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强者为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金江军运来了红夷大炮,两个日夜的持续轰炸下,终于轰塌了数段城墙。

    在陈凯武的居中调度下,卫所军,三部义军,金江军,轮番攻打本溪城。

    本溪城墙上的工事,全部被摧毁,无法发挥居高临下的优势,在城墙的断恒里,一边抵抗一边抓紧抢建新的防御工事。

    先是布置各类拒马,地面上摆放扎马钉,然后堆放沙袋,代替城墙的作用。

    每次敌军攻打,在被击退前,都会摧毁这些工事,而蛮军则趁着空隙,重新修复。

    “朝鲜军如此拼命,有何好处?”

    伤亡大增的郎阿,带领亲卫巡视城墙,看到激烈的战场痕迹,发出了感慨。

    蛮族对朝鲜并不陌生,知道朝鲜军战力低下,但是这场战争中,朝鲜军的坚韧,超出了郎阿的想象。

    这并不是他印象中的朝鲜军。

    “就算他们付出巨大的伤亡,攻下本溪城,不也是落入金江镇手中吗?

    他们又出人又出力,最后一无所谓,如此行径,到底是为何?”

    郎阿困惑的询问周围的将领。

    人们纷纷摇头。

    不只是他们纳闷,蛮族的高层也在纳闷,包括汉奸范文程等人,也不是没有派人去瞧瞧联系朝鲜。

    平辽侯到底用了什么手段,拉拢的朝鲜如此卖力。

    当年萨尔浒之战,作为藩国的朝鲜,协助大周出兵,战前就私通他们蛮族,以保存实力。

    对比金江镇,前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场大战,在郎阿看来,打的十分的憋屈。

    在高台观望形势的陈凯武,郑刚,还有朝鲜的权申旭,林之远等人都在。

    “蛮军自老奴起,习惯了来去如风,快速转进的战术,抢完就走,占不到便宜立马换下一处。

    自从我金江镇崛起,让其无法野战胜利,落入困顿之局,形势改为防守。

    处处守城,则处处被动。”

    又一次的朝鲜军被击退,虽然竭尽全力,也只做到了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

    而新的防御工事,即将重新修建,导致数次的攻击都做了无用功。

    和郑刚的想法不同,权申旭对己方士兵立下的战果,内心感到欣慰。

    什么时候开始,朝鲜军竟然也能压着蛮族军队攻打了,前所未有之事。

    郑刚从士兵到把总,从把总到军校教官,从军校教官到军司官员,从军司官员到营总。

    他的经验,才华,眼光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的将领,看出了蛮族的弱势。

    蛮族占了辽东,有了城池,面对金江镇的强势,失去了以往的作战风格。

    哪怕面对朝鲜,也失去了主动性。

    有时候体量大了,实力越强,不代表没有缺点,可以被针对的地方也越多。

    “命令金江军,三部义军,黑九,大山各部投入战场,务必退回蛮军防御。”

    卫所军已经消耗了蛮军的士气和战斗力,武震孟认为可以派出主力,不再浪费时间。….在场地位最高的人是权申旭,不过郑刚既然抵达此处,很快就抓住了军权。

    论金江镇内部的职位,陈凯武要高过郑刚,但是此人是新一代的将星。

    名气不小,军司有关系,将军又信任。

    陈凯武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在于此,如果不是因为和将军的交情,以及资历,自己不可能成为参将。

    并没有强压此人,而是支持此人。

    这也是唐清安愿意提拔陈凯武为参将的主要原因。

    而陈凯武主要也是靠着多年驻守镇江的威望,和朝鲜军关系熟络,多次战事也是负责调度朝鲜军。

    和陈凯武一样具有资历的人很多,东海堡可不只是陈凯武,但是陈凯武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知道以大事为重。

    随着郑刚的军令。

    各军的精锐加入了战斗,各阵人喊马嘶,旗帜摇曳,威势震天,密集的方阵,让人看得头皮发麻。

    哪怕是卫所军,黑九,大山都是最精锐的,攻击的途中,士兵没有放缓脚步。

    重点攻打城墙断恒处,并派兵推送楯车,云梯等,牵制蛮族的兵力,让蛮军心生四处皆敌的心理压力。

    蛮军在老奴时期,参加战斗都能获利,唯独面对金江镇,伤亡惨重不提,且得不到战利品。

    而老奴死后,更是认为金江军强大,到了如今的局面,哪怕只有五千金江军,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是郎阿不敢轻易派军出城作战的主要原因。

    卢顺义带领自家军队奋勇杀敌,一路厮杀过去,不知不觉就杀入了城墙里。

    蛮军军力薄弱,在对方全面开花的战术下,无法获得支援,竟然被卢顺义杀透。

    “杀啊。”

    卢顺义一部,本是义军出生,这些年军资充足,对金江镇有归属之心,因此战心高昂。

    加上不少士兵的姐妹,或者亲戚,靠着便利嫁入辽东,获得了更好的生活。

    在国内心理上就自觉高人一等,又有金江镇的军纪严明,且能获得好处。

    在卢顺义的带领下,上千士兵作战勇猛,毫不畏战,杀向两旁,搅动了战局。

    此时。

    郎阿已经陷入了和金江军的厮杀,投入了所有的战力,无法顾及周边。

    面对卢顺义的突入,竟然拿不出应对的措施,只能任由其突入。

    黑九心中一直羡慕三部义军。

    知道论地位,金江镇中更看重三部义军,不过这是别人数年打下来的功绩,他也无话可说。

    不过自从金江镇,突然开始插手卫所军的事务后,不少作战勇猛的士兵被提拔了起来。

    黑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普通的士兵,世代都只能是士兵,和奴隶一样的身份,如果不是因为金江镇,黑九一辈子都别想改命。

    平辽侯就是他的大恩人,不只是改变了他的命运,包括他世代的命运。….他不怕战死。

    他有儿子,真的战死了,以金江镇的行为,必定会善待自己的儿子,给予更高的回报。

    他更想立下战功。

    成为像卢顺义等人一样的将领,独自掌领一军。

    就像南北战争。

    不过给了奴隶们一丝希望,奴隶们踊跃参军,发挥了超常的作用,改变了战局。

    同样都是人,唯一不同的就是内心。

    黑九抓住了机会,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哪怕是面对蛮族,在金江军的加入下,黑九没有畏惧,带着士兵们冲杀在最前线。

    浑身都是鲜血,一直到耳边响起了欢呼声。

    茫然的抬起头,右翼响起了潮水般的呐喊,因为视线的遮挡,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听到己方的呐喊声,肯定就是好事。

    心中士气陡涨,士兵们也精神一震。

    “战功就在眼前,不要错过改命的机会啊。”

    黑九一声大吼。

    他眼红三部义军,而卫所军的士兵们,不知道多少人眼红他,同样想要改命。

    两班制度下,普通人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

    这里是唯一的机会。

    而机会就在眼前。

    “杀啊。”

    “杀。”

    黑九一部的士兵们,爆发了超强的战意,忍受死亡的威胁,一步步挤推了蛮军。

    犹如一条黑线,由外而内的移动。

    移动虽然缓慢,却倒下了无数的士兵,扑倒在地上,形成了尸海。

    “赢了。”

    郑刚肯定的说道。

    “赢了。”

    “赢了。”

    陈凯武一脸的高兴,权申旭和林之远,即惊喜又不可置信。

    虽然有五千金江军,但是主力仍然是朝鲜军。

    也就是说。

    朝鲜军凭一己之力,打败了蛮族,这是从来未有之事,他们无法不震撼。

    “全军投入战场,绞杀蛮族残军。”

    郑刚下达了新的命令。

    多次下达命令的郑刚,神色平静,仿佛很平常的行为,倒是陈凯武看在眼里。

    此人屡屡抓住战机,做出正确的调派,波澜不惊之下,实乃眼光极准,只有具备韬晦之人,才能做到不放过每一个机会。

    名副其实啊。

    难怪将军如此看重此人。

    连朝鲜军在他的指挥下,都能做到打败蛮族,让人不得不惊叹。

    只要此人继续保持下去,未来总兵之位必定有此人。

    陈凯武心中升起了自豪。

    金江军人才济济,他作为资历派,又有大局观,如何会不感到欣喜呢。

    本溪城不小。

    但是当数万士兵杀入城中的时候,就不算大了。

    有的蛮军投降,有的拼死抵抗,有的四处逃窜,有的寻找地利组织新的防御。

    如此形势下。

    金江军和朝鲜军的表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金江军的士兵们,在队长的带领下,无论面对什么变化,都能做到竟然有序。….各队,各哨之间,配合默契,能很快互相支援,消灭敌人。

    而朝鲜军入城后,军队就陷入了混乱,士兵找不到将领,将领找不到士兵,打起了乱战。

    陈凯武看到朝鲜军的状况,心中不禁升起了感慨。

    他当初跟随将军作战,第一次攻打永宁监城,偷袭入城后,不就是如此形势吗。

    多年过去。

    金江军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而有的军队在变弱,有的军队仍然保持旧状。

    “将军曾言,任何事物都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哪怕维持不变,也是需要努力。

    我们金江军发展如今,就是靠着从不停留的脚步,一直在超过别人。

    换成个人也是如此,有的人躺在功劳簿上,不知不觉就被人超过,或者被淘汰。

    唯独拼搏不停的人,才能一直站在前面。”

    陈凯武已经四十余岁,见到将军的时候,他才三十来岁,八年过去,他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再过几年,他就到了知天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