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访谈录 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很多专业的编剧都转行了或退休了,想想我们都有十几近二十年不需要编剧,全是作者电影了,谁还养编剧,那他们不都转行吗?新人也不进这个行业了。”

    “况且现在老编剧再操旧业,他们的思维跟不上当下的时代了。就像你十几年不做饭,你现在能做出当下最火的美食么?”宋鲁感叹道。

    “那我们怎么办?”杨澜皱着眉头问道。

    “时间。”宋鲁说着点了点头,“只能用时间让新的商业电影人成长起来,数年或数十年之后我们的人才成长出来了,那就是我们的电影繁荣了。”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电影市场状况如此糟糕的呢?”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三个原因吧。一是八十年代后电视机的大量普及让进电影院的观众流失,二是法国新浪潮电影在中国电影圈兴起,让更多的导演去拍文艺电影作者电影了,三是我们的电影院经营出现了问题跟不上市场的发展。”

    “其实要说电影观众流失也不完全正确,因为九十年代电影观众并没有减少多少,因为全国城市里大街小巷的录相厅一直都爆满,说明还是有很多的电影观众的。只是我们的电影院设施,以及播放的电影,电影厂拍的电影都跟不上市场观影人群的需求了。”

    “所以,综合这三点,九十年代导致了中国电影业垮台。电影厂相继倒闭,电影人才流失,电影市场萎缩。”宋鲁解释道。

    “那要恢复电影的繁荣莪们还需要多久?”杨澜问道。

    “不会太久的,大约几年就可以,最多十年。因为随着我们经济的繁荣,市场需求的增大,政策的扶持,还有新电影人的崛起,电影投资人的热情等等因素叠加在一起,我们就会快速的发展起来。”宋鲁肯定的说道。

    “哇,既然你这么说,那我这个外行人也就松了口气了。最后一个问题,你有这么好的知识储备,又能写书,又能唱歌,为什么选择做电影为主业?因为更能获得知名度吗?”杨澜问道。

    “嗯,当然不完全是。要说没点这个因素吧,也不恰当。只是说电影有更高知名度是有一点点因素的,但主要因素不是这个。”

    “那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电影创作更具有挑战性与成就感,第二点比较英雄主义,其实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文化战争,电影是这场文化战争的一个主战场。”宋鲁严肃认真的说道。

    “啊?能具体说说吗?”杨澜很惊讶。

    “五零、六零、七零后怎么长大我不知道,但我们八零后从小就是看樱花国的动画片及漫画长大的,后来看港台的电影及电视剧,接着看泡菜国的电视剧,现在我们主要看好莱坞的电影。综观这个现象,我们是不是已经被人洗脑了?我们的价值观是不是已经被人改变了?”

    “……”杨澜愣了一下,她没想到这背后还真的有一场文化战争。

    “所以,你想改变这种现状?”杨澜问道。

    “我又不是英雄,我改变不了,只能说尽我个人的一点力量吧。让九零后,零零后在长大以后回忆起来,他们不全是看好莱坞电影长大的,也看过几部优秀的中国电影的。”宋鲁谦虚的说道。

    “你是我看到的在中国最不一样的年轻人,也是最有担当有责任且有能力有才华的年轻人。我衷心祝你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把中国电影拍好,让更多的全球观众喜欢中国电影。好,我们这次节目到此结束,感谢青年导演、青年企业家宋鲁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这一次的节目能给电视机前的您带来更多的触动。”

    “各位,再见。”

    为什么节目才问了这么几个问题就结束了?因为《杨澜访谈录》时长一直不长,大概是二十一分钟左右。

    结束了节目录制,杨澜真诚的把宋鲁送了出去,看着宋鲁的离去,她内心的震撼依旧还在。

    这是一个真的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