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杀身以报 申仪心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关于如何对付申氏兄弟,糜旸曾早与邓艾商量过,最后商讨出的计策与张嶷所建议的相差不多。

    之所以糜旸还要找张嶷商议,为的便是兼听则明。

    毕竟如今在他手下诸臣中,历任地方过并且值得信任的,便只有张嶷而已。

    现在有经验的张嶷亦提出相似的计策,让糜旸心中对将来清除申氏兄弟在汉兴郡中的势力,更多了几分自信。

    面对糜旸的称赞,张嶷有些愧不敢当,毕竟他也能看得出,糜旸可能早已经有了类似的谋划。

    在对张嶷赞完后,糜旸对张嶷继续言道:“之前吾一直有成立一支亲军的想法,可苦于无将率之人选。

    今日与伯岐一谈,得知伯岐是干才,吾想延请伯岐任吾帐下督一职,不知伯岐意下如何。”

    在当初荆州招兵结束之后,糜旸就有打算从原一千五的公安士卒之中,抽出五百精锐当做他的直系亲军。

    虽然他在之前的招兵之中,亦发现了不少可堪造就的人。

    但是在生死大事面前,相比于那些新投入的人才,已经经过历史证明过的张嶷,无疑是他目前更可以倚重的人。

    毕竟能力高低暂且不说,张嶷的忠勇,那可是历史有名。

    至于新招收的那些人才胚子,等他完全掌握汉兴郡后,自然会足步加以培养重用。

    糜旸现在是偏将军,没有开府的权力,但有些职位他还是能自行任命的,例如邓艾的书佐,以及门下督一职。

    门下督,意为帐门下的都督,多为一军主将的亲军统率。

    能担任门下督一职的,必是主将的心腹亲信。

    而且门下督虽现在品级不算高,但亦是秩比三百石的职位,与一般小县县长的品级相同。

    而之前张嶷只是一州从事,秩比不过百石而已。

    将来随着糜旸军职的升高,张嶷门下督的秩比亦会水涨船高,最高可至千石,这已经算迈入高官的行列之中。

    见糜旸邀请自己担当他的门下督一职,张嶷脸上浮现感动之色。

    与他一同追随的吕乂,现今还未被糜旸授予任何职位。

    而且当初他护卫县长夫人杀出一条血路,虽立下功勋,但最后亦只是平级相调。

    如今他得到糜旸的看重,直接连跃三级,这是糜旸对他器重与信任的表现。

    张嶷当即对糜旸跪拜道:“蒙府君信爱,嶷必杀身以报。”

    糜旸前途无量,又敏锐英明,加上对他信重,这样的人,张嶷没有理由不追随。

    况且刘备之所以将他调拨给糜旸,就是让他好好追随糜旸的。

    张嶷性格持重,并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但他是個重情重义的汉子,一旦他说出的话,就一定会用生命去践行诺言。

    看着下拜的张嶷,糜旸连忙将张嶷扶起,而后他对着张嶷言道:“吾亲军五百,待到达上庸城中后,立即调拨给你。”

    面对糜旸的安排,张嶷自无不可。

    ...

    在西城县城中的县署之中,方才从楼船上下来的一脸酒意的申仪,正一人坐在内堂中。

    这时一人独处的申仪,他的脸上思绪之色不停闪动,看他如今的这副样子,哪里还有半分刚才在糜旸面前的醉意。

    申仪正在回想着刚才在宴席上的,糜旸的一举一动。

    从表面上来看,糜旸对他不如刘封那般高傲,亦不如张飞那般怀抱戒心。

    但申仪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需要兄长耳提面命的弟弟了。

    在独掌一城事务多年以来,他对于人心莫测这一点,有着清晰的认识。

    而且糜旸威名显著,对于这样的人,申仪是不会掉以轻心的。

    单单通过一次会面,就对糜旸的为人下判断,这不符合申仪的性格。

    申仪并非是起了反叛之心,只是他知道,糜旸作为汉兴郡的太守,又有着一万大军在手,若是他对申氏一族起了什么歹心的话,那无疑是一件很棘手的事。

    其实对于申仪来说,他并不在意汉兴太守是谁,也不在意自己是否就是太守。

    他最在意的是,汉兴郡的太守会不会对他申氏造成威胁,会不会阻碍他申氏在汉兴郡中的势力扩张。

    所以接下来糜旸的态度与行动,决定了申仪对他的态度与行动。

    虽然糜旸手中有一万大军,但是他申氏在汉兴郡一地经营多年。

    若万一真到了兵戎相见的那一步,占据地利人和的申氏族兵,不一定没有一战之力。

    在思索之后,申仪伏在案上开始写信。

    不久之后,一封信笺就已经写好。

    申仪呼唤进一位族人,在这位族人进来后,申仪将手中写好的信递给他,让他连夜出发,将这封信送到上庸城中的申耽手中。

    这位族人在取过信后,便快速离去。

    在族人离去之后,申仪熄灭了房中的灯火。

    就看接下来糜旸会怎么做吧。

    若他真的无有歹意倒也罢了,若他接下来有什么坏心思,那么申氏一族亦不是好惹的。

    怀抱着这种想法,申仪最后陷入了沉睡之中。

    ...

    不久之后,上庸城中的申耽收到了申仪的来信。

    在看过信中内容之后,申耽的脸色颇显沉重。

    他知道他弟弟的性格,相比他,他的弟弟更多了几分野心。

    以往申仪积极进取的态度,的确对申氏一族势力的扩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今非昔比。

    当初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汉中郡周围并没有太过强大的诸侯。

    所以他们申氏才能在乱世之中,凭借在当地的影响力快速壮大。

    但在如今,汉中王刘备已经基本统一荆益两州。

    在这样的情况下,申氏一族不能再有丝毫不臣之态露出。

    这也是他当初将妻儿以及宗族,都迁往成都为质的原因。

    申仪若再不改改他的性格,那么迟早有一天,会害了申氏的。

    在这种想法之下,申耽当即写了一封回信,让这位申氏族人带回西城给申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