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儒道二品外王境!武夫子考校余闲!(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意念,便有机会感悟儒家大道,实现外王境界。

    “你甘愿付出十年的气运福缘,决然的去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已有外王之气象。”儒夫子温言笑语的道:“原本老夫看你一直困在朝堂之中,几乎迷失了自我,甚至都不敢以格物之术去格一格自己,觉得你这辈子大约就止步于三品格物境了。没想到,一句太上忘情,居然令你明悟了。”

    “这是沾了傲梅公那弟子的光彩。”杨吉谦逊一笑。

    庞维等人听得五味杂陈。

    当日,杜隆向北远行之际,余闲一段《出行表》就让杜隆开悟进阶到了法家二品。

    如今,又是由于余闲一句太上忘情,让杨吉明白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真谛,得以打破桎梏、进阶儒家二品。

    等于说,余闲直接成就了两個二品亚圣!

    这得是多大的功德伟绩啊!

    “余闲这孩子,确实很不错。”儒夫子莞尔道。

    杨吉试探性地问道:“刚刚第一个登上湖心岛的,就是余闲吧?”

    儒夫子轻笑道:“不错,他已经进了塔楼里。”

    “已经进了塔楼?!”

    众人再次悚然动容。

    连杨吉都忍不住面露惊奇。

    能过了忘忧湖已经是不俗的成就了,登上湖心岛后,想破除迷幻抵达塔楼,更需要极大的悟性,哪怕是书院历史上最天纵奇才的那位亚圣,也耗费了七天七夜才走到了塔楼。

    而余闲,居然一路势如破竹般的直接抵达了塔楼?!

    “这孩子很有趣,诡山人给他开了道,莪们几人也迫不及待想接触一下,就默许了他走到塔楼里。”儒夫子悠悠道:“我们四人行走天下几十载,大多时间只能品尝着寂寥乏味,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极有趣的福主,都想聊以慰藉。”

    “现在,武夫子那家伙正兴致勃勃的跟那孩子畅聊呢,不说了,老夫也去观摩一下,你们自便。”

    撂下这话,山谷的清风骤然停歇。

    风过无痕。

    只剩众人的心境不断泛起涟漪浪花。

    ……

    塔楼里面究竟是什么场景。

    除了那几个亲身经历过的天命之子,无人知晓。

    余闲一开始以为是幽暗诡秘的空间,结果他一进来,居然直接来了个“时空穿梭”。

    此时此刻,余闲就一脸懵逼的伫立于一座城池的墙头上。

    他俯瞰看去,眼前竟是一片厮杀混乱的场景!

    一大群流民和官兵正捉对厮杀,血流成河,响彻天地。

    再仔细观察,率领军队的那一方人马里,飘扬的旌旗赫然绣着“大景”两字。

    而旌旗之下,那一位坐于马上的将领,满身铠甲,手持长枪,显得极为悍勇刚毅。

    “关通,我的亲传弟子。”

    忽然,有人在旁边说了一句。

    余闲扭头看去,不知何时,身边居然出现了一个身着银袍的清瘦老者!

    这老者说马上的将领是亲传弟子关通,那老者的身份基本呼之欲出!

    “武夫子先生?”余闲试探道。

    老者轻轻点头,却是不苟言笑的神态。

    余闲再环顾四周,萌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里是云州?”

    “云州附近的县府,亦是老夫的家乡。”武夫子看着底下的战事,摇头唏嘘道:“老夫出生到年轻时,这里便是兵荒马乱的景象,此去经年,朝代更迭,却还是老样子。”

    余闲明白了。

    自己进入塔楼第一层,面试官是武夫子!

    而武夫子没有在塔楼里考校自己,而是携着自己去了千里之外!

    “武夫子先生,您带我来这里,是想考校我什么问题吗?”余闲壮着胆子问道。

    不知为何,武夫子一出现后,他的内心就莫名感受到了一股磅礴雄厚的威压,大气难喘。

    明明老者的身上没有半点兵刃器械,却散发出极度的锋芒之意,直戳人的心脏乃至心神!

    武夫子没有直接回答,继续感叹道:“老夫年轻时修行武道,为的是平定乱世、济世安民,但舞刀弄剑了大半生,兵器都废了上百件,却依旧没多大的斩获。这些乱象,就好像野草一样,你割掉一茬,一转眼就又冒了出来,太难了。”

    余闲看着那些疯狂拼杀的流匪,也有了些感叹:“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武夫子的眼神一亮,扭头望着余闲,露出了些许的赞许和兴致:“确实悟性很高。”

    顿了顿,武夫子又道:“老夫的弟子关通奉皇命前来云州平叛,其实老夫是不太支持的,他武艺盖世,这些流匪自然不足为惧。但问题是,一棵腐烂的树,你光砍掉枯枝枯叶,只是治标不治本啊,树根子都烂了。”

    “关通也是知道的,但他又不能直接斩断那些腐烂的树根,于是曾求教老夫,该如何一劳永逸的平定这些乱象。”

    问题考验来了。

    武夫子是把关通求教的问题,抛给了自己。

    余闲沉吟片刻,道:“武夫子先生,我前阵子时常帮我二叔砍树,对此,确实有了些心得。”

    “那你说说看。”武夫子似乎收敛起了身上的锋芒之意。

    余闲如释重负,长舒了一口气后,道:“一开始我给二叔砍树送木材,根本没仔细去甄别,因此犯了一些错。后来二叔告诉我,接下来砍树,就专挑那些长不活的枯树吧。”

    “把朝廷社稷比作一棵树,如果这个朝廷社稷出现了腐朽,只是腐烂了树枝树叶,那还有救,修剪掉一些再好好栽培就行了。”

    “如果腐烂到了树根处,那还有继续抢救的希望,挖出来,切掉腐烂发黑的那部分,剩下的就看树自己的造化了。”

    “但要是树根到树枝已经全腐烂了,那就直接拔了,重新再在原来的土壤里种植一棵新的。”

    武夫子沉吟道:“那依你的意思,这大景的社稷,目前是属于哪一种状态?”

    余闲回道:“介于第二种和第三种之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