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这些人马对于百济国来说,其人数还不是太有威慑力。

    但是,这些汉军装备使用的战刀、弓箭、铠甲、马匹等所有战备品,都让他们有了以一敌五的资本。

    “不过,这百济王却是办事不利的,每年区区千余名奴隶那里能够,最少也得翻两番。”

    刘预又笑着说道。

    自从洛阳之战后,虽然击败了匈奴胡虏,但是也让刘预意识到,要想彻底击败匈奴人,就必须离不开充足的后勤。

    而要想有充足的补给后勤,就必须要有更加充足的耕种收获。

    所以对于刘预来说,自始至终最紧缺的就是劳力。

    如今的汉国已经有了近三十万府兵,虽然这些兵马水平各有高低,但是却都是需要半脱产的士兵,这就更加需要更多的耕奴、田客。

    如今流民已经慢慢得到安置,要想再寻找更多的农奴来供军府兵压榨,可谓是越来越难了。

    所以,当刘预得知东平州竟然有这么多蛮夷人口的时候,立刻就是想到了这个办法。

    “这百济王还算是忠诚,虽然做的不甚么好,但是却还是可以改进的。”

    听到这里后,公孙盛立刻就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还要继续利用百济人?”

    公孙盛一听到东平州有这么多‘野人’之后,立刻想到的就是先灭掉百济国,然后亲自动手去抓那些三韩野人。

    “百济人当然是要用的,不仅要用,而且还要好好的用!”

    刘预意味深长的说道。

    百济国虽然统治着许多马韩人,但是他的基本盘却是由北方迁来的扶余人,所以也算是以少数统治多数的一个小国。

    作为汉国的狗腿子,使用这种百济国的扶余人自然是更加合适了。

    “不仅是百济,立刻再给张统、冉隆发一道命令,让他们在濊貊、沃沮人中再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充当百济国的角色。”

    刘预已经是想好了,虽然东平州半岛上土地贫瘠,并没有什么太丰厚的产出,但是如今的环境之下,那些人口就是最好的物产了。

    如今汉军府兵人数已经是多了起来,虽然也是时常有战事,但是对于一些势力较弱的军府兵来说,还是需要进行一番实战的。

    而东平州半岛上的这些‘野人’却都是最好的猎物。

    因为那破碎的山地丘陵地形,首先得有‘百济人’这种本地向导充当猎狗的角色才行。

    一想到这里之后,刘预忍不住拍手赞叹。

    “如此一来,可就是一举两得了,不仅是能练兵,还能补充耕奴丁口。”

    自从汉国地盘大了之后,许多的军府兵的确是渐渐有了松懈之意,毕竟距离边境太远的话,有紧急的战事也跟不需要调动他们。

    “陛下妙计,如此一来,青徐两州军士就可以免于懈怠了!”

    “对啊,当年吴大帝就是每岁都是发兵讨捕山越,不仅充实了丁口,还是让诸军有了操练。”

    公孙盛等人立刻又是提起了当年的孙权天天发兵捕捉山越野人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情,刘预早就有所耳闻。

    要说这位大魏吴王孙权,其在军事上最为执著的有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动不动就点起‘十万’大军攻打合肥。

    这第二件事情嘛,就是这对于境内山越野人布置疲惫的攻打捕捉了。

    随后,刘预与这些人一起商议出来的更加细致的实施策略。

    他们的目标,当然就是用汉国的军府兵却掠夺奴隶和女子,至于那些荒僻的土地,他们却没有什么兴趣。

    总之一句话,基本就是掠人毁地。

    一想到那些东平州的落后野人,刘预心中却没有任何战争的紧张感,反而是有一种又要去虐菜的感觉。

    不过,当刘预刚刚吐露出来了两分想要亲征的意思之后,却立刻就遭到了众人的一致反对。

    其使用的借口,无非就是渡海的危险,还有就是荒蛮之地的水土不服。

    众人的这个态度,倒是搞的刘预一阵疑惑。

    “朕之前早就去过东平州,根本就是没有什么危险,有何可怕。”

    这些人听后,却依旧是不肯松口,继续劝谏阻止他。

    但是最后的华琇的一句话,却是让刘预明白了他们这些人的意思。

    “陛下,如今国事繁多,不可一日无君,要是陛下渡海东平州,万一要是遇到风浪阻隔,而恰好又有急迫之事,该如何?”

    “兵事有军司,政事可置录尚书事,并无不可!”刘预说道。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更何况天子之尊!”华琇继续说道。

    “天子亲战,自古就不稀奇,为何如今却如此阻拦?”刘预显然已经看出来了不同。

    华琇听到这句话,终于是稍稍迟疑后,说了出来。

    “陛下如今尚未有子,要是再亲涉险地,万一要是,,,,。。”

    “。。。恐家国大乱啊。”

    原来是这个原因,刘预不禁就是一头黑线下来了。

    =·=·=·=·=·=·=

    东平州,乐浪郡。

    在乐浪郡的东面,刚刚筑起了一座坚固的坞堡。

    虽说是坞堡,但却是比在东平州常见的坞堡要大上许多,足足是普通坞堡的三五倍,几乎快要赶上一座小县城的大小。

    <divid=&"p8&"><aonclick=&"getDecode();&"style=&"color:#ff6600;&">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a></div>

    这三千义从骑兵半数都是冀州的乌桓等杂胡,自从他们投降了刘预之后,先是被编为耕战的府兵,但却都是连养活自己都难,刘预就索性把他们全都扔到了东平州来防备高句丽等威胁。

    这些河北的群盗一来之后,却仿佛是如鱼得水,再也不用种地了,只需要做好戒备就好了。

    而且很快,这些河北义从骑兵就发现,那些靠近他们的濊貊、沃沮等部落虽然性情凶悍,但是却都是一个个落后的很,甚至于连一件趁手的兵器都是宝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