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最好的时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清晨。

    晴雯为唐清安穿上衣服,伺候将军洗漱,再陪着将军吃过早饭,唐清安抱着快要三岁的唐晏楝来到了院子里。

    不久。

    晴雯抱着一把宝剑送过来。

    把儿子放在地上,唐清安接过晴雯手中的剑,把剑鞘递给她,在院子中练起剑来。

    “父亲,我也要玩。”

    晴雯拉过儿子,让他好好看,不要吵着父亲。

    文嘛。

    唐清安一直都在看书,只能说熟知,却谈不上精通儒家文化。

    武嘛。

    比起二弟来,也是差了一筹。

    现在的练剑,更多的是出于锻炼身体的原因,没有想着上阵杀敌,也轮不到他上阵杀敌。

    自从成为了平辽侯,他就再也没有参加过战斗。

    出了一阵汗。

    唐清安感到身心愉悦,一旁的丫鬟连忙送上干毛巾,铜盆,换的衣裳。

    “过两天送你一把木剑。”

    等丫鬟们离开后,唐清安蹲在儿子身前,郑重的告诉他。

    “现在就要。”

    唐晏楝还是不足三岁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强烈的向父亲索要。

    “现在还没有做出来,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不要急。”

    唐清安一边和他讲道理,一边分散他的注意力,带着他玩了起来。

    父子开心的玩了好一阵。

    “老爷,周吉在外面等。”

    一名嬷嬷进来告知。

    唐清安把唐晏楝交给了晴雯,在母子俩恋恋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后院。

    “你要成为和你父亲一样的人。”

    晴雯安慰着因为父亲离开而哭闹的唐晏楝。

    做了母亲才知道辛苦。

    操心。

    身体的疲累,远远比不上心中的忧虑。

    正厅。

    谢友成,贾鉴,冯胜之,顾应时,徐辉,沉有容,周苟儿七人,在管家周吉的带领下,在此等候将军。

    当见到将军进来,众人纷纷起身相迎。

    “都坐。”

    唐清安一边摆手示意,露出笑容,一边坐到主位上。

    见将军坐稳,众人才纷纷落座。

    谢友成,徐辉,是军司的一正一副,贾鉴是机密,冯胜之和顾应时是官文头脑。

    沉有容和周苟儿,是水师的将领。

    两人向金江镇各位大老,禀告琉球国的形势。

    等他们说完,冯胜之才感叹道。

    “琉球国一直以来是我大周的藩国,地位不比朝鲜低,却没有想到竟然被日本占领了。”

    此言并不准确。

    目前的琉球国,还没有被日本彻底吞并,虽然成为了傀儡,但是自主性还很高。

    “日本狼子野心,千年以来屡屡有入侵他国之行,对待此国,应该防备。”

    冯胜之又说道。

    金江镇的风气和国内不同。

    国内官僚保守,而金江镇在将军的带领下,包括多年前传教士入金州等。

    加上济州岛海贸事项,金江镇的官员,对外界有主动了解之心。

    周边的国家的书籍,包括西方国家的书籍,都大量涌入金州,成为了金江镇官员的书架上的部分。

    旁的不提,至少对于外面的形势,有更清楚的认知。

    日本,也是金江镇了解的对象。

    冯胜之虽然繁忙,且从来没有放下学习,每天都会翻阅书籍,增加自己的见识。

    “日本每次统一后,就会出征他国,东晋太和四年,就入侵新罗等国。

    乃至前代日本幕府将军丰臣秀吉,丝毫不顾国内形势,竟然就出兵朝鲜。

    现在又有侵扰琉球国之行,此国得势时,必定是我国之患。”

    冯胜之最后肯定道。

    冯胜之在对待国内之事上,不愿金江镇和国内闹翻,希望将军仍然听从大周的旗号。

    此人是真正的爱国之人,不愿意国家分裂。

    哪怕金江镇是听调不听宣,却也还是完整的国家。

    但是金江镇如果自立,以金江镇的人心和军力,朝廷是无力剿灭的,终成一国。

    数十年,乃至百年后。

    他们这数代人消亡后,辽东可能将会彻底分离出中国。

    犹如千年前,秦始皇统一全国,三次的战争,在南方损失了三十余万人马,才正式奠定中国之版图根基。

    秦亡后,大汉花费巨大的功夫,重新收复了南越。

    唐代设立安南都护府。

    可随后的五代十国时,吴权割据安南。

    安南因为和中原分分离离,数百年后,在前明时,当地的勋贵野心勃勃,借此优势叛乱。

    前明胜而后败,大周也屡次遇挫,至今都未收服,成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