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正奇变幻 魏延奋命(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孙礼的想法是,他率领着这一万大军与糜旸的一万大军做正面对抗。

    至于两员副将分别率领着五千大军前去突破汉军的侧翼,而糜旸要想保证汉军的军阵不被突破,亦只能分兵。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安排可以保证魏军无论在哪个方向,都可以保持着对汉军的兵力优势。

    而在三面围攻之下,只要汉军有一面被突破,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溃败的下场。

    至于为何孙礼不多分出一部分兵,从四面八方对汉军发动攻击。

    这是因为孙礼心中对糜旸的忌惮。

    尽管己方有着兵力优势,但是糜旸不是寻常的将领,他所率领的汉军定然也是善战之师。

    所以孙礼务必要时刻保持着己方的兵力优势,分兵两方,一方五千是目前最合适的布置。

    再加上围三缺一是兵法之要,给敌人留一个缺口,亦能让他们在作战不利时萌生退意。

    孙礼的做法符合一位良将的身份,他的做法亦是以往魏军面对处于劣势兵力的敌人时,所采取的通用攻击方法。

    只是孙礼却忘记了,现在的糜旸不是刚穿越来时的他了。

    在经历过数场大战后,糜旸的作战经验也在快速增加,更何况他还有曾经还有个好伙伴——于禁。

    论对魏军作战方式的了解,于禁会比哪一位魏将低呢?

    当初许都一带曹魏的野战军,可都是于禁一手操练出来的。

    而把宝全压在糜旸身上的于卫将军,早就将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告知了糜旸。

    糜旸武力虽然不佳,但他的记忆力却极好。

    所以孙礼的分兵举动,糜旸早有防备。

    当孙礼的两位副将各自率领着五千魏军朝着汉军的军阵而来时,看到这一幕的糜旸,脸上并没有浮现慌乱之色。

    知己知彼这四个字,早已经被他刻进骨子里。

    只是虽然对孙礼分兵的举动早有预料,但是能不能成功抵挡住魏军的进攻,还得看丁奉与魏延是否给力。

    毕竟魏军的兵力处于优势地位。

    各自率领着五千魏军,朝着汉军侧翼而来的是魏将分别是马台与文钦。

    其中马台是孙礼的同乡好友,文钦是曹操的旧部之子。

    当马台与文钦分别率军朝着汉军的侧翼前来时,糜旸马上挥舞起令旗。

    他令早就做好准备的魏延与丁奉,分别率领着两千大刀兵从军阵出身,前去抵挡马台与文钦的五千魏军。

    与马台对阵的是丁奉,与文钦对阵的是魏延。

    一直在观察着战场局势的孙礼在看到这一幕后,他眼神中对糜旸的忌惮更深。

    其实当糜旸的一万大军与孙礼的两万大军相抗时,他们这处已然成为了一处单独的战场。

    他们的大军亦由奇军变成正军。

    而随着他分出两部魏军前去攻击糜旸大军的侧翼时,那两部五千魏军又变为了他这两万大军中的奇军。

    这便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而从目前的局势看来,论对正奇之兵的变化利用,后发先至的糜旸比他更加娴熟。

    怪不得卫将军会如此想杀了糜旸。

    既智计百出,又通晓战场指挥的正奇之术,若不及早除去糜旸,那么大魏来日还有宁日吗?

    只是虽然孙礼意识到糜旸对他的奇兵早有防范,但他心中依然充满着信心。

    五千魏军与两千汉军,堂堂正正对敌的话,胜利一般是属于他的。

    孙礼的预料并没有错,只是他忽略了一点,那便是大军混战,既是斗兵,亦是斗将。

    不过他很快就会知道了。

    当魏延领兵出阵后,他便看到五千军容齐整的魏军亦到了不远处。

    只是这一幕并没让魏延脸上浮现畏惧之色。

    即使他现在率领的兵力,远远弱于敌军。

    身长八尺的魏延站在两千手持大刀的汉军身前,他的眼神看着不远处的敌将文钦,犹如在看着一位死人一般。

    面对敌军的来袭,魏延并没有选择结阵自保。

    他命身后的两千汉军,举起手中的长刀,排成长阵,然后形成一排排刀墙主动朝着敌军前进。

    既然目前兵力处于劣势的汉军没有城墙或粮车作为屏障,那他魏延就造出一道道刀墙作为大军的屏障。

    欲踏我阵者,先蹈我刀也。

    魏延的这副举动,令五千魏军的主将文钦有些惊讶。

    只是他亦是悍勇之辈,又岂会在兵力优势的情况下,被魏延的这番举动所吓到呢?

    文钦命令他身后的五千魏军,朝着前方的两千汉军冲击而去。

    孙礼给他的命令就是快速击破汉军的侧翼。

    只要他能快速击破糜旸所率汉军的侧翼,那么不但糜旸可能会被死于乱军中,这一处战场的胜负亦会决定着另一处战场的胜负。

    到时候,他文钦可就名声大噪了。

    五千魏军在文钦的指挥下,纷纷拔出腰间的环首刀朝着前方的汉军的刀阵杀去。

    五千声慑人的喊杀声拔地而起,五千柄魏军手中环首刀闪耀的寒光,笼罩了两千汉军身前的空地。

    面对这一幕,魏延对着身后的汉军大喊道:

    “今日之事,当以身啖寇,决战于阵,万死而冀其一生。不然,有死无生耳。“

    在大喊出这句话后,魏延犹如一只饥饿许久的猛虎冲出牢笼一般,他身先士卒,手持大刀,先一步朝着五千魏军杀去。

    这个前进的机会魏延已经等了很久了。

    当骁勇无比的魏延与最前方的一名魏军交兵时,他仗着己方的大力,横扫着手中的长刀将身前的魏军给一击斩首。

    随着锋利的刀刃划过那名魏军的脖颈,一股炽热的鲜血喷洒在魏延的脸上。

    但是魏延眼睛都不眨一下,他反手一刀又将一名魏军的首级斩下。

    两击之后,两具方才还活生生的敌军,却成为无头血尸直直躺下。

    这一幕大大刺激着魏延身后的汉军士卒。

    再加上方才魏延的话语已然通过传递传遍全军,所以这时汉军的士气十分高昂。

    这两千汉军在糜旸的训练下,本就是一支精兵。

    在士气高昂的情况下,他们更不会有丝毫退缩。

    于是这两千组成刀墙的汉军跟着魏延的步伐,坚定地迈着齐整的脚步,挥刀朝着前方的敌人砍去。

    当上千柄锋利的汉军长刀触及敌军的身体之后,众多声魏军的惨叫声在魏延的身边响起。

    听着那阵阵惨叫声,魏延心中的杀意更甚。

    一具具身体在魏延的脚下倒下,魏延感觉数年来他心中的悲愤正慢慢得到纾解。

    他不是大汉的幸臣。

    他今日是大汉的功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