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战前准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上者赏罚分明,做到公平公正很重要。

    王黑犯了罪,不能因为他是为了母亲和妹妹犯罪而免除掉惩罚。

    但既然他有羞耻之心,就说明这个人本性并不坏,那么沈晨也不会不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

    如此在刑法上惩罚他,在道德上鞭策他,在思想上改造他。

    就好像后世学过的那篇《偷羊贼与圣徒》的故事一样,或许未来也能教育出一位十里八乡的圣徒出来,谁知道呢。

    巡视了隆中乡之后,沈晨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和成乡、黎丘乡、白水乡等襄阳周边数个受灾的乡亭。

    然后又去了江夏,督促新任的江夏太守杨洪好好治理灾区,继续开展围湖造田的工作。

    从二月初一直到三月,沈晨都一直在南郡、江夏等地徘徊,发挥着他荆州军政一把手的职责,视察着各地郡县重建家园的进度。

    作为荆州牧与南州大都督,沈晨的权力更上一层楼。之前只是左将军兼南郡太守,只有南郡政权和南阳军权。

    如今在成为整个荆州的军政一把手之后,他几乎是实质性控制了刘备集团治下的一半江山。

    甚至不能说是一半,而是一大半。

    因为刘备集团目前大概三十万的兵力,光荆州就驻扎了二十万。

    主要原因在于曹操退了之后,关中就无战事了,益州的兵力平时也就打打叛乱的异族或者治治山匪流寇什么的。

    除非将来打算攻打长安,不然益州兵马的作用意义不大,按照诸葛亮的意思,有三万人都足以。

    所以作为抗曹和灭吴前线的荆州就成为了军事重地,驻扎了大量刘备集团的士兵。

    现在这些兵马全都归沈晨管辖。

    此刻洪灾无情人有情,官府积极参与建设,帮助百姓重启家园。

    虽然这让荆州财政一时有些紧张,但等到荆南和南阳的赋税以及益州的粮草支援过来,也就大大缓解了压力。

    特别是三月份,去年南阳和荆南拖欠的粮草收上来了,很快令府库充实,粮草盈余。

    于是沈晨就立即开始着手准备伐吴计划。

    他先是巡视了位于巴丘的造船厂,看了看这几个月下来的船只制造进度,然后又去了沙羡、夏口等江夏水师驻地,视察了水师训练进度。

    之后还去了西陵、蕲春、罗县、长沙等地,看看各地征收粮草的进度以及伐吴的器械准备工作。

    一直到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沈晨召集各地诸将至夏口。

    夏口县,县衙府邸之中。

    沈晨穿着一件宽大的袍服,外面披着鹤氅,做文士打扮。

    汉代就已经有文职和武职的划分,但当时文武不分家,将军文武双全者比比皆是,如诸葛亮、周瑜、陆逊,甚至是吕蒙,早期也就是个武夫,之后认真读书,成为儒将。

    一直到西晋之后,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导致那些上流世家出身的高门子弟不屑于担任武官,特别是东晋的江东本地世家,十分鄙夷武职。

    从此文武之间就慢慢有了界限,文官开始瞧不起武官,在宋代更是达到了巅峰,延续到明清都是如此。

    东晋的武人们出生入死,还要被歧视,自然过得很憋屈,不愿效死力。在文官和当权者的打压下,一言不合就犯上作乱,就更引得当权者和文官们的惶恐,继续打压,从而形成死循环。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晋朝和宋朝羸弱,是历朝历代的两个屑王朝的原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五胡乱华以及五代十国的出现,就是晋朝开了很多坏头的缘故。

    但沈晨现在虽然转了文职,穿上了文官衣服,却丝毫没有看不起武官的意思,至少在汉代,文武双全的官员,一直是他推崇的官员形态。

    此刻台下赵云、甘宁、黄射、沙摩柯等人就坐,邓艾也在,倒是黄忠、张绣、吕常、文聘、周不疑和蔡笃不在此地。

    黄忠是因为被调去汉中了。

    他作为新任后将军,将会代替关羽成为镇守汉中的大将。

    周不疑因军功很高,转为地方太守,现在坐镇南阳,蔡笃目前则担任周不疑的助手管南阳政务。

    而张绣、吕常、文聘三人也在南阳驻守防务,成为威慑曹魏前线的桥头堡。

    按理来说三人平级,沈晨不在的话无人统领。

    但因为周不疑在荆州之战中证明了自己,因此沈晨告诫三人,如果遇到战事,就应该听从周不疑的指挥,从而避免了互不统属指挥不便的问题。

    眼下沈晨召集其余诸将,就是开始准备正式进行讨伐江东的事宜工作。

    目前这些人就是荆州的主要高级将领。

    荆州之战催生了很多军功,刘备集团的将军名号都有些不够用,之前序列是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加上一堆杂号将军组成。

    但像黄忠、赵云这样功劳较大者,不封重号将军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因此在沈晨的建议下,刘备提四征、四镇为重号将军,品级秩真二千石,位在二千石杂号将军之上,在秩中二千石的前后左右将军之下。

    四征将军之中,赵云为征东将军,魏延为征西将军,甘宁为征北将军,庞德为征南将军。

    四镇将军,被黄射、张绣、吕常、文聘四人包揽。

    要不是在北线的关中之战,魏延和庞德表现优异,都有斩将夺旗,护卫粮道等等功勋,恐怕他们上坐不到那个位置。

    如今荆州之战出了六位重号将军,且沈晨还掌握着荆州二十万军马,这无疑让刘备麾下一些益州官员感觉到不安,纷纷上书请求削弱沈晨的权力。

    就连沈晨自己都上书请调汉中。

    但刘备就是力排众议,不仅不削权,反而放权,将沈晨提为荆州牧兼南州大都督,可见对其的信任。

    此刻府衙之内,除了沙摩柯升为杂号将军,邓艾升至校尉以外,都是大将。

    沈晨环顾众人,缓缓说道:“诸位,汉王下个月就会来荆州,正式准备伐吴,在此之前,我们要将一切军务安排妥当,这一战,诸位有信心否。”

    “自然有!”

    “嚯!”

    “我早就想灭了孙权了。”

    “都督,下命令吧。”

    众人欢呼雀跃,虽然是一群老头,可都是一群热血上涌的老头。

    沈晨满意地点点头道:“去年新胜,虽胜是胜了,但对益州和荆州百姓的负担很重,因此今年汉王与我都认为,不宜调动大规模兵马,水陆十万就足以,荆州出兵八万。”

    黄射马上说道:“既然打江东,自不可少了我们江夏水师。江夏水师与江东水师为世仇,这一战,我们一定要一雪前耻,消灭他们!”

    “这是自然。”

    沈晨说道:“不过江夏水师之前也损失不少人马,五万人已经不足四万,就出兵三万吧。”

    “唯!”

    黄射顿时心满意足。

    赵云纳闷道:“都督,江东主要依仗力量是水师,水师太少的话,会不会不好攻打?且陆军过多,从哪里进攻呢?”

    沈晨笑道:“当兵分两路,一路顺大江而下,水路并进,另外一路则自荆南进发。”

    这无疑是延续了刘表当初进攻江东的道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