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稳进平推安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边境的情况正在不断的汇报过来,让胡季牦的头顶上生出一层阴影。

    气候是安南天然的屏障,尤其是在这个时代。

    对于大明的火器,更是没有半点的畏惧,大量的雨水和潮湿的环境,注定于行军上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

    这一点从驻扎到安南的五万精兵就非常清楚。

    最初的大明驻军,也是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才是慢慢的适应下来。

    因为有着足够的了解,胡季牦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反出大明。

    只是现在一旦是稳打稳扎,胡季牦就感觉到有些束手无策了。

    和曾经的蒙元不同,大明的军队有着强大的后勤保障。

    不管是粮食还是药材等各方面,都不会有什么缺乏。

    也就是说,大明大军抵达河内的王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从现在的情况来说,一个月之内就能抵达河内安南王都的城楼之下了。

    前边的那些城镇之类的,对于大明军队构不成任何的危险。

    安南的兵员主要是两个方向。

    一个是安南朝廷的禁军,还有就是地方军了。

    目前安南的禁军数量大概有十多万人,这些算是安南军队的中坚力量,每一个禁军都是真正的战兵,而并非是辅兵。

    地方军跟安南的中央禁军就有很大的不同。

    此时的安南共计有十九路,每个路编制成一军和二十个锋团都,以便维护治安和抓捕盗匪,俗称路军。

    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山南路辖四个军,海东路辖两个军,每路的指挥称作总管。

    其中还有王侯军。

    王侯军是从家奴和王侯家童发展出来,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地位比之普通的路军要高上许多。

    正常情况下编制不多,在战争时期,大量的贵族家奴护卫就会加入进去。

    安南地区土司众多,基层主要是以村社为结构,战时召集起来的兵种便叫做乡兵了。

    乡兵的地位最为低下,不仅是需要打仗,还要作为辅兵使用。

    跟大明的卫所差不多,打仗完事后就回去务农进行生产。

    大明军队一路过来,已经破了安南三路军队。BiquPai.CoM

    而这三路军,完全没有给大明带来多大的伤亡,倒是多了几万的俘虏。

    现在这些俘虏就被用来给军队搬运后勤物资,向导作用。

    在茂林的丛林里,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走失和迷路的。

    安南的军阀歌剧,其实就是地方军对于安南中央朝廷的不听从。

    胡季牦是趁着大明给压力的情况下,把地方军全部进行了一个拉拢。

    这些地方军的总管们其实也不傻,多数都是不想跟大明对着干的。

    可是现在大明的教化,对于他们本身有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其中势力较大的一族,安南人口比例较大的岱依族,就对大明现在很是反感。

    岱依族算是安南土族,本地土着。

    这反感的原因说起来,还是因为五万精兵驻扎安南。

    因为驻扎的关系,所以按照大明的要求,大明兵的口粮都是需要安南进行供给的。

    安南王室没有办法,自然就只能加大税收,这就给安南百姓增加了很多负担。

    有心之人就利用这一点,挑起安南百姓跟大明的仇视。

    这就导致目前一部分安南地区的百姓,对于大明并不怎么友好。

    现在安南的各路总管,基本上都是集中到王都来了。

    王都的附近,也累计了将近有四十多万的安南大军。

    这几乎是安南全境八成多的兵力。

    听上去好像还要比大明军队多出十多万,还是安南的主场作战。

    可这并没有给胡季牦还有这些地方军阀总管们任何安全感。

    士兵跟士兵,是完全不一样的。

    四十多万的安南军队里,一大半都是水货,瘦骨嶙峋的,饱饭都不上,武器军备这些就更加不用说了。

    能有把好刀在手的,恐怕都没一半。

    安南的中央禁军这里还有十多万,也就堪堪达到大明军比肩的水准了。

    关键问题是,大明的将领,可不是他们这小地方能够比拟的。

    武器装备更是碾压级别。

    战场上,可不是算多少人能打。

    除开武器还有士气,军队纪律,后勤物资等等综合战斗力的加持。

    正面交战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的意外发生,必然是安南完败的局面。

    这一点,不管是安南和大明,都有着很清晰的认知。

    目前安南唯一的依托,就是对于气候了。

    寄托于跟曾经的蒙元一样,待大明军队过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可言。

    只是现在的情报表明,这个可能性或许很小。

    大明的领兵将军很是稳健,完全没有急于求成的意思。

    安南宰相府中。

    胡季牦跟地方总管们汇聚一堂。

    自从大明进军开始,这样的会议几乎每天都在召开。

    胡季牦也没说到王宫去。

    对于目前的安南王宫,实行的是一个软禁的状态。

    他这次的造反,是打着驱赶大明,恢复安南王室统治的噱头,不是说自己要造反当个皇帝。

    和地方军阀总管们的关系,属于是一个临时性质的联盟。

    当然,掌握了十多万禁军的胡季牦,在这里头自然是最为强势的。

    “胡相,这大明的军队,按照现在说,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咱们不在路上去阻扰他们,难道还要等他们打到城下的时候,才来反击吗。”

    “我等天天都坐在这里商议,能商议个什么结果出来。”

    “依我看,不若是先去一军先锋,跟这大明交手一番再说。”

    多次的商议没有结果,有地方军阀的总管,耐心渐渐的被磨平了。

    加上日益继增的压力,情绪已经是变得极为烦躁。

    终于是忍不住开始爆发了起来。

    而随即,更多的地方总管提出了不满。

    胡季牦眼神阴翳,他知道,这是地方军想要借此机会发难,从自己这里讨到更多的好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