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官家北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纯粹是因为赵官家需要暂时没人给他挑刺安排的,现在也该功成身退,反正结果也不错。

    但别人不知道的是,在写给刘子羽的信中,赵官家言辞恳切,务必开发两湖为大宋粮仓,因为十年之内必有战事,而今朝廷分不出更多的精力,只能用他这个能臣了。同时,赵官家也接着这次谋逆案件抄家,减免了普通百姓的部分赋税,抵消了一些恐慌程序。

    刘子羽接到信后虽然不至于热血沸腾,但也撸起袖子准备好好干。如此一耽误,赵官家直到了二月底,草长莺飞时候,碧玉妆成景色,才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到了燕京。远远看去,只见城楼高五十丈有余,青砖错落有致,护城河上有吊桥,宣武门外内有瓮城,果然一看就是陈规手笔,再看陈枢副站在胡寅身侧,紫袍金带,却难掩白发皱纹,到底也是六十余岁的人了,心里竟然有些酸楚,陪他一路走来的老臣,终是渐渐凋零了,他倒也明白这是自然规律,只是不大好受罢了。

    简单看了看城市布局和市井情况,赵官家就去了办公的尚书台,胡寅陈规等分列两侧。都是熟人,赵官家也不废话,道:“朕此次来,本意就是来为迁都打前站的,当时决定迁都时就已经说过,邸报可以在河北办一份,新科进士满满跟着朕在河北点验,不过朕本以为得再过两年,只今日看,今年恐怕就能试一试了,这都是诸位之功。”

    胡寅等都说不敢,“再者良臣,你也不要垂头丧气,朕此一生,不报交趾之仇是不可能的,可交趾地理特殊,非海军协助不可,而海军之前在登州总是太局促了些,明仲的奏疏朕也接到了,的确非干不可,倒是就把武清和香河县、静海县一起化成一个特区,改称为天津府。不过这个说着还太远,首先得把港口建起来,我赵家祖宗的事你们就不要操心了,改天朕带着赵知州和大宗正一起去请个安,请老人家原谅,就该动工动工。”

    两位姓赵的臣子对视一眼,虽然早知道是这个结果,但还是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内心默念祖宗啊原谅我。

    赵官家又道:“至于移民这个事,明仲还是放权吧,你的脾气朕知道做不来的,那个梁肃倒是可以,让他配合岳翻来干,还有祖籍在此的御营前军将士,耐心劝说,要知道河北久经战乱,活下来的人都不容易。但若果就是遇着钉子户,你就让你手下的王通判来。”

    没有列席的几个低级官员自然不知道官家把他们安排的明明白白。大员们自然是简单讨论就一力奉承,请赵官家早日回后宫歇息。倒是一同来的陆游临走时提了一句,“官家,臣看户部的记录,燕京甚至河北粮食产量不足,若是将来迁都,必然是要南粮北运的,那内河航运自然也不能轻忽。”

    别人只觉得你个太学生也太能表现自己了,这个问题难道我们不知道吗?殊不知道赵官家在那里感慨,大佬到了哪里也是大佬啊,经过历史检验过了,这话朕本来想提的,居然被你一个十七岁的毛头小子说了。.c0m

    ——小剧场番外——

    电视剧播完后,有记着问我,既然是《宋金十年》,为什么要把结尾定焦在胡寅陪着赵官家巡视残破的河北大地计划迁都建港口。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思考过很久,要不要停留在金国成清的那一刻,后来还是选取了这个镜头,除了跟电视台沟通,本意还是希望大家意识到祖先筚路蓝缕的不易,我们今天繁华的大都市天津,是宋世祖等君臣在一片废墟上重建的,金国的覆灭,并不代表了宋世祖人生功业的结束,甚至不代表着金国影响的结束,只有真正恢复了河北的民生,建立一个真正和平的家园,才是宋金之间真正的句号。

    ——《宋金十年》制片人韩三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