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要不要接蒋氏来幽州?(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甲四本来对不能和王爷一起远征,很是沮丧。但现在知道王妃有孕,那他的工作性质又变了。

    由保护王妃,变成保护王妃和小郡主或者小郡王。那就完全不同了。

    这份任务甚至比做先锋将军还要重要,并且王爷还把训练新兵的任务也交给了甲四。

    甲四很有信心,在王爷远征期间,再为幽州训练出五万骑兵。

    初九下了场小雨,春雨贵如油,幽州更盼春雨。但沈冬素却在担心,若雨不停,会不会影响十二出征?

    她又去军医部清点,看看带的成品药还缺了什么?如今军中急救知识,已经全军推广。

    连新兵每三天都要上一节急救知识,或是野外生存知识课。

    可惜教材还不完善,都是军医来教的。沈冬素决定今年和军医合作,出几本正式的军用教材。

    雨连下了两天,十一军中做远征前的祭祀仪式时,刚好雨停。

    这一天整个幽州城都热闹非凡,因为凌墨萧在祭祀之后,带着全军从城中主道,出城到城外军营。

    他即为了让百姓看到幽州军的实力,让百姓安心。

    也为了让将士们有荣誉感,将士们骑在马上,百姓夹道相送,纷纷递上自家酿的米酒或熟肉。

    还有将炒熟的米或面,强行塞到将士马背上。

    百姓们都知道,凌王是去杀鞑子的,此去成功,幽州就再也不会受鞑子侵扰了。

    年轻的姑娘们,纷纷往将士身上掷鲜花鲜果,还有大胆地直接掷绣有自己名字的香囊或帕子。

    自家有儿郎在军伍,跟凌王一起远征的,则是又骄傲,又伤心。

    骄傲自家儿郎能为国征战,能守卫家园,又怕他此去一去不回。

    老父亲红着眼,大声说着,家里不要担心,好好跟着王爷杀敌。

    母亲则忍不住抹眼泪,不时哽咽着‘我的儿’,手却没停,一直往儿子马背上塞食物。

    弟弟妹妹们则骄傲地大声对旁边的人说:“那个骑大马的我哥哥!他可是王爷的亲卫呢!”

    “那个是我小叔,瞧我小叔的铠甲,多气派啊!我长大了也要当兵!”

    ……

    这一天,各种声音交织,离别的哭声,孩子们骄傲的笑声,将士们高昂的气势,马嘶鼓鸣。

    织成一片人间之音,传给那举头三尺的神佛,无数母亲和妻子,皆在祈祷。

    求神灵保佑,我军大胜,我家儿郎平安归来。

    沈冬素亦然,她和庞先生等人站在城墙上,一直目送着大军走了很远很远。

    她闭目祈祷,诸天神佛保佑,我军大胜,此去的每一个大夏儿郎,都能平安归来。

    唯有月见没有一点送别的伤感,反而很气馁地跟甲四道:

    “你那新兵不收女兵吗?”新笔趣阁

    “若我也能去远征就好了。”

    月见想象自己带着一支军队,冲锋陷阵,用她手中的刀,向世人证明,女子一样能行军打仗!

    甲四还真认真地帮她出主意:“我自然不能收女兵,但你能啊!”

    “你不是经常给训练群贵族姑娘吗?”

    月见不屑地道:“训练她们十年,也提不了刀拿不了剑,指望她们杀敌,算了!”

    甲四思索片刻后道:“目前最有希望上战场的女子,就是那群女医护。”

    “这样,你若是能训练一批女医护,文能治病救人,武能上马杀敌。”

    “如此,王爷定愿意带她们同行。”

    这次凌王带了异族人和商人,却没带女医护,虽然她们救伤兵确实很了得。

    可就她们那身体素质,又不能骑马急行军,也不能长期风餐露宿,怎么可能带她们远征?

    闻言月见眼睛一亮,极难得地笑着拍拍甲四的肩膀:“想不到你有时候还挺聪明的!”

    甲四:……

    这是夸人?

    “这个法子好!我去训练女医护,王妃肯定同意。甲统领,若我真能上战场,定还你人情。”

    甲四一挑眉:“你说的,可别忘了!”

    月见握拳,示意他也伸拳,两人拳拳对了两下,算是约定。

    沈冬素自然听到这两个家伙的话,她当然不反对,她也觉得军医护士很有必要随军。

    可惜这年头想改变大家的传统思想太难了,说起出入军营的女子,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军妓。

    若月见真能训练一批身体素质过硬的女护士,相信将军们非常愿意她们随军。

    毕竟医护多些,伤兵的存活率会高很多。

    这时,庞先生询问:“王妃是回王府,还是出城?”

    沈冬素指向城门外的马车:“出城。”

    大军是明天起程,今天是扎营在城外。若凌墨萧再赶回来,那今天子时就得出发。

    所以她决定去城郊营地送他,凌墨萧本不同意的,怕她坐马车颠簸。

    沈冬素答应他,如果感觉到身体不适,就会掉头回城。

    她非常确定,自己的身体很好,并且孕初期,坐个马车完全没问题。

    甲四带了一支亲卫队护送,她和月见坐在马车里看着窗外的春日景色。

    出城没多远,大道两边就是大片大片的农田,百姓弯腰耕作。

    前两天雨下的非常及时,正是栽瓜种豆的好时候。

    看到王妃的马车,百姓忙停下手中的活行礼,有的百姓直接跪下磕头。

    这并非城规,见官要拜。而是百姓发自内心地感谢凌王妃。

    单说这个春耕,沈冬素跟姜家买了几船的良种,从济州等城买了千头耕牛。

    租借给百姓,同时,军工部的分部,民用农具工坊,由李念鱼的师弟管理。

    这个春天,一连推出三样农具,其中曲辕犁最受百姓喜爱。

    那犁轻便易操作,一些老农借到后,喜的连夜犁田,见人就说,犁上十亩也不累。

    不管是种子、农具还是耕牛,都是凌王妃免费租借给百姓的,甚至不用拿银子或粮食换。

    只要用基础工分抵销就行了,也就是说百姓春天能免费得到这些农耕之物。

    待夏天不是农忙季节,去给官府干些活,赚些工分就能抵账。

    给官府干活还管饭,这样的好事,便是活了七十岁的老人也拍着大腿说,从来没有过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