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牧民五术,十七皇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阴阳并济……你且说说。”皇帝来了些兴致,其实他也觉得光用阳术维持统治还不够。

    “譬如愚民,自然不该是愚昧百姓,而是应当将我大景王朝获天道钦点的思想传播下去,教化民众,让民众对皇权充满敬畏,这样方能令社稷江山稳固。”十七皇子侃侃而谈,显得才思敏捷:“再譬如贫民,也绝非让百姓陷入赤贫,而是应当引导百姓为生计繁忙,自然也能起到国富民强的效果。”

    “举个例子,圣京的普通百姓家,一年收入大概有三十两,若是适当调整铁马茶盐等物价,让这普通百姓家一年吃用需要用到三十五两银子,那这一家人终日都需为了填补这五两银子而殚精竭虑,如此一来,既可以促使他们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进而推动社会进步。也能让百姓在不被生活压垮的情况下忙于生计,无心生事,自然社会安定。”

    皇帝听得眼神一亮,颔首道:“不错,很不错啊,你年纪轻轻,竟能领悟出这般高明的哲理。”

    这时,皇帝看向十七皇子,目光充满了欣慰和温情,眼里全是年轻时的自己……除了相貌。

    但可惜,这最聪慧不凡的皇子,却是没机会继承自己的事业了。

    一念及此,皇帝最近刚平复的作妖念头,再度复苏了。

    他沉吟了一番,道:“西唐使团抵京的消息,你知晓了吧?”

    十七皇子点头。

    “你负责接待那位唐国公主吧。”

    “父皇,这恐怕不妥吧,这是大哥的职责……”

    “皇宫里是他负责接待,这两日正好中秋,那位唐国公主想在圣京里走走,瞻仰我大景帝都的风采,外面的情况,你比你大哥熟。”皇帝拍板道:“这事就这么定了。”

    “儿臣领命!”

    ……

    皇帝又交代了一些西唐使团的情况,忽然想起什么,道:“这几日,报国寺有香客为纪念那些殉国英杰,作了一首诗,你知道吧?”

    “国子监正人人传颂,奉为经典。”

    “你去查查,第一个在国子监传颂的是谁。”

    看到皇帝的神情不太愉悦,十七皇子也不好评价这首旷世奇诗,就满口答应了。

    这时,太监又进来通传,说北凉侯到了。

    “北凉侯常年在外,难得回来,儿臣该给他让座了。”十七皇子很识趣。

    告辞出去后,十七皇子在殿门口遇到了北凉侯。

    北凉侯只是矜持的行了礼节。

    他是太子的拥趸,对其他皇子的态度向来如此。

    目送十七皇子的背影,北凉侯的眼中浮现一层阴霾。

    但一进屋里,北凉侯的态度又变得异常恭敬。

    “你与朕就不必讲那么多规矩了,坐吧。”皇帝随意道。

    北凉侯却只用半个屁股坐在尚温热的凳子上,道:“臣刚去了威远侯府。”

    “如何?”

    “一切都遵照圣上的旨意办了,但还是出了些岔子。”

    皇帝的眉头一挑,试探道:“该不会是那余闲搞出什么事了吧?”

    北凉侯诧异道:“圣上如何得知?”

    皇帝一撇嘴,这几次事件让他深知,威远侯府唯一的变数,就出在这个余闲的身上。

    “这小子又如何闯祸了?”

    “他,他把臣的亲卫打得鼻青脸肿。”

    北凉侯又是悲愤又是困惑的说道。

    皇帝听他说完前因后果,脸色一变:“他只两招,就把你六品境的亲卫给摁地上揍了?”

    接着,他捻着下巴的短须,沉吟道:“一颗极道丹,不至于有如此神效吧……”

    “臣也十分费解,那孩子明明刚入七品境,怎就练成了铜皮铁骨。”北凉侯一脸阴郁地道:“莫不是那威远侯,手里真藏着什么非凡的锻骨功法吧……可即便功法再好,没有经年累月的修行,也难达到如此水平,怪哉。”

    皇帝翻了个白眼,心说这小子最近让我奇怪震惊的事情多了去。

    见怪不怪的皇帝也没多想,颔首道:“嬉笑打闹,旁枝末节,你两个别因此有隔阂,接下来北边还得依仗你二人合作。”

    北凉侯憨厚一笑:“臣自然不会因此置气,只是觉得好奇,似乎这孩子不再像从前传闻的那般纨绔了。”

    “他最近是变得挺多,都变得文武双全了。”皇帝从桌案上拿起一张宣纸递过去。

    北凉侯欠着身,上前双手捧来,垂头看了几眼,当即脸色大变:“此诗,堪称千古佳作啊!请教陛下,是哪位大先生所作的?”

    皇帝瞅着他满脸的激昂,淡淡道:“你的未来女婿作的。”

    北凉侯的激动神色立时被定格在了大盘脸上。

    他一度以为皇帝在开玩笑,但在反复确认了皇帝是认真的,他整个人都方了。

    他张着还没有完全闭合的嘴巴,又垂下头,仔仔细细的审阅着这首千古佳作。

    因极度震惊而宕机的脑袋,在逐渐恢复清醒后,不由自主的冒出了一个念头:这笔买卖貌似不亏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