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奴死了。

    此消息确认无疑,因为根据打探回来的消息,蛮族治内各地都在戴孝。

    不管老奴是怎么死的。

    都是金江镇打死的。

    这回的功报,金江镇迅速的传回了国内,向金江镇请功,并向朝廷索要抚恤银两。

    京城年关诸事以停,不管朝廷如何应对,唐清安已经定下了调子。

    明年全年无战事。

    老奴死了。

    蛮族形势大变,无论如何明年也不可能发动的了对金江镇的大仗。

    趁着这个“安全”的空档,金江镇将全力以赴的组织民生事宜,为金江镇的夯实根基。

    军士轮休,解散民夫。

    牲畜马匹归棚。

    而随着明年的治理方阵传到各主官手上时,虽然没有明言将不会组织大战。

    但是公文上的内容,事事都关乎民生。

    因此官员们都松了口气。

    如果明年仍然要维持战事,这些官员只能无奈的向节度府告急,这是众人都不愿意的。

    “陈道台。”

    “戴道台。”

    节度府正街。

    街面宽广,被打扫的干净。

    石砖的街道上,修筑了一排拴马柱,还配有马槽,会有节度府的马夫提供草料。

    不过随着四轮马车的推广。

    放眼望去各色车厢,已经一半以上都是四轮马车。

    在各地新修建的直道上,四轮马车跑的又快又平稳,而且能坐数人不等。

    节度府的西边又在扩建。

    西街上都是工棚。

    不过随着天气严寒,各项工事皆已经停摆,工匠大多都放假归家,只有零散的一些活计还在室内。

    戴国伟乘坐的四轮马车,车夫刚找到空余的拴马柱,戴国伟下了马车,就看到了陈恒。

    一个是十井分巡道的道官,一个是长山分巡道的道官。

    根据节度使下发的公文,严禁官员武将之间称兄道弟,必须以职务相称呼。

    因此两人连对方的字也懒得称呼,直接叫对方官名。

    两人穿着官服,十分的威严。

    在街道上,两人寒暄了好一会,才互相谦让的进了节度府。

    节度府接待的吏员,根据各自的腰牌,领去一处公房歇息,等候节度使召见。

    进了公房里。

    壁炉的炭火烧的正旺,整个屋子里极为暖和。

    屋子里有不少的官员。

    见到新进来的两人,纷纷起身打招呼。

    戴国伟和陈恒,负责一地主官,几年下来资历不低,这一回肯定要升官了。

    众人羡慕的看着两人。

    用来安置等候的官员的公房不止一处,有四间院子,腾出了十几间房子。

    分别提供给官员武将落脚。

    这一间的公房,基本都用来接待东岸各地的官员。

    粮食缺口很大,缺衣少物的辽民很多,等待处理的公务很杂等等,但是并不妨碍官员们脸上的喜色。

    金江镇的地盘,今年直接扩大了数倍,占据了五分之二的辽左。

    戴国伟没有把大衣递给迎上来的官员,选择转身自己挂在钩子上,回头就看到了满屋子官员的笑脸。

    他也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

    他一个举人出身。

    成为了分巡道道官,不久将会治理一地。

    放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多少京城的进士都还等在外放,攀交关系打点银两。

    而金江镇一地的生员,乃至童生,都已经开始做起官来,甚至有的人品级不低。

    谁能不欢喜。

    这几年的辛苦,大家都没有白熬。

    “投靠来的辽民,很多人不愿意把粮食截出来,非常的不明白事理,还是将军太过仁厚。”

    这些官员聚在一起,谈的当然也就是公事上的烦心。

    “是啊。”

    听到有人抱怨,有人满脸的附和。

    “粮食虽然借了,可是对于这些人是有好处的呀,不管是给利钱,或者抵扣为官府屯田的年限,乃至分田。

    明明是极为划算的买卖,就是有些百姓太过短视,浪费了将军的一片好心。”

    唐清安升任金江镇节度使,可是上下都仍然习惯称呼为将军,以示亲近之意。

    戴国伟把众人的话听在耳里,却不发一言。

    以前他不是如此,如今越是身居高位,他越是不愿意对外表态,展露自己的想法了。

    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名成熟的政客。

    不光他如此,他的余光看到了陈恒,陈恒躺在椅子上,正闭目养神。

    戴国伟嘴角一晒,学起了陈恒。

    眼睛一闭,果然没有人来骚扰他了。

    “郑国良道台在不在?”

    突然。

    从外面跑来一名吏员,进了屋子就对着人群喊道。

    他虽然只是吏员,在节度府见惯了官,反而官员会对他露出笑脸,因此极为娴熟。

    “没看到。”

    那吏员扫了眼,看到了戴国伟和陈恒。

    “将军召见道官,请速速前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