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黄昏细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老跟我讲了有关五脉的故事。

    这些故事虽然很动听,涨了不少见识,但眼下却并非我关心的,所以我只是听了一些大概,全然没有听进心里,事后想想,便觉得后悔莫及。

    之所以没有用心听,是因为我心里装的全都是有关尸玉手镯的来历,于是,待刘老讲了一通之后,我便忍不住将尸玉手镯的事情说了出来。

    我想,这也是姒玮琪今天带我来这里的主要原因。

    刘老拿起尸玉手镯,手微微一颤,说道“这是尸玉。”

    “您给掌掌眼,这手镯到底是什么来历。”

    姒玮琪给我使了一个眼色,叫我不要鲁莽,注意分寸,我也觉得自己太过着急,有些失态。

    刘老比了比手边的椅子,示意我坐下,然后看了姒玮琪一眼,姒玮琪不动神色,气定神闲,只是顾自己喝着茶。

    姒玮琪似乎十分信任这个刘老,且二人交情应该不浅。“五脉”存在数百年,与禹陵的交集早在历史的盘根错节中形成,因此,姒玮琪认识五脉中人,完全是情理之中。

    “刘老,您可看出点什么”姒玮琪缓缓放下手里的茶盏,“我端详过这个镯子,除了看出这是尸玉的材质,也瞧不出其他端倪。”

    尸玉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出土古玉,无论是“传世古”还是“出土古”,经过岁月的抚摸和水土的侵蚀,必然会留下种种色质的印记,从而为鉴别古玉了最可靠的依据。这里所谓的“色质”,色即沁色,质指玉质,而沁色通常会成为一块古玉的重要鉴定标准。

    玉具有善于吸收其他物质的特性。古玉器被埋入土中之后,一方面会将近邻的物质吸入自己体内,同时,其体内原有的物质也会起酸化作用,特别是地中水银,会沁入玉质,同时相邻之松香、石灰及其他各种有色物质也皆随之浸淫到里面,所以凡出土古玉,都会沾染上某种颜色,这便是所谓的“沁色”。而古玉出土之后,经过人体的盘玩,其体内的物质成分由于受到人气的涵养,玉性又会慢慢复苏,从而使古玉原先的沁色发生奇妙的变化,呈现出五光十色的丰富色彩。

    据传,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外逃时怀中就揣着一块玉中之王“脱胎”,后来在路上送给追随皇室的军机大臣王文韶。“脱胎”是一块质地优良的羊脂白玉,经几百年埋于土中,饱经尸血气浸入,出土后又佩在人身上长达百余年,受活人气息渗入,然后又入土、再出土,几次反复才形成,存世罕见。据史籍记载,一块小小的“脱胎”浸入水中,可让一大缸清水映为通红。

    出土古玉沁色之所以会千差万别,是由于入土的时间、地点不同,受沁的深浅程度不同所致。行业内有沁色“十三彩”之说,就是极言其色彩之多。古玉沁色的不同则主要和近邻物质有关,一般玉埋于土中,总会受到土的侵蚀,受土侵蚀较轻的称“土蚀”“土锈”,较重的称“土浸”“土斑”,它们都是受地气熏蒸而致。一般入土时间长的古玉,其“土锈”“土斑”用刀也刮不掉,因为含沙性的土已经渗到了玉的肌理中,并与玉合而为一了。受黄土沁的古玉颜色如栗子黄;受松香沁的古玉色如蜜蜡,呈淡黄色;受靛青沁的古玉色如青天,这是由于服装上的靛蓝深入到玉的纹理;受血沁的古玉颜色赤红,称“枣皮红”,色深的称“酱瓣紫”;受铜沁的古玉色如翡翠,称“鹦哥绿”,这是因为铜器入土后,产生铜绿,如果玉器在它边上,铜绿就深入其中,出土复原后色泽比翠更加娇嫩滋润;受地火影响的古玉则都变成白色,谓之“鸡骨白”“象牙白”“鱼肚白”等;受石灰沁的古玉呈淡绯色,经过盘玩后,色如绯霞一样光彩夺目。而水银沁有地中水银沁和殉葬水银沁之分,殉葬水银沁又有大坑大墓、小坑小墓之别。完全受地中水银沁的古玉,呈黄白色或微黑、微青的颜色;完全是大坑水银沁的古玉,呈黑漆色;小坑水银沁的颜色则在黑的深度和广度上比大坑要逊色;古玉上的水银沁,大则连成一片,小则成块分布,更有的像线一样细,这些都是因玉质纹理坚密的不同和所处环境不同而有区别,但均具有色泽黝黑光亮的共性。黑白分明的古玉,一半是由大坑水银所沁,一半是由地中水银

    所沁。

    但是这里所说的尸玉,绝不是所谓的出土玉。

    “其实,这种尸玉并不是真正的玉,而是如同舍利子一样的物质。”刘老讲镯子放到桌子上,对着姒玮琪说道,“姒小姐,你能说说,这镯子是如何二来得到吗”

    姒玮琪看了我一眼,示意我来高速他。

    “既然如此,那我就有话直说了 ,这尸玉镯子乃是从怒江大峡谷的一处古墓中所得,这墓主人乃是一位古滇国的国王,墓中有一苍龙七宿棺椁,其中一个棺中就藏有这个手镯。”

    “古滇国”刘老愣了愣神,长吁一口气之后,说道,“这么一来就解释的通了,世人对古滇国的历史了解得很少,甚至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古来的国度。这个古滇国曾经发生过多年战乱,生灵涂炭,传说在一处名为老人坑的地方,死了数十万人,死去的人流出的鲜血汇入地下,浇灌进山中的矿脉,被矿石吸收,形成罕见的血玉。”

    “这应该不可能吧。”我觉得这个传说纯属子虚乌有,“就算真有这样万人坑,也不会造成这尸玉,这不符合科学道理。”

    “你听我把话说完。”刘老继续说道,“这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可是这老人坑下的血玉矿脉却是真的,此后,云南地区的血玉便成了玉石玩家争相采购的珍宝。”

    “那后来呢”

    “后来有人为了开采血玉,便进入了苗人的村寨,大肆屠杀苗人,苗人不得已奋起反抗。其中,有一支苗人部落,他们的族长带领者部落屡次抗击汉人,据说死在他手里人就不下万人,他还将这些人的尸骨埋藏进山谷里,怨念汇聚,无法安息,投胎转世,直到有一天,他在征战中受了重伤,寨中的巫师从山谷中采集亡魂为他祛病消灾,当然这巫术自然救不了他,他死后却因为体内阴灵汇聚,尸身成僵。”

    我心里咯噔一声,心想,“这不就是那位古滇国国王嘛”

    “那后来呢”

    “后来的事情就有些捕风捉影了,有传说,他被火焚烧,结果烧出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便是尸玉,也有人说他的尸体化作了玉石,反正各种传说都有,这尸玉也确实在市面上出现过一些,但存量极其稀少。”

    “那您之前见过这种镯子吗”

    刘老凝神半晌,点了点头,说道“见过。”

    “您真的见过”

    “没错。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在二十年前我见过一个与这个镯子一模一样的。”

    “一模一样”我睁大了眼睛,诧异道“您是从何得来的”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