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建安二十二年与天下大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洛阳西宫之中,曹操坐在大殿之内。

    殿中只他一人。

    没有点满室蜡烛,只有屏风左右两侧各点了盏龟鹤延年宫灯。

    莹莹烛火不能让整个大殿透光,映照着曹操面无表情的脸,一半阴影,一半明亮。

    虎卫节从将荀或说的话,都一一报告给了他。

    听到树与蔓的交织,曹操无动于衷。

    听到荀或毫不犹豫吞药自尽,曹操脸色微微有些动容。

    听到荀或宁愿要看着大汉残阳而死,他眼神中甚至闪过一丝出奇愤怒。

    为什么。

    文若。

    你就一定要为了那腐朽的大汉去赴死呢?

    孤已经给了你最后的机会了啊。

    曹操长叹了一口气。

    深沉的目光最终,终究变成了一抹惋惜以及痛苦的缅怀。

    “将“大汉”尚书令厚葬了吧。”

    曹操重重地说了那句大汉,然后又补了一句:“对外宣称,荀令君操劳国事多载,积疾而亡。”

    “唯。”

    节从领命而去。

    等人出去之后,曹操将手撑在桌上,扶额拍桉,脸色阴沉。

    节从没有说。

    魏公在派他去的时候曾经交代过。

    若荀令君请求最后再面见他,就一定要把荀或带来他面前。

    但直到最后死去,荀或都不愿见他一面。

    曹操得知荀或的选择,心中五味杂陈,充满了难受、悲伤、愤怒、追忆等等复杂的情绪。

    荀或对他失望。

    他又何尝不对荀或失望?

    这大汉破败的江山,有什么好拯救的?

    若无孤。

    大汉岂能延续至今?

    是孤一人,苦苦支撑着这凋零破败的江山,令它再续数十载。

    天下世间无孤这般功绩者。

    未来天下也将再无孤这般人。

    孤称公,哪怕称王,又有何不可?

    文若啊文若。

    你终究是选择了错误的道路。

    那从今日起,孤与你,就此道别吧。

    曹操默然许久,微风吹拂进殿堂,引得烛火微荡。

    明暗交织的脸上已满是平静。

    他的子房。

    终究离他远去了。

    ......

    ......

    大汉建安二十一年,天下依旧不太平。

    江东孙权合肥失利之后,刘备派使者前去安抚,并且希望他能够重新整顿兵马,再北攻合肥。

    之后刘备把驻扎在江陵的黄忠两万人马撤至江州,由太史慈统领。

    其实这个时候太史慈的年龄已经很大了。

    历史上他早在十年前的建安十一年就已经病逝,享年四十一岁。

    但如今多活了十年,也许是因为历史上他驻扎在建昌海昏等南方地区,受毒虫瘴气影响而病故。

    现在他常年驻扎在荆州和益州地区,有良好的医药保证,令他多活了十年。

    刘备早期跟随的武将当中以关张为首,其次就是太史慈,再次才是赵云,因而关张在前线的时候,太史慈成为了他的后方柱石。

    此时加上最早从荆州调离的三万人,加上现在的两万,荆州已经被调走了五万人,后方变得非常空虚。

    因为南阳八万军被曹洪徐晃看住,江夏水军五万加上赵云一万郡兵,这些都是布置在前线的兵马,刘备从荆州抽调了五万人之后,意味着后方只剩下散落在各地的一万余郡兵。

    再分配到各郡,每郡郡兵数量也就那么一两千人。

    荆南六郡除借给孙权的桂阳郡以外,另外五郡形同虚设,荆北五郡,南阳、章陵、江夏、西陵四郡有沉晨军、黄射军、赵云军看守,至关重要的南郡则一下子空虚起来。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荆州表面上唯一能够调动的兵马,就只有江夏水军了。

    孙权得知消息,怒不可遏。

    虽然刘备派使者前来安抚,但前脚安抚,后脚就把南郡兵马调走,意义显然不言而喻。

    因合肥惨败,孙权在刘备心里重要程度再下一个档次,只留下不善陆战的江夏水军看守着江夏和南郡的长江防线,颇有些看不起他的意味。

    但由于关中前线态势尚不明确,刘备在益州的具体兵马调动他也不知道实情,因此也不敢造次。

    只能一边写信给曹操祝贺曹操上位魏公,一边又给刘备遣使表明了等他准备好就会继续打合肥的恭顺态度。

    刘备这边的情况局势其实比较明朗。

    首先是除了不能调动的南阳军和江夏军以外,其余兵马几乎被抽空,全都去了江州。

    但他并不是直接把这些兵马带去了后方藏起来,而是虚虚实实,陆陆续续又利用益州兵马和马超征到的羌人氐人,进行了虚实变幻。

    一顿操作之后,他的关中前线涌现出了十二万大军,僰道后方,却藏了五万人马,益州的兵马一下子就达到了二十余万。

    这些兵马除了前线的部队和后方藏的部队以外,尚有在荆南平叛的部队,以及各郡和江州留守的部队。

    一线主力不多,总计也不过十万人,其余都是二线郡兵或者少数民族队伍。

    只是经过数年军队改制和整顿,即便是二线郡兵,战斗力应该也能和江东主力陆军一战。

    所以刘备并不担心孙权会忽然发动袭击。

    其次是前线虚实。

    十二万大军当中,主力部队依旧是关张的五万精锐以及一万骑兵,接着就是一万賨人军,剩余的全是羌人和氐人。

    凭借着马超的威望,武都羌人望风而投,一下子为刘备扩充了数万人马。

    不过刘备也知道这些羌人氐人一是士气不高,他们来投全看在马超威望上,不一定会为他死心塌地打仗。

    二是战斗力不强,游牧性质导致他们的纪律远不如汉人那么严明,凑个人头数打打顺风仗还行,真与曹军精锐打,无异于找死。

    所以刘备一面对全军上下颁布了奖赏制度,以增加大军士气。一面把军队退至武都、汉中一带,令马超为羌氐统帅,雷定等人副将,加紧训练士卒。

    因而现在关中的局势就是曹军的夏侯惇和于禁大军堵住了褒斜道与陈仓道出口,和关羽张飞对峙,另外一边曹操亲领大军驻扎在天水一线,与驻扎在武都下辩的刘备进行对峙。

    双方包括自己主力,异族大军,收纳的叛军,乃至于二线部队加起来三四十万人,两边势力犬牙交错,不时来回试探,大规模战争没有,小规模缠斗不断。

    一直到建安二十一年八月,在对峙了八个月后,曹操才终于积攒了一波粮草,开始进军卤城,亲领大军过卤城南戎丘抵达了下辩外固山亭。

    固山亭为下辩以北四十里处的一处乡亭,此地道路两侧为茂密丘陵山脉,刘备军之前在此驻扎,闻知曹军至,撤至后方。

    从西县至下辩有二百余里,且沿途俱是山路,中间乡亭无数,刘备在两侧山岭以及各亭中布置了大量岗哨、斥候、烽火台以及营寨,连绵百里。

    到固山亭之后,距离下辩就只剩下赤亭、丘北亭、武街三个亭镇。

    曹军步步为营,刘备军步步后退。

    司马懿向曹操献计,他认为刘备军步步后退,必然是在诱敌。

    不如采取反诱敌之计,遣先锋攻打赤亭,一旦刘备追至,则立即羊装败兵撤退,趁机伏击。

    曹操遂遣张郃为先锋,领五千人直扑赤亭而去。

    张郃至,赤亭守军果然望风而逃。

    曹军一路追赶。

    半路斜刺杀出张飞,将曹军打得大败,狼狈逃窜。

    见此情形,张飞得意洋洋,继续追赶。

    不料中了司马懿奸计,在固山亭遭遇埋伏,反倒是折损了不少人马。

    张飞逃回下辩,刘备只能固守。

    之后曹军围攻下辩月余,屡次挑衅,刘备不为所动,最终围城两月后曹军自行散去。

    建安二十一年十月,曹军退去后,刘备痛定思痛。

    他认为自己在固山亭惨败的原因是因为身边没有一个靠谱的军师为自己出谋划策所致。

    诱敌深入这个计策是他自己布置的,对付普通人还行,但对付曹操这样的人,一般的计策不会生效,反而会被曹操识破,并且反制。

    所以他需要一位有智谋的军师随军帮忙做参考。

    但此时他的主要谋士都不在身边。

    诸葛亮坐镇江州,处理荆州和益州两地公务。庞统坐镇蜀郡,法正贾诩坐镇襄阳,徐庶则跟着关羽在褒斜道前线和夏侯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