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挽弓挽狂澜,平叛平乱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廷没出乱子,我们的处境就更麻烦了。”有个将领忍不住道。

    “格局小了。”教主竖起食指摇了摇:“你们要明白,天道虐我千百次,我待天道如挚爱。人会犯错,天道也是如此,我们要有足够大的包容理解心态,把天道视作我们的爱人,允许他偶尔犯一次错,只要接下来改正就行了。”

    “而我的责任,就是协助天道纠正错误,走回正道。这次让天道犯错的主要原因,就出在那个余无缺的身上,为了让天道不再犯错,莪得及时把这个错误的根源给消除了。”

    “只要错误的根源没了,那接下来的事物就能完全顺应天意,到时,我们长生教也能像卜卦的结果一样,带领老百姓们打倒朝廷、当家作主了。”

    叛匪们听得五体投地,普天下,也只有他们的教主能把杀人说得这么文艺脱俗了。

    ……

    这后半夜,实际是暗流涌动,表明是风平浪静。

    但总归是平静的度过了。

    叛军没有再杀回来。

    当东升的旭日将曙光披在云州城之上,城内的军民皆是欢呼雀跃。

    这一场云州城保卫战,落下了圆满的帷幕。

    而圣京方面也第一时间获悉了消息。

    天元皇帝震怒,连下三道圣旨送去了东边。

    第一道送到了云州城的余则丰手里,嘉奖赞许他的杰出贡献,并让他亲自将有功之臣列出一份名单,交由皇帝和内阁安排奖励。

    第二道送到了关通的手里,把他和卫所将士们骂了个狗血淋头,要求他们戴罪立功,否则等春节时候,直接让人送他们的人头进京过年。

    第三道,则送去了海州,落在了海王的手里,没有批评和夸奖,只是让海王择日进京尽孝……根据历史案例,藩王回京尽孝,往往不是什么好事。

    渝王就是最近的前车之鉴。

    直到接到圣旨的那一刻,海王方才如梦方醒,他明白,自己的心思计划,原来早被父皇看穿了!

    他也明白,这一去圣京,想再回海州就很难了,甚至他在圣京的安危也要打一个大问号。

    那一刻,他几乎万念俱灰、懊悔不已,连军师清微道人都记恨上了。

    要不是清微道人说太子将死、大景将乱,他也不至于萌发夺嫡的念头。

    更不会暗中捣鬼,以封印邪器的名义,试图浪费掉一次开启镇邪塔的珍贵机会,让巨阙射日弓短期内无法重现人间。

    之前说过了,镇邪塔开启一次后,下一次再想开启,起码要过一年,到时候,没有射日弓击溃天石,太子铁定是要凉凉了……但现在,先凉凉的却是海王自己。

    清微道人对此也很委屈。

    他的筹谋布局那么的精妙。

    选择在叛军进攻云州城的时刻开启镇邪塔,就是想把余闲拖在那里,谁想到,余闲竟然还是来了,并上演了连番的逆天壮举!

    事到如今,大局已定,他只能以一个垫脚石的身份,目送着余闲力挽狂澜,也目送着海王在深秋时灰溜溜的离开了海州。

    没了海王的庇护,他又被余闲打成重伤,很久一段时间里,恐怕都得夹着尾巴做人了……

    当海王前脚离开海州,皇帝就派遣康乐侯领了几路大军,赶赴海王主持军政大事,联合云州方面,誓要将长生教在大景东部的势力连根拔起。

    与此同时,在赤霞真人的号召下,无极山全面加入了镇压叛匪的行动中,这个信号,让天下一度震惊瞩目。

    特别是那些修行宗派。

    现在不是沸沸扬扬的预言说天要亡大景吗?

    再说了,无极山不是不轻易干预世俗的纷争吗?

    难道说,天机有变?

    眼看无极山这个正道巨擘选择了支持朝廷,使得大景东部的不少修行宗派也重新选择站队。

    有了这些修行者生力军的加入,平叛行动一路逆势而起、高奏凯歌,一个月过去,云州的叛乱终于得到了平息。

    不过,平掉的大多只是长生教人字头、地字头的叛军,天字头的核心部队,在那一夜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直到不久后,燕幽行省的巡抚杜隆向朝廷汇报消息,告知有一伙神秘的武装力量进入了燕幽行省,潜入到燕幽群山之中。

    大家这才恍然,敢情人家一早就遁走了!

    这一下,皇帝再度气急败坏,又集结了几路大军进山剿匪,不过,前面的三次战役却以失败告终了。

    之后,皇帝仍然执拗的想增派兵马驰援,却被病重中的太子给劝住了。

    当时已是深秋,燕幽行省的北部区域都已经降雪了,特别是燕幽群山也开始封山了,这时候再去平叛剿匪,实在胜算渺茫,还得劳民伤财。

    现在的大景王朝,经历了一整个秋天内忧外患的动荡,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皇帝一意孤行惯了,但看到太子奄奄一息的模样,终于心软了,选择了暂时罢兵。

    这个罢兵计划,也包括了北境。

    东宋的目的最终还是得逞了,成功把战争拖到了冬天……但也有不成功的地方。

    当他们自以为将威远侯的大军堵在了落神山就能万无一失时,北凉王牧雄却在第一场雪天后的第二天,亲帅大军直接度过冰封的河流,过境西唐,直接袭击东宋的腹地!

    这一下,东宋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得不收缩兵力回援。西唐军队顺势展开了反扑,收复了几个失地。

    威远侯也抓住机会,将落神山下的东宋和荒人联合部队击破,一度将战线往北又推进了百里,震撼北境。

    然而,一场大雪封堵住了他们继续挺进的路线,威远侯为安全考虑,只能又把大军撤回到落神山下。

    这场秋天的战事,最终没有真正的赢家,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停止了兵戈,开始迎接即将来临的寒冬。

    并且,许多人也在观望等待着,想看看大景的太子能不能撑过这个冬天,想看看天道的预言会不会再次告吹。

    同时,大家还在翘首以待着那个携着巨阙射日弓的天命之子,会不会再次上演惊天动地的逆天之举。

    上到朝廷、下到坊间,许多人都听说了,

    那一夜,云州之上、苍穹之下的那四次挽弓射箭,止住了这场纷乱了一整秋的内外忧患。

    不觉间,初冬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