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糟粕与精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气”之类的模糊名词,一切必须有的放矢,别搞得云里雾里。

    至于什么药方要因人而异,一人一方之类,医疗部倒是认同这个理念,但认为这个理念还不全面,应该将这个理念进一步扩展。

    为什么要因人而异?要一人一方?

    还不是每一个病人的病理条件不一样,但很多传统中医根本不研究病理细化和精分,而是全凭经验来。

    医疗部就要求要尽可能细化病人的病理,然后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分析。

    人体是一个有机系统,中医秉持的系统性治疗理念非常好,但这个理念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既然人是一个有机系统,各个器官的问题都可能相互影响,那为什么不彻底分解每一种病,将系统性疾病分解成为一个个器官病,再进一步细分,然后研究出其中的规律和原理。

    在分解出器官病、器官分支病、分支细胞病、细胞器病、基因病之后,再次将这些微小病重新拼起来,建立组合病模型。

    只要分得足够细,所有人的病理肯定存在相同的地方,毕竟人类都是碳基生物,都是同一个物种。

    从原子层面上,人类都是一样的。

    正是基于这一套理论,医疗部和科学部下属的传统医学研究所,获得了很多新发现。

    目前单单是微型病理模型,就搜集了2.3万个,拥有超过5.5亿个病理样本。

    通过这种方式,甚至帮助人工智能医生获得了巨大的进展。

    现在智人内部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通过脸色、肤色、舌苔、脉搏、体温、眼球之类的表观信息,判断出一个人的生理状况,准确度高达96%左右。

    如果结合信息素、磁场、脑电波、激素和植入体内的共生虫,那准确度甚至可以达到99%以上。

    这才是中医的发展方向。

    而自然药物实验室这边,现在的任务是研究出所有的传统草药的药理,然后进行改良,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充野生动植物的药理研究。

    毕竟中医的很多药方,都是以东亚地区的动植物材料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其他地区的动植物材料,拥有非常巨大的药用价值,肯定有很多没有被发现的天然成分。

    另外以前没有用的动植物,也需要重新深入研究,毕竟现在的提炼和分离技术,已经比古代高了好几个量级,以前不能利用,不代表这些不能。

    凭借智人的庞大投入,加上先进的理念,中医在智人这边完成了进化。

    而新人类有生物芯片和智能辅助系统,每一个中医师都可以媲美远东地区的顶级老中医。

    另外在中药上,也不再是以前那种炮制的药材,而是使用各种有效成分的提取物。

    杜绝了因为药材成分差异,导致的疗效不一致。

    比如野生人参、林下人参、园植人参,看起来都是人参,但它们的有效成分含量是不一样的。

    哪怕是顶级国手,都没有办法依靠经验精确判断出每一种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

    因此推动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标准化、工业化、人工合成,也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现在整个东方,面对智人的智能中医和精细化定制型中成药,都感到异常震惊。

    很多顶级国手都暗自尝试过智能中医,他们发现智能中医确实非常厉害,可以和他们相提并论。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荐票。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