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修建水库的开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四十平方米的种植,五百一十斤的产量,那亩产就差不多八千斤了,这样的数值哪怕是李明也从未想过,要知道就是后世精细化种植,再加上现代化肥的努力,正常情况下,土豆的亩产量在2000-5000斤左右;非重茬地产量高些,可达8000斤左右;只有一些顶级的土豆品种,再加上科学的管理,才可以达到亩产上万斤。

    如今在这一千多年前。

    没有科学化的管理,也没有现代化肥农药。

    土豆的亩产竟然高达了接近八千斤的程度。

    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了。

    也让人激动无比。

    八千斤的亩产几乎可以瞬间解决整个大唐的粮食问题。

    养猪,以及其他养殖业的发展在这一刻完全没有了任何的限制。

    大规模养猪,不可能?

    不,这一刻成为了可能。

    此时李明只感觉自己呼吸不由粗重。

    特别他可是知道,眼前的土豆种可是实验种是不会因为下一代特性消失的品种。

    如今能够保持亩产八千斤,那么下一代若是培育的好,那也能够到达亩产八千斤。

    这样的倍数增幅下会到达极为恐怖的程度。

    只要三次。

    土豆的数量能够到达上百万斤。

    若是经过两三年,整个大唐恐怕都不会有着食物的问题。

    这些如何不让人激动。

    而在激动之中。

    李明很快有了决定。

    一条条的命令迅速下达了下去。

    第一条就是带领着他的土豆前往南方。

    土豆最关键的在于轮种,想保持高产,轮种是必然的。

    第二波种植自然不可能再度处于关中,甚至不处于北方。

    毕竟不仅仅是轮种的问题,还有着天气的问题。

    即将进入秋日的北方已经不太适合种植了。

    就算种植下去,土豆的生长也容易出现大的问题。

    所以李明直接选择了南方。

    五百斤土豆全部被带走。

    带向了南方。

    而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将这五百斤土豆给直接种植下去。

    所有种植的人还是之前那十几人。

    若是土豆还能够保持亩产八千斤以上,这五百斤土豆就足以产出两万五千斤土豆。

    而且相比于北方的天气,南方仅仅只需要四到五月就足以收获了,速度无疑要更快。

    若是准备的好,别说一年三熟了,一年两熟无疑能够轻松的做到。

    而当第三次再收获,土豆的扩散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

    对此李明还是很期待的。

    不过如今的他也注定不可能将所有心思都放在土豆身上。

    便宜老爹给他目前最为迫在眉睫的还是水库的建设问题。

    所以在安排了土豆之后,他的心思也再度转向了水库之上。

    两个月的时间下来。

    水库建设的筹备已经逐渐完成。

    首先建设的方案被确定了。

    其次,高炉炼铁的钢铁产量也积累超过了五十万斤,虽说和后世相比不值一提,可在这个时代,面对的也只是灞河,并非是渭河,更不是黄河,已经足以满足这个时代水库建设的所需。

    特别当工部众人和少府众人查看了整个灞河,确定了水库位置之后。

    这一个问题更不是什么问题。

    灞河,古名滋水,发源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