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为天下百姓讨个公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九月六日,南阳新野县城,沉氏书院。

    这是一栋大宅子。

    前院和中院以及左右庭园、阁楼、亭舍都是讲经义的课堂。

    只有后院是讲师们休息的地方,有些池塘假山。

    从中庭过影壁就到了后院,后院右侧有一庭园,园中有绿茵参天,竹木森森。

    靠近竹林的池塘边竖着一栋小楼,小楼门敞开着,门口单彝、吴当二人如两个门神耸立,护卫在侧。M.biQUpai.coM

    沉晨目前有两个宅院,一个是新野黄门亭的邓沉庄园,一个是位于宛城的原镇军将军兼南阳太守府衙,现在的左将军府邸。

    而沉氏书院是除了左将军府以及黄门亭邓沉二氏庄园之外,待得最多的地方。

    从建安二十年,也就是四年前的公元215年开始,曹操寇略关中西凉,又派遣徐晃驻扎武关,防守南阳方面的沉晨军进入关中。

    当时沉晨在武关待了一阵,但他和徐晃都没有对打的意思,到第二年他就留下部将张泉继续驻扎武关,回了新野。

    每日陪伴妻子,逗弄孩儿,并且时常来沉氏书院继续教书,培育下一代。

    在家庭上,他的妻子刘甯目前就住在黄门亭沉氏庄园,膝下一儿两女,最大的长女出生于建安十七年年初,今年都已经六岁了。

    时光荏冉,岁月变迁,不知不觉,沉晨已经坐镇南阳七年有余,年龄也已经三十一岁,即将向不惑之年奔赴。

    在教育问题上,他已经成功培养了一代弟子,杰出者百余人,号称沉门百贤,如今多在荆州和益州各地为官,帮助诸葛亮法正他们推行新政,治理地方。

    其中为将者有霍漾、吴当、吴涛、单彝、州泰等人,像单彝因打仗勇勐,如今已为校尉,吴涛、吴当、霍漾、州泰熟稔兵书,带着将士们列阵杀敌毫不含湖,亦都各自有升迁。

    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至少沉晨已经为地方以及军队培育了大量中下层骨干。现在南阳驻扎的八万大军,除了一部分郡兵以外,基本都是能打硬仗的一线士兵了。

    此刻沉晨就在屋内,看着手中的密信。

    信里说,曹操的典农中郎将严匡,将于九月上旬送粮草往昆阳、舞阳、定陵、西平等曹军前线运送大批粮草。

    吉本说他打算在九月十日到二十日之间发动叛乱,希望在这之前,沉晨能够发兵,将曹洪军主力拖延在南阳前线,方便他们控制后方。

    对方没有说具体时间为哪日,而是给了一个大概区间,沉晨觉得这还稍微靠谱一点。

    因为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上千人的行动给一个具体时间,万一突然出现了变故,比如曹军临时增派了人手来陈留,或者万潜调拨了军队守城,那该怎么办?

    通讯不畅,上千人不能统一指挥,再加上有的人会因为突生变故而畏缩,有的人会因为临时计划有变而不知道该怎么办,到时候一团乱麻就不好。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先确定一个区间,安排人手各自带队,白天先打探消息,确定不会出现变故之后,晚上再举火为号,统一展开行动。

    这一点是沉晨派去陈都的探子帮忙规划的。

    从春秋时代开始,向敌我国家互相派内应、间谍的事情屡见不鲜。

    作为地下工作者,之前就已经经过专业训练,他们能有这样的警惕心还是令沉晨非常欣慰。

    接到这封密信之后,沉晨把信件烧掉,轻轻敲击着桌子。

    一旁周不疑在看书。

    他见沉晨已经把信看完,就把书放下来说道:“师兄,这本《人论》......”

    “写得不好吗?”

    沉晨问。

    周不疑苦笑道:“写得很好,就是有点......”

    “令人感到害怕吗?”

    沉晨笑问。

    周不疑点点头:“是有些害怕,怕是北方世家大族和曹操孙权等人要恼怒了,连大王都......”

    “还没写完呢。”

    沉晨沉声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高祖也曾经说过:“王者以民人为天”,百姓是基石,当权者栖息在百姓身上,有的为吸血虫豸,有的为皮毛发肤,是当吸血虫豸还是皮毛发肤,自有公论,上位者的权力本就该限制,而不能滥用。”

    “嗯。”

    周不疑应了一声。

    沉晨又扭过头看向他笑道:“放心,等我写完之后,会送去给孔明和主公看的。”

    周不疑这下就放心了,点点头没有说话。

    沉晨写的这本书确实有些吓人,这本《人论》主要中心思想,其实就是以人为本,探究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权力和存在的意义。

    这种思想其实古代就有,孟子就是其中的推崇者。

    但孟子提的比较隐晦,且历朝历代,都是嘴上说着以人为本,实际上还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黑暗封建社会。

    比如地方官员,一地县令随意破家杀人,一地府尹动怒便可动则灭族抄家。

    因此古人对于“人”存在的定义还没有完全准确,对于大汉人是不是人这个问题,当权者还没有完全搞懂,手中掌握权力之后,往往容易肆意妄为。

    汉文帝是明君吧,因为有人盗窃了高祖庙前的一对玉环,要灭人三族。汉宣帝也是明君了,可就是他开了文字狱的先河。

    历朝历代很多皇帝动则杀夷三族杀九族,明清尤其昌盛,皇帝一开口,死的人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

    虽说在封建时代讲人权本身就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可沉晨也不是说一定要讲人权,而是在《人论》中表明态度,认为统治者应该讲道理。

    是的。

    整本书的论调很简单,那就是上位者必须讲道理。

    书里进行大量论证举例,表达了统治阶级权力过大的危害,重点就在于他们可以随意捏造罪名,甚至不需要罪名就杀人。

    里面的反面教材连刘备的一些祖宗都有,大量两汉的皇帝和权臣,沉晨也都一一进行了批判。

    如桓帝灵帝,因为反对宦官干政,得罪宦官而抄家灭族的大臣和太学生不计其数,党锢之祸死了不知道多少无辜人,就是桓帝灵帝过于信任宦官,残酷镇压党人所致。

    所以周不疑看着才觉得吓人。

    毕竟在骂皇帝,还是刘备的一些老祖宗,难免触怒刘备。

    但沉晨却知道这种变革和进步一定不能少,因此即便冒着触怒刘备的风险,他也必须要写出来,提前预防,准备将来实施。

    并且沉晨又知道目前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说人命大于天,要搞什么人人平等之类。

    这种东西一不可能做到,二是他自己也没这种想法。

    所以他只批判的是随意杀人的权力。

    沉晨认为杀人的权力一定只能交予司法,即便某地某县出现了杀人桉,罪犯被抓获,也不能由县官处置,而应该交予廷尉来处理。

    连皇帝都不能直接下令杀人,即便有人触怒了皇帝,也该由廷尉审判定罪,如果审判结果此人无罪,皇帝也不能强行更改法律,这就是沉晨在书里要说的重点内容。

    只是古代贤者向来都是以规劝为主,譬如规劝君王轻刑罚,重人命之类。

    但实际生活当中,不仅皇帝看心情杀人,连大臣、地方州郡长官、县令以及军镇将领,也是看心情杀人。

    因此沉晨批判了这种现象,并且认为应该限制这样的权力,同时深刻剖析了这些随意杀人的心理,将他们的罪责定为《反人类罪》。

    书中就重点批判了曹操孙权他们的屠城行径,将他们的定位放在了突破人类底线这个层次。

    这也是为什么周不疑会认为曹操孙权他们看了会很生气的一点。

    因为书里着重强调了人的生存权力,以及法律制定的本来面目是规范所有人。而不是少数有权力的人随意更改法律甚至无视法律,按照自己喜好做事。

    因此这本书本质上是对上位者权力滥用的抨击,对底层民众的一种保护。

    并且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分析的极为深刻。

    要是北方百姓都接受了里面的观念,会极大动摇曹操的统治,所以才会被包括曹操在内所有世家厌恶。

    主要也是北方世家不像南方已经在进行人口清理,废除奴隶制度。

    现在北方世家蓄奴严重,吉本、耿纪、韦晃、金祎几个没什么权力的太医、少府、司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