,用上面一层装有铁刺的木板,反复刮刷,将羊毛刷成棉花状的絮状。

    接着放进第二个工具中,有倒刺的两个滚筒,用手摇滚筒,羊毛夹在中间滚几圈之后,变得更绵软。

    将滚好的羊毛穿过一个有小孔的木板,就成了一把粗且结实的羊毛粗线。

    然后就是最后一个工具,就粗线捻搓着放进纺线机,脚蹬着旋转,手捻搓中,粗毛线变成一捆粗细合适的羊毛线。

    三个工具,三个步骤,羊毛变成线。

    因为工具制作需要时间,所以沈冬素在凌府多住两天。

    与此同时,乐师找她听新谱的曲子,让她看用五线谱记录的乐曲谱是否正确?

    胖厨子也没闲着,接连做好几道甜点请她指导,火锅底料也用完了,等着她炒制。

    甲四代转达孙军医遇到的医术难题,其中引起沈冬素兴趣的是,孙神医从江南弄了一坛陈芥菜卤汁。

    是治小儿肺病的灵药,孙神医想深入研究此卤汁的药效。

    他不知道为什么陈年的芥菜卤汁能治病,沈冬素却是眼睛一亮,这可是古老的青霉素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