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权学勾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诸葛亮要求拿目前孙权手中的这小半个庐江郡换桂阳郡,看似孙权血赚,实则血亏。

    庐江郡在哪里?

    在后世安徽南面,合肥市的正南方,大概在六安市到安庆市这片区域,不包括合肥,合肥当时在九江郡。

    其中庐江郡的主要地区是后世六安市到河南固始县一带,为传统意义上的淮南平原。

    目前这片广袤平原由曹操控制,归属于现在的扬州都督温恢管辖。

    以前温恢是曹操任命的扬州刺史,曹操与孙权结盟,为了拉拢孙权,违背三互法给孙权表了个扬州牧之后,就必须撤掉扬州刺史职务。

    于是改温恢为扬州都督执掌曹操控制的淮南地区。

    而除了曹操控制的区域以外,南面长江以北,大别山以南,还有大片陆地。

    这片区域就是后世安徽安庆市西面和北面,西面包括了黄梅县、宿松县、太湖县、潜山市。北面则是怀宁县、枞阳县、铜城、庐江县等地。

    此时这里被孙权控制,当初周瑜从陆地上截击黄祖,就是从安庆市出发,途径潜山、太湖、宿松,到黄梅县拦截。

    所以这片区域可以说是孙权仅有的长江以北的地盘。

    最重要的是。

    它的战略位置极为险要。

    此地与江夏郡在陆路连通,由此可以从江夏直接走陆路发兵,北可打曹操,东可攻孙权,且由于和江夏相连,荆州大军可以随时驰援。

    如果把这片地方用来当做借桂阳郡的筹码和刘备换了,那刘备集团的驻军,宛如一根针,直接插在了曹操和孙权的地盘交接处。针尖则对准了孙曹二人的咽喉,随时可能会一招致命。

    而且由于此地和江夏连成一块,进可攻退可守。

    北面是大别山山区,南面是浩瀚长江,只要江夏水军部署在江北彭蠡泽,也就是后世龙感湖、大官湖一带,那么就相当于是把控住了江东的命脉。

    一旦孙刘交恶,江夏水军与刘备陆军水陆并进,就可以直插江东腹地,可谓是将自身安危都放在了别人手里。

    反观桂阳郡。

    看似人口五十多万,相对较为富庶。

    可蛮夷之地不服王化,难以管理,同时少数民族众多,交通偏远,路途极长,还随着由蚊虫和吸血虫带来的瘴气丛生。

    可以说,即便是人口再多,也是一块鸡肋之地。

    用半快战略要地去换一块鸡肋之地,孙权再蠢都知道不能这么做。

    因此当诸葛亮提出这個要求的时候,几乎想也不想地拒绝说道:“庐江郡是我江东之土,岂能交换?”

    诸葛亮也笑道:“桂阳亦是荆州之土,吴侯不也要借吗?贷子钱这种东西本就是有来有回,即便是和亲嫁娶,先不说我主应不应下,就算应下,以桂阳郡为礼金,难道吴侯不该回馈以妆奁吗?”

    “这......”

    孙权一时说不出话来。

    鲁肃沉声说道:“孔明应该知晓,我们只是借用桂阳道路以便交通,而非占据桂阳之地。且桂阳又如何能与庐江相比?二者之间,没有可比之性。”

    诸葛亮反驳道:“桂阳如今丁口数十万,地域数百里,民生富庶。庐江连年战乱,丁口十不存一,民生穷困。且地域也只有长江以北,大别山以南还在吴侯手中,其余地方都为曹操所得。以贫瘠寡地换富庶众地,如何不行?”

    鲁肃针锋相对道:“此言差矣,当年大秦的根基为关中,关中富庶,地域宽广。可若是问大秦拿魏国的河东之地换取函谷关,你看秦国愿不愿意?这庐江之地,便是我江东的函谷关。”

    诸葛亮含笑说道:“庐江一不与江东相连,二非险要关隘,又怎么能是江东的函谷关呢?若曹操兴兵南下,恐只需要派一万兵马,就可以轻松占据吧。”

    “额......”

    鲁肃一时哑口无言。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片地方确实不是什么险要关隘。

    甚至都不是什么富庶之地。

    当然了。

    以前肯定是。

    但淮南经过袁术的折腾后,都人吃人了。

    原来沃野千里,如今也变成了一片荒芜之所,沼泽横生,丛林茂密,可能方圆几十公里都看不到人烟。

    因此实际上这片地方如果是对孙权与曹操势力来说,确实不算什么防御重地。

    可如果是孙权势力与荆州势力,那就截然不同了。

    此地连接着江夏和豫章的陆路交通,与江东地盘隔江相望,往北还能夺取淮南,一旦刘备势力扩大,把曹操势力赶出淮南,那么江东就被刘备给包围了。

    这还得了?

    而且除了荆州对江东以外,江东要是入侵荆州,这里也是从陆地上入侵江夏,甚至能够直达南阳郡的桥头堡。

    所以孙权如果放弃主动,转而被动防御的话,他可以把庐江郡拱手想让。

    但只要他对荆州还有一点野心,就不能放弃。

    “这庐江以南,唯一能成为江东函谷关的,便是防备或者进攻荆州。既然吴侯愿意和亲,甚至还打算与我主联盟共抗曹操,那又为何不愿意拿庐江与我们换桂阳呢?”

    诸葛亮扭过头,笑着对孙权说道:“到时候我们可以联手一同将曹操赶出淮南,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吴侯不愿意,莫非是在防备盟友?”

    “自然不是......只是这庐江......”

    孙权连连否认,但言语被诸葛亮拿捏住,话到嘴边,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时噎住。

    “这庐江如何?”

    诸葛亮穷追猛打,一通追问。

    “这庐江亦是我们从陆地上北伐曹操的道路。”

    鲁肃立即打圆场道:“因而丢不得。”

    “哦喉?”

    诸葛亮笑着扭头看向鲁肃道:“真的是这样吗?”

    “自然。”

    鲁肃说谎不打草稿地点点头。

    “可是据我所知,淮南与江东一江之隔,自濡须口北上进巢湖。进巢湖之后,往南可攻庐江舒县,往北可取九江合肥。”

    诸葛亮笑了起来,说道:“而且除了濡须口以外,还有邗沟连通淮水,船队可直达徐州。自春秋以来,吴越诸侯皆是如此,我倒是第一次听说江东北伐,还需要从陆地上进攻。”

    “此一时彼一时嘛。”

    鲁肃打了个哈哈,只是脸上笑容很是不自然。

    因为诸葛亮说的是事实。

    春秋时吴国称霸,北上与齐国打仗,便是走的邗沟。

    后来越国灭了吴国,向北前往中原称霸,也都是渡过长江走陆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