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明正典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是说着玩儿的。”

    马伸痛苦地闭上眼睛,他也并非不明是非之人。黄泛区因为这些人贪污渎职死了这么多人,他难道不明白这些人该杀?但是几十年的道德让他背叛,这滋味又何其好受。他只能说:“刑部核查死刑之人,责任重大,臣已年老,不敢忝居大司寇之职务。请陛下允许臣告老还乡,另选贤能接任此职务。”

    赵九看着这个同样是跟随自己十四年的老臣。一时间感慨万千,却也知道这毕竟是最好的结果。“准,以王彦接任刑部尚书,但初审是他审理的,为避嫌,请刑部侍郎核准后转呈于朕。”

    马伸取下自己头上的硬翅幞头。大礼向赵官家拜别。同样也是内心感慨万千,但却不得不为。

    闹腾了足足又有十天,最终宣判,裴祖德斩首抄家,追还赃款念及抗金有功,妻儿免除流放,国债发回。范宗尹追夺文字,抄没家产,流放西南。刘宝同样以抗金之功,免死抄家流放。

    但对于张伯奋,争议还是有点儿大。无他,这已经是张叔夜留在世上最后的儿子了。

    再有就是刘洪道,追夺河阴郡王之爵位,免除一切职位,幽禁家乡终老。至于他写完自己的回忆录后自尽,那就不是赵官家能控制的了。

    但赵官家没有留情下,“张忠文公已有孙辈,不耽误血脉传承。”

    这下当真是让很多人胆寒了。

    正好马上就是秋后,东京百姓第一次看这样的景象,百年来第一次有经略使级别的文臣被斩首示众。

    就是一般的百姓也明白了,这个大宋和以前真的是不一样了,而不是嘴上说说。

    这一批人头落地,反而让很多人都不敢再发声了。终于有人想起这是一个马上天子,威望不下于开国皇帝,老子就这样干了,你能如何?

    赵玖是没空管他们怎么想的。以王彦为刑部尚书,洪皓为河北东路经略使,赵伯药为京东北路经略使,剩余位置依照礼部和宰执推荐任职。

    河道总督暂时不设立,对于此次表现优异的尤提督、赵通判、萧御史,再加恩荫。尤其是赵通判,遥领水部都监一职位。

    ——小剧场番外——

    赵官家在人间,以律法彻底替代了优待士大夫百年的规矩。弄得相公镇里快要吵翻了天。

    宗泽等人自然是无条件支持他们的官家。王安石虽然觉得有些不适应,但还是稳住了立场,认为推行治河和新政一样,就是不能半途而废。

    但是轮到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简直感觉大宋要亡国了一样。整天写文章批判。祈祷着赵官家再来一次,跟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上回引起这么大的争论是什么时候来着?大家都觉得有点儿忘了,但是夫人们纷纷表示吵得厉害,组团去了河边儿,一起清静清静。

    相公镇里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男人们吵归吵,不影响夫人们的各自交情。比如王安石和司马光就差打起来了,两人的夫人还是挺有共同语言的,一起做个针线,择个菜,那都是常见的事儿。

    新来的李夫人张氏还在适应的过程中。狄夫人武将之女,性格豪爽,问道,“妹子,你家相公已经安然无恙了,这怎么还在担心?”

    “我是心疼我而秀之。这孩子虽然不是我亲生的,但从小机灵孝顺,他本来正是大好前途,却因为我守孝而不得不在家。这次要不是他替父去当了人质,相公可要真来与我团聚了。”张氏道。M..coM

    夫人们倒是表示纷纷理解,除了王安石和、司马光等个别人。这镇里少有不纳妾的。有的大妇看不惯庶子,有的则是情如母子,所以张氏说的也不难让人理解。

    只是,宋氏就道:“如今的官家是个明事理的,你家儿郎做的事情他都看在眼里,这么年轻的孩子,以后不怕没有前途,你就放宽心吧。”

    哦,想起来了,上次这么吵闹,还是李纲殉国未成的时候,把相公镇的人集体气到了,恨不能组团打去辽国相公镇,大家来真刀真枪干一场。

    真是不知道自己实力,除了狄青谁能打!人家可是马上民族

    ------题外话------

    既不大肆株连,也要给个规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