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当然!下次一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休息过程看起来很长。

    但对于不少已经坚持了一整天的观众来说,还是太短了。

    免不了有打退堂鼓的观众。

    当然也有犹豫的,或者坚持想要达成全场成就的观众。

    “我实在有点顶不住了,开始困了。”

    有观众坐在座位上等着下一场开场。

    上完厕所也没事儿干,看看时间,就干脆回场地里等着就好了。

    看着舞台上的工作人员们正在调整布置舞台也是挺有意思的。

    “我也好困,但是就差这最后一场了!”

    有的观众面露为难。

    这就是传说中的.“讲道理,来都来了,不听完可惜了”。

    讲道理,这就属于是沉没成本了。

    很多人都很累,很困。

    但也都知道,这种机会很难得。

    李少杰“不太喜欢巡回表演”的设定属于是从国内传到国外了。

    国外的观众也很为难。

    物以稀为贵,何况杰哥不仅办音乐会的场次很稀少,就连杰哥本身在音乐界里的定位也属于“很稀有的音乐家”。

    作为古典音乐的爱好者,自然没理由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我今天就是死在这,也必须看完!!”

    有的观众咬咬牙,立下了flag。

    而后台此时的情况,和观众席中的也很相像。

    乐手们真的还好。

    毕竟,三场演出是三个不同的乐团。

    有轮班。

    但杰哥不一样。

    指挥两场,个人演奏一场。

    已经要累吐了。

    哪怕杰哥在体力方面真的很变态,但依然是爆累。

    体力消耗大,累也是累。

    但主要的累,却并不是在体力方面。

    而是精神方面。

    作为指挥,作为顶级音乐家,耳朵吸收声音信息的能力是远超于常人的。

    交响乐团的每一个声部,甚至是同声部同乐器合奏起来的质感中的小小差异,甚至要精确到每一个音上。

    要知道,很可能仅仅是一个长音合奏,就是许多不同的声部。

    而这些声部有时候为了追求极限的感官,也是有着极为细微的要求。

    李少杰这种级别的指挥家,是完全可以发挥出乐团所有潜在能力的。

    或许在外人听起来的一小段简单的交响旋律,听在李少杰的耳中,就是相当多层次中,非常细微的细节切片。

    一开始精神饱满的时候,反应与辨析度会极高。

    可连着演一整天,状态是免不了有所下降的。

    尤其是刚刚还用全部的精气神演出一场个人的演奏会,消耗会更大。

    之所以不将个人演奏会放在最后,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这不是最后一场就要糊弄的原因。

    反而,这最后一场,必须更要提起精神,更要演绎的完美。

    《沂蒙山》

    民族歌剧,还是红色题材。

    在国外演出,本身就免不了的会较难接受。

    尤其是红色题材,这玩意能在国外,尤其是能在灯塔表演,那都属于钻了漏洞。

    是以李少杰个人名义和号召力,走民间路子,才成功举办的。

    属于杰哥个人“夹带私货”了。

    就这题材?

    笑死,记者甚至压根不敢报道。

    就算有愣头青打算报道,也会被上司一脸冷汗的压住。

    报道的侧重点几乎全部放在前三个,尤其是个人演奏会上。

    不然呢?

    报道《沂蒙山》宣扬红色精神?

    真就【灯塔走上了未曾设想的道路】是吧?

    夫目前犯了属于是。

    再加上这是中文歌剧。

    外国人从欣赏上就会有较大的门槛,即使LED屏上会有歌词大意,但依然会有距离感。

    李少杰觉得,这一场的离座率肯定会很高。

    不过,还是要好好的表演。

    尽可能去宣扬属于民族的故事,属于民族的价值观。

    你灯塔的普世价值观在CN国内都有一大堆捧臭脚的,没道理我不能从你灯塔这里“忽悠”出几个红心向GC的优秀进步青年。

    是吧。

    多少带点文化战略冲击。

    不过,李少杰多少还是感觉有点可惜。

    可惜了。

    就这题材?

    不去霓虹巡演一圈,那都是自己工作没做到位。

    当然,其他整活儿的想法也暂时只是想想。

    现在还是要把现在的节目表演完。

    很快,表演的准备做完。

    表演便也正式开始。

    李少杰在乐池中,指挥乐队。

    是没有太多镜头的。

    而且,灯光也不会特别的明亮。

    注意力终归还是要放在舞台节目本身上的。

    台下的灯塔本地人很多。

    绝大多数的人,实际上并有没对背景故事有太多了解,也并不会有太多的想法。

    实际上,国际报道的一些东西,或者说“外国人对XX的看法”什么的,这些东西,实际上都只是少数,容易被人放大。

    真正的灯塔人吧.你都别聊太多别的,哪怕给人家灯塔本国地图让人家认,或许都会觉得这是澳大利亚。

    或许国人很难想象。

    灯塔人讨论的话题是“美洲好像是中国人发现的”“对,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后代”

    甚至有欧洲人为了吐槽灯塔人烂到突破想象力的地理,在推特凭空建了一个国家“里森堡”。

    然后灯塔网友短暂的怀疑人生后

    相信了!

    怎么可能没有里森堡!一定有的!

    基本可以说是毫不知情。

    而面对这种情况,歌剧给出的故事背景,其实很能被观众们所理解。

    哦,这是二战时期的故事。

    哦,这是CN二战时期发生的故事。

    故事的剧情其实也很简单,并不难。

    只不过,对于“军队”的不同感受与理解,让不少观众们一开始非常的不适应。

    【哈?这个抚养女主角海棠长大的舅舅,居然会为了掩护受伤的大兵牺牲?】

    这种情节,在灯塔人看来,实在是太魔幻了。

    根本难以置信。

    伱让灯塔人怎么去理解“军民一家亲”?

    人民的军队,本身就是独一份,灯塔的大兵在这方面怎么可能有可比性?

    要不是充满民族风味的歌剧本身让这些观众感到好听.或许真的会很有争议。

    但是接下来,圆润打磨而出的许多剧情,却让观众们逐渐的理解了起来。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在剧情过度中,在介绍中,观众们也理解了。

    哦,这个军队,其实本来就是一群老乡们,打算保护另一群老乡们而建立的。

    这理解起来就简单许多了。

    在灯塔,当兵只是工作,不过,稍微想一想,如果为了去保护自己家人而去选择战斗,灯塔人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

    不少灯塔观众开始理解了起来。

    每一个地方的普通人其实都是一样的,你让他们理解什么价值观,目标,或许难。

    但你要说“你要像个男人一样去保护你的家庭”。

    那全世界能站出来的爷们可就太多了。

    士兵原本就是老乡,并且履行着帮助老乡,拯救老乡,保护老乡的责任。

    老乡投桃报李。

    这理解起来就很简单了。

    之后呢?

    海棠的丈夫为了保护其他大大小小同样的家庭,参军,为了保护其他的普通老乡牺牲。

    海棠为了保护军人遗孤,不得不忍痛看亲生儿子的惨死。

    这放在灯塔,就有些魔幻。

    尤其是在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来更是如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