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隋汉参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有我天启帝国才能够救你!”

    嬴政已经征召蒙恬的长城军团南下。

    到时候,在面对超神级的长城军团时,即便是项羽力能举鼎,威猛无双。

    估计,也要饮恨江东!

    秦始皇死后的大秦是一番模样,而秦始皇未死时的大秦,这可是另外一番模样!

    “吾考虑考虑!考虑考虑!”

    项羽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苦恼的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他本以为多活一世能够改变命运,顺便报了刘邦逼迫自己乌江自刎之仇。

    却不想,刘邦还没找到,自己就快要被嬴政弄死了。

    “记得早日给奴家答复哦,嘻嘻。”

    看到烦躁的项羽,秦宁忍不住笑了出来。她知道,自己等待大半年的机会,终于要出现了!

    大汉帝国,长安,未央宫。

    刘彻与嬴政一样,拒绝了李世民/联手攻击天启帝国的请求。

    不过他不是不用兵,而是打算自己独吞战果。

    程慕猜想的没错,刘彻怎么可能放弃明州省的土地。

    在失败了一次后,他愈发的渴望与迫切了。

    如果不是程慕推进的太快,他现在应该正在明州省与程慕分庭抗礼。

    “不过现在也好。有大唐在前面为朕牵制,这大明的土地朕岂不是随手取之?”

    想到这里,刘彻激动不已。

    一个君王最伟岸的时候,就是开疆扩土的时候。

    即便是到了此时,他还没有承认明州省是天启帝国的地盘。

    那片土地,他刘彻要定了。

    如果程慕不惜与唐汉两个超级帝国同时开战,那他刘彻也奉陪到底。

    大将军卫青不能白死,细柳营大将周亚夫不能白死。也只有那方土地,才能弥补大汉帝国的损失!

    “陛下!陛下!”

    这时候,大汉天威急匆匆的跑进来恳求道:“还请陛下联合大秦一齐出兵。”

    “那天启帝国,可是有数名神台境强者啊!”

    看到刘彻想自己去送死,大汉天威怎么可能坐得住?

    他开始看不起程慕,看不起天启帝国。但是就是他眼中的这么一个弱鸡,不仅第一个建国,还灭掉了大清帝国。

    在程慕灭掉大明帝国后,他是终于明白天启帝国的强大。

    大明帝国强大到可以与大汉掰手腕的,现在被程慕灭掉。这中间所表露出来的信息,不言而喻!

    在他的意识里,天启帝国现在就是比大汉帝国强大。

    刘彻这么跳,不就是去送死吗?

    “放肆!”

    看到大汉天威居然敢教自己做事,刘彻怒了。他训斥道:“滚下去!”

    叫上大秦帝国?那岂不是自己所获取到的城池与利益要分给嬴政一半,这怎么行呢?

    其实刘彻有自己的决断。

    他不是傻子。天启帝国能灭掉大明,那就代表着天启帝国拥有超强的实力。

    但实力再强,也不可能前后相顾吧?

    如果自己的大汉单独与天启帝国开战,那他要考虑一下是否要叫援军。

    但这是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时候,叫上别人干嘛?

    损失自己的利益,这是傻子才做的事情。

    “陛下!陛下!”

    看到刘彻固执己见,执意要自己单独出战,大汉天威又气又急。他嘶吼道:“还请陛下相信臣,那天启帝国没有陛下您想象的那么弱小啊!”

    他本以为自己看出来程慕的不凡,就足矣让程慕就此折戟。

    却不想,这个刘彻居然看不到?

    如果天启帝国是这么好灭的,那现在天启帝国就不会坐拥整个地星最广袤的土地了。

    “拉下去!”

    刘彻雄才伟略,岂能听信大汉天威的危言耸听?

    将大汉天威赶走后,他下达了命令。

    “整军!半月后出征天启帝国!”

    他猜想,半个月后应该是天启帝国与大唐帝国战争最炽热的时候。

    到那时他再出兵,那完全就如同入无人之境。

    刘彻也不贪。如果能就此瓜分天启帝国,那正如他意。如果不行,将原大明帝国的国土收归麾下,也算是不枉他不辞辛苦。

    机会转瞬即逝,所以刘彻抓紧了筹备!

    与此同时,大唐帝国对天启帝国全面开战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地星。

    这个时候,久坐不动的隋帝国也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万万不可出现一个实力远超我等的霸主!”

    这是杨坚的原话。

    如果大家的实力相差无几,那各自发展便是。

    但是现在天启帝国拥有单灭一国的实力,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

    作为隋帝国之主,杨坚不想自己到时候毫无抵抗力的被程慕横推。

    既然如此,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传信给刘备,让他率军出击!”

    在第二波游荡势力降临的时候,刘备带领关羽降临在隋帝国。

    而后在杨坚与刘备两人一阵痛哭之后,二者忽然和谐共处了。

    甚至是,杨坚还专门划了一块地给刘备。

    而现在,驱使刘备的时候到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