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权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秦桧的对手,就领军做个武人吧。”

    王永:……

    至于吗?

    大王居然对这个秦桧如此忌惮,那为何还要不断培植他的势力。

    燕王很快就要当皇帝了,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不过,王永还是立刻应下。

    燕王的判断一直准确。

    这次一定也不会例外。

    自己作为王府长史之后一定也会拜相,之后安安心心听陛下调遣就行了。

    几天后,宗泽果然送上了一份大礼。

    他用两个上好的棺材装了宗干宗弼两人的遗骸,并且将韩常的人头用石灰腌了送到东京,正式送上了一封完整的战报。

    这一战是超越燕京之战的巨大胜利。

    宗泽只是简单说了一些自己调遣之事,倒是用了大篇幅反复称赞了麾下众将在这次作战之中的神勇发挥。

    汇报战功的劄子足有一百多封,每一封少则十二三页,多则几十页。

    看来宗泽这是把河北路那些闲的难受考不上进士的读书人全都发动起来专门写报功的劄子,不少劄子的文笔还相当不错,尤其是描述杨再兴当众刺杀宗干的场面更是堪比后世的武侠小说,看得赵枢津津有味。

    如此巨大的战功是给赵枢最好的礼物。

    他立刻昭告天下,赞赏宗泽等人的赫赫战功,大量封赏在边关作战的勇士,并下诏将此战中浴血奋战的勇士约三千人接回开封修整。

    仁宗年前的西夏大乱虽然远在千里之外,可还是吓得仁宗皇帝在开封坐立不安,甚至要直接修潼关进行防御。

    可北边的大军取得如此大胜却没有惊扰朝廷,这让众人渐渐意识到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

    其实北宋这个年代文武的界限已经开始模糊,不少武举出身(如马扩)之人精通文事,种师道也是由文官转向武官,可以说已经渐渐出现了如汉代一般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趋势。

    赵枢现在要做的是让这趋势来的更猛烈一些。

    调动禁军回朝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大力提拔靠军功上位的子弟充实朝廷,第三步则是从来年的科举开始缓慢减少赐进士出身的份额——要知道大宋朝如果考试实在考不中,朝廷也会勉强给个出身,赐一身绿袍,以后也在选官的候补队列中。

    这么搞冗官不多才有鬼。

    现在考试已经卷的很厉害,

    赵枢要做的是开辟另一条渠道,让众人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重用,甚至比读书做官更有出路。

    这肯定会影响文官阶层的利益,但只要不把上升的渠道彻底闭塞,大宋朝百年来的传承也会尽量消除不安定的因素。

    这就是稳定王朝的最大优势。

    “唔,这改革的方案还是交给秦相公?”

    “当然。”

    赵枢轻轻谈了谈手上的劄子。

    “我昨天给秦相公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他是我最倚重的改革能手。

    现在得给他压压担子,验证一下他的能力,如果他一切都能做好,之后本王一定有重用。”

    “他还年轻,想做出成绩来,就必须多多努力勤勉一些。

    王长史以为如何?”

    “呃……挺好。”

    ·

    秦桧捏着赵枢的书信,心中多有些不安。

    赵枢马上就要登基,李纲肯定要拜相,王永就算不拜相,一个执政肯定也跑不了。

    现在赵枢手下的众人都捞到了巨大的功勋,尤其是宗泽光芒万丈、宇文虚中总揽大局,还有黄裳这样的人形挂件一直坚持内卷,秦桧很担心自己未来拜相的渠道会被锁死。

    所以他这些日子一直在鼓动门下众人悄悄攻击宗泽。

    可宗泽的功劳太大,秦桧也敏锐地调转方向,开始寻找李纲手下的破绽。

    李纲这个人很爱惜自己的名誉,杜绝一切贪赃枉法之事,可他已经担任少宰,树大招风,在秦桧的鼓动下,不少人不敢进攻宗泽的人也把矛头对准此人。

    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虽然跟秦桧没什么交情,但他还是多次上书赵枢,表示“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眼看对李纲的进攻逐渐形成一个圈,秦桧心中也颇为得意。

    干掉李纲,再想办法干掉宇文虚中,宗泽在北方督军无法回归,以后朝中想推行新法,官家非得竭力依仗我。

    不过赵枢这封没来由的书信倒是让秦桧有点紧张。

    他知道赵枢这是在敲打他。

    但赵枢的信上言之凿凿,言语之间对秦桧颇为倚重,又让秦桧稍稍有些得意。

    果然。

    之前新法都是由我冲锋陷阵,我便是新法,新法便是我。

    官家虽然对我的举动不是很满意,却也不舍得将我这员大将去除。

    这就好办了。

    不过官家都这么说了,我要是顶风而上就是造反了。

    还是得给官家一个面子。

    秦桧用修长的手指在桌案上轻轻叩击,思考着下一步的动作。

    官家真是敏锐,一下就预感到这背后是我在兴风作浪。

    看来我之前实在是有点嚣张了。

    以后得更加小心才是。

    秦桧思考许久,突然想起一件事。

    “对了,之前有个小官攻讦李纲不知兵,是不是?”

    “不错。”秦桧的管家恭敬地道,“那个人叫李孝忠,听闻李纲在处置河西诸事时毫无章法,并不知兵。

    如今天下反贼横行,燕王令李纲坐镇中枢,其冒险上奏,却被宇文虚中率众捉拿,现在押在枢密院中。”

    “还有此事啊……”

    秦桧稍稍思考,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想办法,把他救出来!这种忠良之士不多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