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嘉有一险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建安十八年年末,冀州下起了大雪。

    簌簌的雪花纷舞,将邺城丞相府邸的院落染成一片雪白。

    平定冀州之后,曹操就把自己的幕府迁至魏郡。

    汉时上将军及三公九卿,皆能开府建牙。

    曹操目前为丞相,位在三公之上,于是在邺城开设自己的幕府。

    陈都天子朝廷一套班子,曹操自己在邺城一套班子。

    但陈都天子朝廷虽置三公九卿,却无实权。

    北方各地的治理、官员任命、军队调派,都出自邺城的丞相府。

    历史上在今年五月,曹操就已经进位为魏公。

    加九锡、建魏国,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名义虽非天子,实际已有天子之实。

    只是如今还没有那么做。

    因为历史上曹操在建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211年的时候,就已经进军关中,虎步陇右,整个北方除了西域以外,基本都归于他手。

    而南方则只有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章,荆南的刘备,江东的孙权以及交州的士燮还在割据。

    南方没有统一,不能给曹操形成威胁,因而他称魏公几乎毫无阻碍。

    但现在南方属于东西割据,虽然还是有刘备和孙权集团各占一方,可刘备集团的实力远胜于历史上,再加上此时他还未平定关中和西凉,因此万不敢进位。新笔趣阁

    此刻邺城丞相府邸,丞相主簿司马懿向曹操汇报了今年各地的情况。

    作为曹操强征而来的司马氏高才,司马懿废寝忘食工作,渐渐得到了曹操的认可,负责帮他处理统计北方各地治理问题。

    经过三年休养生息,北方战事平定,百姓生活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民生渐渐有了恢复。

    其中最重要的是北方世家豪强体系遭到严重破损。

    虽说早年间曹操向颍川世家和兖州世家妥协过,但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几乎就破灭了将近一半世家。

    袁绍在冀州消灭冀州世家,王匡在河内消灭河内世家,连司马家都狼狈逃窜,曹操也曾经试图消灭过兖州世家,被兖州世家联合陈宫等人反叛。

    一系列变故,导致北方世家力量已经大不如前。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就不需要再担心世家豪强势力过大的问题,令他权力更加集中,也不用再像南方那样开展针对世家的政策。

    世家庄园体系被破坏,耕地纳税人口就大大增加,根据推断,此时曹操治下总人口在两千万人以上。

    其中还有大量内附少数民族,如乌丸人就超过百万,以及南匈奴数十万人口。

    当然。

    世家豪强虽然大量破败,但北方的世家豪强最多,依旧有不少存留下来,曹操又向颍川世家和兖州世家妥协,因此还是有大量隐户隐产。

    所以此时目前曹操实质控制的人口应该在一千万左右。

    至于为何后来曹魏人口越来越少,在籍人口只有四百四十三万人,推测总人口一千三百万,跟曹魏后期世家力量再次发展起来,土地兼并隐户隐产严重以及瘟疫横行脱不了干系。

    根据史料记载,从建安十三年开始,到西晋建立的泰始元年,曹魏集团遭遇的光有史料记载的大型瘟疫流行就多达十二次。

    其中最严重的是建安二十二年,这次流行瘟疫几乎肆掠了整个大汉,当时建安七子还剩下五个,被瘟疫团灭。鲁肃死于瘟疫,司马朗也死于瘟疫,曹魏治下百姓死伤无数,连曹植都写文章《说疫气》。

    虽然没有统计这场瘟疫到底死了多少人,但曹植文章里提到“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可见这场瘟疫轻则毁家,重则灭族。

    从曹魏建立到曹魏灭亡的四十六年历史当中,多年战乱,加上十多场大型瘟疫流行,这才使得预估的总人口两千万跌至一千三百万。

    所以我们总看汉末三国早期,大型军团作战往往都超过了十万,如黄巾起义声势浩大,百万之众。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双方的交战人数都在二十万以上。

    结果到了三国中后期,双方的交战人数都降至十万以下,就是因为世家力量再次兴起加上瘟疫和战争所致,三国人口都出现阶梯式下滑,可动用的战兵才日益减少衰落。

    而至少目前来说,由于未来的十几次瘟疫尚未爆发,使得现在的人口还处于相对不错的阶段,汉末六千五百万人口,此时预估为四千余万的样子。

    曹操治下人口最多,恢复生产力也最快,因此按照司马懿的报告,今年再次丰收,各地仓禀富庶,兵精粮足,实力大大增强。

    “嗯。”

    听完了司马懿的报告,曹操微微点头,坐在主位上俯身看着下方那位年轻的丞相主簿。

    三十四岁的司马懿就跪坐在那里,弯着腰,低着头,不敢看他。

    过了片刻,曹操挥手道:“你出去吧。”

    “唯。”

    司马懿便起身低着头倒退着出门。

    看着他离去的身影,曹操稍微思索了一会儿,便让许褚去找荀攸、蒋济、程昱、陈群、董昭、刘晔等人过来。

    曹操早期五大谋士,如今贾诩投奔刘备,郭嘉虽然没有奔袭辽东病死,可底子太差,现在算是半个病秧子,身体太虚弱了,很少召见。

    荀或的话,一直留在陈都为尚书令,历史上曹操出兵江东,路过谯郡,让荀或从许都过来劳军,趁机把他留在军中暗害。

    如今双方倒未因魏公的事情产生矛盾,可荀或并不在这里。

    所以目前曹操的谋士有中军师荀攸,安国亭侯程昱,丞相主簿兼西曹属蒋济,丞相主簿兼东曹属司马懿,参丞相军事兼御史中丞陈群,魏郡太守董昭,丞相仓曹掾刘晔。

    其中丞相主簿兼东曹属司马懿,曹操认为他有“雄心豪志”“狼顾鹰视之相”,心里很忌讳,不太想重用,甚至还因三马同槽的梦境对他起过杀心。

    但最终因为司马懿与曹丕关系好,依靠曹丕维护而得以无事。司马懿也知道曹操的忌惮,所以勤于职守,废寝忘食想让曹操安心。

    只是曹操终究有些芥蒂,所以目前只是让司马懿处理一些各地上报的政务,而没有立即提拔到中枢核心来。

    很快荀攸程昱陈群等人陆陆续续抵达了丞相府。

    曹操让众人坐下之后,才环顾四方道:“诸位,今年国家富庶,粮食再次增收,全国兵马百万,孤欲明年征讨四方贼寇,尔等以为如何?”

    大家互相对视,荀攸程昱地位最高,一个闭目养神,老神在在,没有说话。另外一个低头思索,似乎在想对策。

    董昭地位仅次于二人,于是率先开口说道:“不知道丞相明年欲用兵于何处?”

    曹操俯视下方众人道:“诸卿以为孤应当对何处用兵?”

    “关中。”

    “只有关中了。”

    “卑以为确实只能关中。”

    陈群蒋济刘晔等人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曹操问道:“为何是关中,如今刘备治下正乱,割剥富室,考责钱谷,犹如当年袁绍在冀州盘剥,以至于多有世家豪族为祸,此时若能里应外合,或可攻灭荆州。”

    刘晔连忙说道:“丞相不可,刘备虽盘剥富户,然多惠及于百姓,尽得民心。因而内中只有小患,而无大乱,此时攻打南方,南北相持,只会徒劳损害我们的实力,不如先取关中,防止刘备得到产马地,才能平定南方。”

    “不错,当年绍虽多以资粮专为不急,割剥富室,收考责钱。然将得到的土地分发于民,以至于民富州强,在绍死后,冀州百姓无有不悲恸者。可见此番举动,只会令民心归附,而不能生大乱。”

    蒋济也说道:“刘备令沉晨镇守南阳,兵马十余万,想要进入南阳容易,但攻破南阳却很难。即便丞相亲征,因我军长途跋涉,敌人以逸待劳,恐数年之内,难以分出胜负。”

    “是啊。”

    陈群说道:“既然我们也在消耗刘备的实力,可刘备实力不会比我们差多少,徒劳损耗的情况下,只会令双方受损,令江东和西凉关中等诸侯强大。先弱而后强,再一步一步削弱强敌,方是取胜之道。”

    “唔。”

    面对三人的劝阻,曹操只是微微点头,然后目光看向荀攸和程昱,说道:“公达、仲德,你们也是这般认为的吗?”

    “是。”

    荀攸和程昱都只是拱手应了一句。

    因为他们都知道曹操心里已经有了答桉,这次询问不能说是例行公事,也只能说是看看手底下这些新晋谋士的水平。

    曹操又看向其余众人道:“既然刘备不能打,那孙权如何?蜀道艰难,从关中打入汉中或者蜀地犹如登天。孤若扑灭江东,自江东与汝南同时进攻荆州,刘备首尾不能兼顾,破灭荆州,再取巴蜀,可得天下?”

    刘晔便继续道:“丞相,江东虽弱,却占据大江天险,我们水军不如孙权,攻打江东,亦是艰难。何况刘备与孙权结为亲卷,若逼得他们联合,这对于曹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曹公。”

    蒋济亦应声道:“我观刘备之志,恐是打算统一南方,与我们南北相持。若逼得太紧,刘备与孙权必然抱团。唯有像曹公当年平定袁氏一样,不进攻河北,令袁谭袁尚互攻,方能坐收渔翁之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