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驱除鞑虏,恢复华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着赵冲五千人的加入,大宋武道的普及变得极为的简单,虽说大宋的武道普及,和大唐的武道普及完全就不是一个概念上的存在。

    哪怕功法一样,可彼此之间拥有的资源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大唐,有着从各大位面获得的大量灵材,也有着大唐本土开始培育的天材地宝。

    理论上在大唐,武道从第一境换血境,修炼到第五境圣境都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毕竟天地的层次摆在了那里。

    可在大宋,一没有灵材,作为仅仅只是二级位面的存在,整个世界并没有灵气这一种高层次的存在。

    有也仅仅只是最为普通的基本能量。

    虽说武道修行,不一定需要灵气,只需要能量就足够了。

    可没有高品质的能量,想修炼到换血境极境基本不可能。

    换血境极境修为力可达十万斤,在大宋修行,万斤恐怕都得烧高香,大概率也就几千斤了,哪怕是开辟了洞天,也不可避免洞天境的实力要比大唐弱上很多。

    可再怎么弱,这终究是武道修行。

    对于整個大宋的加持将是难以想象的。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伴随着时间推移。

    武道开始传播,整个琉球的百姓开始进入了武道修行之中。

    首先开始推行是学堂和军队。

    学堂不用说,直接采用大唐的方法即可,至于军队,相对要复杂一些,不过这一方面问题也并不是太大。

    只需要按部就班,再进行着规划即可。

    特别有着赵冲这五千人加入,那就更加简单了。

    至于灵材,正如中期陆秀夫对于赵冲所说的确已经准备好了。

    海面之上,从武道推行之后,一头头的巨大鲸鱼,和鲨鱼被捕杀拖入了港口,鲸鱼的鲜血,和鲨鱼的鲜血成为了最为的血浴之物。

    虽说和灵材还是没有办法比拟。

    可至少比一般的凶兽,以及猛兽都要更为的合适。

    而基础不缺,教导不缺。

    大宋也很快走入了正轨。

    加上大宋各方面的大力改革,对于整个大宋百姓来说,却是难得福音。

    以至于更多的百姓开始进入了琉球,特别当琉球的百姓前往家乡之后,瞬间能够吸引一大片的人员。

    蒙元本就残暴,如今大宋又如此优待,百姓如何选择毋庸置疑。

    一时间,忽必烈都不由有些焦头烂额起来。

    可很显然,这一刻他也无济于事。

    特别当他发动三级南征的军队,又一次的悄无声息消失,瞬间让忽必烈有些不敢轻举妄动起来。

    而忽必烈不敢轻举妄动,无疑让大宋有了更多的时间发展。

    当时间进入第二年,琉球的人口直接突破了七百万,而且这还只是大宋子民,不包括统辖的土著之内的,实际上包括琼州,以及大部分东南亚海岛已经被大宋给占据了。

    其大宋人口绝对高达了上千万。

    红薯土豆玉米,带来的恐怖产量更是让大宋的粮食储备开始了迅速之中增长了起来。

    这一刻,单单论粮食产量整个大宋恐怕都比整个蒙元还多了。

    忽必烈的确算是雄才大略。

    是少数能够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在位期间,建立包括行省制在内的各项制度,加强对边地的控制,注重农桑,倡办学校,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马可·波罗尊崇其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新元史》赞其统治下“纪纲法度灿然明备,致治之隆,庶几贞观”。

    可不可否认,蒙元终究是一个掠夺以及破坏的民族。

    哪怕这十几年整个蒙元也开始修复华夏境内,可这些东西并非是一个皇帝,或者几个皇帝能够改变的。

    毕竟这是一个种族,一个阶级的问题。

    以至于哪怕到达如今,华夏境内也是凋敝无比。

    可相反,大宋有着大唐的支持,发展却是极为的迅速。

    一些原本会遭遇到的问题,在这一刻而言都并非是什么问题。

    比如蒙元南侵。

    本来单单退守在琉球,大宋也很难稳住。

    蒙元能够击溃临安,在崖山几乎让大宋绝望,那么就可以横渡整个海峡,直逼琉球。

    而且就算没有忽必烈,琉球的疾病,以及瘴气也足以带走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生命。

    在古代,疾病,与瘴气才是最为恐怖的。

    南越地区为何一直是收复,叛变,收复。

    其关键在于中原王朝很难承受东南亚的气候等问题,每一次南征都得减员一半以上。

    而这并非是战争减员,而仅仅只是疾病与瘴气。

    这一点,就算是在已习惯了南方的大宋,也未必能够承受得住。

    可伴随着武道推广,这一方面的问题无疑就算是彻底解决了。

    武道淬体,修炼己身。

    提高自己抵抗力自然是轻轻松松。

    一旦突破了换血境,更是几乎不存在有着什么疾病能够困扰着。

    虽说武道推行仅仅只是开始。

    可成效也极为的明显了。

    在这一种情况下,大宋不仅仅可以占据琉球,也同样可以并吞整个东南亚。

    大殿之中,一道道的身影在议论着,交谈着。

    如今大宋的实力已经高达了上千万人口,士兵的人数也到达了十万之众,而且随时可能扩充到二十万。

    虽说人数还不如巅峰时期的大宋,可质量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巅峰的大宋而言。

    二十万也许不算什么,单单禁军就有着数百万之众。

    可这些人,说是乌合之众都算是抬举了。

    战斗力几乎等于零的存在。

    朝廷也只是因为避免这些人在外面造反,才将他们收纳到了禁军之中。

    这些人甚至称不上兵,只能算是农民。

    可如今却不一样了。

    十万军队,每一个都至少武道入门了,其强大毋庸置疑,甚至足以以一档十,二十,乃至于三十。

    性质完全不一样。

    而有了如此强大的实力,众人无疑不由考虑到了北伐之时。

    如今的大宋可不是南明。

    南明而言,在这一种情况下,当然就是内斗一番。

    可这里是大宋,而且还是崖山之后的大宋。

    众人第一想法就是北伐。

    只是北伐这事情也不是小事,或者说是大事,一道道的身影不不开始再一次的进行了商谈了起来。

    “陆大人,吾等现在最好还是先占据整个南洋所在,再企图北伐。”

    刘辰翁带着皱眉的开口。

    作为比较保守的存在,刘辰翁感觉如今大宋的实力还是差了一点。

    还可以再发展一段时间,特别当发现往南扩充,极为的简单。

    南方的土地之肥沃,甚至比江南还要好,这一下子包括他在内的,不少人内心都不由有了一分想法。

    “是啊,陆大人,如今我们带甲不过十万,蒙元可是控弦百万,吾等现在这实力北伐还是差点,下官建议吾等还是先全取南洋,随后收复西洋,才谋夺光复华夏之业。”

    伴随着刘辰翁开口,另一人也同样开口了。

    “此话不妥,神州沦陷,这才乃千古未有之局,吾等既然已有恢复之力,又岂能延后,不然吾等百年之后,以何面目去见太祖,见我华夏诸位先王。。”

    而伴随着反对的声音,也同样也有着赞同的声音。

    一时间,大殿之中再度陷入了热闹当中。

    二十九人虽然不少。

    可由于出身不同,之前的身份不同,彼此的冲突可也不少。

    这些冲突,虽然不至于是大的方面,和大的观念之上,可细节方面却有着不少。

    比如之前的武道是否推广,什么时候推广。

    又比如如今的北伐。

    不过好在,无论是武道推广,还是北伐,主体是没有变的。

    众人的争论倒不会直接和大明一样引发党争。

    一般情况还是处于向好的方向前进。

    就像这一刻。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