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全军出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才多久的时间,竟然就攻破了大周的营地,盘算了蛮军的行军的速度,刘承敏放弃了全线压上的打算。

    一如既往的稳打稳扎。

    战事进行到如今,各处的战损已经不小,受伤和死亡,已经高达近万。

    加上朝鲜军的伤亡,那早已突破一万了。

    金江军并不惧牺牲,如果形势需要,他可以发动猛烈的进攻,以高昂的代价,突破蛮军的阵地。

    为了胜利,可以无视伤亡。

    “时间。”

    刘承敏和郭英商议道。

    郭英原来是旅顺的守备,当时的金州守将是耿炳远,后来唐清安出海到长行岛。

    他没有响应耿炳远的号召,攻打东海营,而是选择了反正,投靠了东海营。

    为东海营收复金州立了大功。

    此人和花眼,都是金州反正的将领,两人都成为金江镇的高级将领,另外一人就是彭大海。

    能在多次的整编中得以留下,并且受到提拔重用,可见其才能。

    像郭英刚开始,还有人暗中想要拉拢他,被他拒绝。

    在守卫金州之战中,和一同反正的同僚杨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将杨清战死牺牲。

    郭英也彻底证明了自己,融入了金江镇的体系。

    听到牛承敏的话,如今为金江镇参将的郭英,并没有其余的意见,认为应该如此。

    “为何如此冒险分兵去攻打周军呢,难道真是因为担忧侧翼吗?”

    郭英不认为蛮军此举,只是为了侧翼。

    周军至今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为了这个小利而冒大险,以己度人,郭英认为必定有他意。

    因此又说道。

    “如果是我的话,要么为进攻准备,要么为撤退准备,才会选择此举冒险,如此才解释的通。”

    刘承敏心中同样有此想法,他嘴角轻笑。

    “进攻,拿什么进攻?如今的局面,蛮族后方着火,肯定是想要为撤军扫清障碍。”

    听到刘承敏的话,郭英却并没有露出轻松的表情,反而神情凝重。

    撤军,并不代表敌人就好解决了。

    以前辽东不提,从东海营出海,收复金州以来,双方敌对了将近八年。

    蛮族的实力,没有人会小觑。

    野外之战中,以十万兵应对三十万兵,能坚持到现在,甚至做出数次的反击,赢得多次的局部胜利。

    郭英自认为自己办不到。

    两代人打出来的强军,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强悍的军队之一。

    他们打败了各部凶悍的蛮族,并收服了各部蛮族,从而统一建国,打败了朝鲜军,打败了蒙古军,打败了周军。

    数十年的时间。

    两代人的接力和传承,这就是蛮军。

    大周也有强军。

    甚至能打败蛮军的强军,但是这些强军,被大周自己消耗掉了。

    “接下来怎么办?”

    郭英皱着眉头,为难的说道。

    “我不想继续消耗士兵的性命,打这一场硬仗了,因为我认为时间有利于我们。”

    刘承敏迟疑不决。

    作为金江镇的总兵,军司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到他处,所以他知道很多下面人不知道的信息。

    例如忠顺王不参与战场,而是直奔海州,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等着金江军战场获胜,抢先收复海州。

    金江军打败了蛮族,则需要面对忠顺王这個难题。

    抢也不是,不抢也不是。

    又例如蛮族后方起火,被其迁移到辽沈腹地的辽民,已经逃离投奔到镇江。

    老奴一部,原本在奴儿干司的苦寒之地,后来得到大周的赏赐,迁移到赫图阿拉并建城。

    此地较为富庶,加上和大周的互市,此时的老奴部落,生产能力是不错的。

    甚至能吸引贫穷的辽民投奔蛮族。

    这个时期的两个民族,是和睦的,是互相交换己方的物资,做到扶持发展。

    美好的形势,因为野心家而破灭了。

    老奴征战蛮族各部和蒙古,攻打科尔沁和叶赫,需要大量的士兵。

    原本不只是用来作战的八旗,因为军事的需要,彻底放弃了生产,全员转为军兵。

    没有生产就没有物资供养,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劫掠,原本靠着富裕之地,和大周互市的便利。

    可以和平发展的蛮族,从此走上了以战养战的道路。

    这是军校的教材,把蛮族的变化分析了个透彻。

    金江军上下都知道的道理。

    所以牛承敏不想要浪费金江军士兵的性命。

    因为随着辽沈各地的辽民投奔到金江镇,蛮族用什么来获得积蓄?他的周边都是敌对他的势力。

    以战养战的策略,如果无法获得胜利,以掠夺大量的战利品,将迅速的奔溃。

    以前蛮族有辽民可以搜刮,现在他们能搜刮谁呢。

    刘承敏已经是总兵了,考虑事情不能只从战事上考虑,同样需要考虑其余的情况。wap.biqupai.com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