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先定阴平 再阻剑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无用处。

    但若是从战略层面来说,占领白水可就是一件势在必得的事。

    因为白水正好位于阴平与剑阁的中间地带,这让白水在汉中一地有着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只要魏军能够顺利占据白水,那么就算糜旸在得到阴平遭到攻击的消息后想要派兵支援,那么他的兵马也越不过白水。

    白水居于群山之间,地势易守难攻,再加上魏军的兵力远在梁州军之上,在这种情况下糜旸再如何神通广大,也休想轻易率军度过白水。

    当然白水若就这点战略意义,还不足以魏军出动一支大军前去占据它,白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可以威胁剑阁的侧翼。

    剑阁是益州与汉中之间最重要的关隘,以往益州想对汉中有所支援,大多是通过剑阁来完成的。

    就像杨阜所讲的那般,假设诸葛亮及时平定南中,并在极短的时间内率军支援汉中,那他的支援就肯定要走剑阁通往阳平关的这条道路。

    可一旦诸葛亮那么做了,那么兵力本就弱于魏军的汉军,极可能被魏军从后方攻击。

    这一点是兵家大忌。

    有着这一点顾虑在,就可以用强大的实力威慑益州,让他们不敢轻易率军支援汉中,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将汉中彻底带入一个死局之中。

    这便是杨阜建言魏军要分出一支中路军进攻白水的真正原因。

    “中路军的主将阜建议可有骠骑将军担任,并率军三万。”

    相比于西路军推荐郭淮担任主将,杨阜推荐曹洪担任中路军主将,这让殿内的众人更是没有异议。

    曹洪虽说被曹丕不喜,但他的功勋与资历摆在那里,没有人可以轻视。

    当杨阜将这句话说出来后,代表着他已经解释完中路军负责的战略。

    随后众人不禁在心中节节赞叹。

    以往杨阜并未在众人展现过他的军略,可今日杨阜可是让众人大开眼界了。

    只是众人并不知道的是,今日杨阜所言的方略,大多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曹真既然在将近半年前就已经决定南征,那他怎么可能今日才打算商讨南征方略呢?

    其实早在曹真五个月前回到陈仓的那一刻,曹真就已经召集众多心腹商讨来日的南征方略了。

    而这件事的进度,又在曹洪与刘晔加入曹真的团体之后,得到了大大的增加。

    曹真、曹洪、刘晔俱是当世一流的通晓军略的人,在他们三人的合力之下,五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想出一个具体且行之有效的南征方略。

    曹真今日之所以要将早就商讨好的南征方略,又重新拿到大议会上讨论。

    这是因为南征之战乃是一场牵扯十分广的大战役,这场大战役要得到方方面面的人倾心支持,才能让曹真将魏军的战斗力发挥到最大。

    上下同明者强,上下同欲者胜,曹真今日要做的便是这样的一件事。

    在连续解释完西路军与中路军负责的战略之后,杨阜最后将目光看向了坐在上首的曹真。

    对着曹真一拜后,杨阜方才继续开口说道:“西路军与中路军虽各有战略,然终究只是别军,我军南征的主力在于东路军。”

    “对于东路军,阜建议大将军可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军汉中。

    斜谷、骆谷皆关中与汉中之间的要道,有利于大军通行,从这两道通行,可保证大将军能顺利进抵汉中郡境内。”

    “待大将军的大军分别进入汉中郡内后,可于便利之处快速合兵一处,而后分兵攻取汉中诸城。”

    “汉中之战后汉中国力一直未得到恢复,故而现在汉中诸城的城防势必不会坚固。

    大将军兵力又远多于贼军,在此优势之下,凭大将军之武略,夺取汉中诸城并不难。

    而之所以要先夺取汉中诸城,一是为让我军在汉中站稳脚跟,二可令糜旸顾此失彼,贼军军心大乱。

    待大将军扫清汉中诸城之后,大将军再亲自统率大军围困南郑。

    贼军孤立无援,又军心不稳,如何能抵挡大将军的攻势?

    久守必失,纵是糜贼再如何善战,这一点他也无法改变。”

    当杨阜说完曹真亲率的中路军的战略目标后,这次他却没得到方才两次阐述都得到的群体赞同。

    相反的是,大殿内许多人的脸上都浮现了犹疑之色。

    哪怕东路军作为南征魏军的主力兵力达到五万之众,哪怕东路军的主将是当今的曹魏第一名将曹真。

    这一切的原因都在于一个人,那个人便是糜旸。

    之前杨阜关于西路军与东路军的战略谋划之所以会得到众人的赞同,根本在于己方这次展现出的强大实力,还因为那两路魏军面对的不是糜旸,只会是糜旸的部将。

    魏人怕糜旸,可不怕其他汉将。

    但众人都知道的是,糜旸是一定会亲自坐镇南郑城的。

    五万大军很多,曹真能力很强,但魏军一定会如杨阜所说的那般,成功拿下南郑吗?

    在犹疑之下,很快就有人提出了疑问。

    那人的疑问便是:阳平关是一定会有汉军部分大军的,若在魏军围困南郑城的时候,阳平关的汉军回援与南郑城内的汉军内外夹击魏军,那当如何?

    这人提出的疑问,很快就得到了殿内大多数人的附和。

    杨阜之所以会建议曹真从骆谷与斜谷进军,有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只要魏军能顺利通过这两个古道,那么他们就能直接抵达汉中郡内,从而越过阳平关这个险关。

    可越过不代表拿下,历史上钟会采取相同的路线后,正是担心这一点,于是最后还是亲率主力攻打阳平关。

    但在杨阜刚刚的建言中,他并没有提到这一点,这不能不让殿内知兵的人感到疑惑了。

    孤立无援是兵家大忌,内外夹击同样也是。

    不过在有人提出这一点之后,还未等杨阜进行解释,一声沉重的冷哼声就在大殿内响起。

    “若糜旸真敢如此用兵,那他就离死不远了。”

    陡然发出这一声冷哼的人,正是方才一直默默无言的曹洪。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