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湖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董梦瑶灰头土脸地离开了禹陵,但是事情却并没有就此结束。

    我跟司马菁菁在后院的相遇还带来了一个更难解决的麻烦。这个麻烦就是亓旭光,说实话,我对这个亓旭光一开始的印象并不好,这个人太过圆滑,跟他说话就像打在一团棉花上,一点借不着力。但就是这样,越看不出破绽,越说明问题。

    亓旭光脸上漾着笑容,一脸的和蔼,但是这种和蔼本就是浮于表面的,一点都看不出他有什么亲近感。就像一个陌生人与你说话,一脸笑意,巴不得把你用他的笑容融化了,这个时候,你一定会有所反感,希望与他保持距离。

    谁能保证他没有什么阴谋。

    但话又说话来,我又不是一个几岁的孩童,靠着这一脸的笑容还能把我骗了吗?这种手段显然过于拙劣了,亓旭光绝对不可能这么做。

    我脑子里时时不忘司马菁菁的提醒,她说“另有高人”应该指的就是亓旭光。不过,我还不知道司马菁菁是如何判断出这个亓旭光不简单的,她们俩应该也不过是打了个照面而已。

    如果司马菁菁判断没错,这个亓旭光不是善茬,那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本事令司马菁菁生畏,又有什么目的而来到禹陵呢。

    “林坤小兄弟,不知道姒小姐什么时候能来见我呢?”亓旭光客气地问道。

    我摇了摇头,说道:“这一时半会儿估计她还来不来。”

    “没关系没关系,她有事就先忙,我等着便是。”亓旭光的一言一行都十分的得体,即便他是前辈,但仍遵循着尊卑之别,在禹陵,年纪不是衡量尊卑的第一要素,内外之别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血缘亲疏才是最为重要的条件。

    像这个齐旭光虽然自称是七叔公的表弟,但实际上他们俩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隔了很远,且某种程度上说,亓旭光有攀亲戚的嫌疑,毕竟他们两家毕其一生也现有来往,这个时候出来提起这么一档子事,要说没有别的企图,估计无人会相信。

    而说起亓旭光之人,他在禹陵几乎没有什么记载。行事可以说极其低调,要不是现在说起他来,基本没有人会想起还有他这么一号人存在。尤其是以他的这种资历,已经算是毫无存在感的人,现在突然跳了出来,不免令人生疑。

    亓旭光虽然世居河北,但一直以来他都是在江浙地区活动,主要负责一项古老但现在鲜有提起的“工作”——湖祭。亓旭光二十岁的时候从爷爷那里接手了这分差事,历来负责“湖祭”的都是禹陵外戚中的一个家族,这个负责的家族并不限定,历史上也都是不定期更换的。因为“湖祭”并不是禹陵的一项重要的“差事”,一直以来也几乎没人提起过,就拿我来

    说,自打出生以来就没有参加过一次,甚至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

    亓旭光的祖父亓元里接手主持“湖祭”大典的时候才六岁,那时候亓家接连遭遇变故,亓元里成了老亓家唯一的骨血,当时在湖州主持“湖祭”大典的柳鹤因为膝下无子便将亓元里接到了家中,收为养子。亓家从此以后正式接手主持“湖祭”大典。亓旭光的父亲因为早夭,几乎没有参与过“湖祭”,所以,算起来这个亓旭光是亓家第二代的“湖祭”司祭。

    而说起“湖祭”,这其实是禹陵的大型祭祀活动之一。禹陵族内有着众多门道各异的祭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每年的谷雨祭禹大典,而这个湖祭则显得边缘化了许多。“湖祭”祭坛位于太湖,因为太湖面积广阔,所有并无固定地址,按道理“湖祭”每年举行一次,但是常态化的“湖祭”活动并不是整个禹陵族群共同参与的,而是由主持“湖祭”的司祭自行操办,说起来就跟一般寻常百姓家里祭祖差不多规模,形式到了也就算了事。

    当然也并不是说“湖祭”仅仅只有这样小的规模。之所以设立“湖祭”司祭,也是考虑到举办大型“湖祭”的需要。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规模的“湖祭”,其规格之盛大绝不亚于谷雨祭禹大典。

    古时在太湖,渔民们出湖打鱼的时候,便要祭湖,但那不是“湖祭”,只是由于“湖祭”而在民间演化出来的民俗。祭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