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朱棣的酸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组建黄沙军,那就代表,自己沙之国是不可能再建立了。

    “嗯。”

    程慕点头,他也看出了雷盾的意思,他给出了承诺:“你放心,只要你功勋足够。那你以后的权势,不会弱于一小国之主!”

    这个雷盾的格局,还是太小了。

    “诸位的眼光不应该只看在天启帝国或者是中华文明内这一亩三分地上。”

    “其他文明,那也有偌大的地盘等着大家去征服呢。”

    这句话,程慕不单单是对雷盾说的,也是对麾下所有人说的。

    人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

    “多谢陛下。”

    程慕的话一出,雷盾心中所有的小情绪全部都烟消云散。

    对啊,男人在世,怎么可能纠结于这一亩三分地。外面的世界,更加精彩!

    “行了。”

    程慕点头:“那朱棣就要来了,做好准备。”

    两国之主的会晤时间,到了。

    三日后。

    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从远处踏着黄沙而来。

    金黄色的明字旗与龙型旗,被北风吹得飒飒作响。

    龙撵上,朱棣面无表情。

    从进入沙域之后,他的情绪一直不太好。似乎这里,有着许多关于他的不美好的回忆。

    也确实。

    一年前,他率领大军攻到了这里。

    然而到最后,他也只能灰溜溜的退去。

    只不过今日前来,已经换了一种身份了。这个北神宫,他终于能够进去了。

    “欢迎明皇。”

    程慕站在北神宫外,亲自迎接朱棣的到来。

    中华乃礼仪之邦。国之礼仪,不能少。

    “冒昧到来,还请启皇海涵。”

    朱棣此刻也是十分客气,他将一开始脸上那苦色藏了起来。倒是第一次见程慕,他瞬间就被程慕的年轻所震惊。

    一个区区二十岁的少年居然可以胜任一国之主,果真是年少有为。

    不免的,程慕在他心中的地位再一次拔高。

    二十岁就能灭一国。那这个程慕未来的成就,不可估算啊。

    “不必客气。”

    程慕笑道:“唐太子马上也要到了,我们一齐在这里等候一番如何?”

    既然已经出来等了,那便也等到李治到来。

    “理应如此。”

    朱棣点头,他还在不停的打量着程慕。似乎定要寻到,程慕身上的特殊之处。

    程慕也在仔细观察着朱棣。

    现年才三十多岁的朱棣,此刻却是满头白发。虽然一身锦衣,但是身上的疲惫之意怎么也掩盖不住。

    眼中的血色,预示着他已经很久没有睡过安稳觉了。

    倒是身上散发出的那若有若无的杀意,让人感到浑身不舒服。

    看着看着,两人再次相视一笑。

    随后,两人眼光交错。程慕的目光看向了朱棣身后的将士,而朱棣也在仔细的打量天启帝国的士兵。

    “不错。”

    看到朱棣身后那威风凛凛的骑兵与步兵,程慕知道,这些便是朱棣的亲卫军。

    朵颜三卫。

    在与汉帝国作战时,朵颜三卫还在休整改装,并没有参战。

    但是他们的实力,毋庸置疑的。作为朱棣的亲卫军,朵颜三卫代表的是现阶段明帝国最强兵种。

    “启皇麾下,真的是人才济济啊。”

    朱棣有些酸。

    当他看到天启军团的实力后,他又酸又震惊。

    作为程慕的亲卫,天启军团士兵们的实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

    半步超神级兵种,这让朱棣震惊不已。

    要知道他这所谓的大明最强士兵,朵颜三卫,其实力也只有霸主而已。

    战斗时,经历过各种状态加成,能够达到王侯级。如果他亲自参战的话,说不定也能将朵颜三卫的实力提升至超神级。

    但是现在,这个天启军团,在还不是战斗状态下,便拥有半步神级的实力。

    那在战场上,谁人能挡?

    他仔细的感知了一下,八十万人。

    ‘也就是说,想要歼灭这支大军,我大明最少要付出三百万将士的性命。’

    想到这里,朱棣的心更加沉重了。

    这也是他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天启帝国的强大。

    “哈哈,上不了台面,上不了台面。”

    程慕很谦虚。

    确实啊,区区八十万连超神级兵种都不是的天启大军,能上什么台面?

    一出去,就被神台境强者按死了。

    在他的心里,也只有超神级兵种,才能真正的上台面。

    “启皇谦虚了。”

    看到程慕还在装,朱棣心中的酸楚更大了。他也想到,如果这天启帝国真的胆敢来犯的话。

    那他,便直接动用刘伯温这位护国者。

    省下那三百万将士,可以另作他用。

    ......

    不多时,远处又有一支大军浩浩荡荡的出现。

    锦绣唐旗,五爪金龙。

    华丽的铠甲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逼格十足。

    那是大唐帝国最强大的铠甲,明光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