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新合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金江镇的陆军。

    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一什,三什为一队,三队为一哨。

    水师则不同。

    每种战船的编制都不一样,例如二号福船。

    甲板上,每五甲士兵为一哨,每甲长管士兵十名。

    这是战兵的编制,重要的一方,另外重要的是职业兵。

    捕盗一名。

    捕盗的职能,和船长相似。

    舵工两名,缭手三名,扳招一名,负责操纵“招”,协助控制航向,上斗一名,位于桅杆顶端望斗上的瞭望手,椗手2名。

    “这些人加上战兵,二号福船的人员,共六十五人。”

    虽然只有六十五人,但是各司其职,包括战兵也是负责不同的作战岗位。

    如今的金江军水师,把当年的沙船已经淘汰,全军也适应了,以福船模型为主的新战术。

    比起当年的金州水师,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

    前者是土台班子,后者是正规军。

    他当然知道西方国家的战舰,已经开始装载数十门的真正的舰炮。

    而金江军的水师战船,红夷大炮只装了一门,安置在船首,另外千斤的大弗朗机炮才六门。

    其余的火器更多的是近战之用,论火力远不如西方国家的战舰。

    但是他现在没有太多的资源投入到水师中。

    而且西方国家各自虎视眈眈,又距大周万里之遥,不可能把主力舰队投入到遥远的大周。

    所以目前的金江镇水师,足够在近海的海域,对抗其余的势力。

    当然。

    对于西方战舰的借鉴,他也没有完全的弃之不理,等见完这处的船坞,众人去了另外一处船坞。

    通过王丰肃联络上的西方工匠,他们提供的,六十年前的,英国旗舰之一,名叫peli,传教士们翻译过来的鹈鹕号盖伦船。

    这个模型摆放在台子上。

    长七十英尺,宽二十英尺,吃水九英尺,排水量大约为一百五十吨。BiquPai.CoM

    每一舷侧各装载有七门四磅炮,在船首与船尾部的炮位各拥有两门两磅炮。

    金江镇的船政,已经彷制出了一艘,已经提供给了金江军水师,适应和摸索作战方式中。

    唐清安知道鹈鹕号。

    因为鹈鹕号是英国青史留名的一艘船只,原名叫做金色雌鹿号,是一艘小型的盖轮船。

    在1577年投入航行,1578年抵达新大陆的麦哲伦海峡,被当时负责船队的英国爵士,改名为鹈鹕号。

    虽然知道是六十年前的产物,早已被目前的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主力舰队淘汰。

    但是为了发挥最后的作用,把这些淘汰的战舰,投入到了东方。

    例如吕宋的西班牙人,他们在当地的舰船,大多就是这种型号,是西班牙总督手中最精锐的力量。

    打吕宋这些国家,肯定是足够用的。

    打大周的水师,虽然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但是大周的水师还没有落后时代,靠着船多人多,仍然打败了这些国家。

    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现在的英国人,前三者都在太上皇时期入侵过大周,先后被大周水师打败驱逐。

    现在的英国人正在侵占广东虎门,如果没有意外,也会被大周水师打败。

    “虽然暂时不会列装,但是你们应该都看得见它的优势。”

    唐清安等船政官员介绍完后,才提出了他的看法和要求。

    众人纷纷安静下来。

    “所以对这种船型技术的研究,船政要摸透,以这种船型形成的战术,水师要熟透。

    不光如此。

    虽然西方的工匠没有说,藏了他们的小心思,我却是听说过,这种船已经是六十年前的产物。

    所以你们不光要把它摸透,还要发扬光大,用咱们优秀的技术,结合西方优秀的技术。

    中西结合,不但要达到它的水平,更要超过它的水平。”

    唐清安指出了方向,就不在多言。

    刚穿越时,受到后世影视剧的影响,一直以为大周的工匠技术落后,实际上了解后才是惊叹。

    例如大火药包,其实宋朝就有了。

    叫做霹雳火球。

    把火药和铁片,甚至涂上毒药,用多层纸裹上封好,作战时,点燃引信后,抛入敌方的阵地。

    甚至宋朝时就发明了多种多样的形势。

    蒺梨火球和毒烟球。

    前者里面装有带刺的铁蒺梨,爆炸后的铁蒺梨,可阻止地方的兵马前进。

    毒烟球内装有砒霜,巴豆之类的毒物,燃烧后形成的烟雾,可使地方兵马中毒。

    乃至南宋时期。

    火药的性能显着提高,纸壳的包装,改成了铁壳,称为震天雷,是世界上最早的铁壳爆炸弹。

    为明朝创造地雷,水雷,各种爆炸物奠定了基础。

    听到将军的要求,众官员,包括船政的官员,都没有面露难色,反而认为理所应当。

    见众人有信心,唐清安满意的点点头。

    大周败于制度,可不是败于技术。

    前明的南京造船厂,如今承袭大明的大周,改名为的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