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有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排兵布阵,操船弄帆等等。

    其实,这就是一个半军事化的少年军校。

    “好,朕就去看看!”

    刘预立刻让崔淸前方带路。

    众人很快就是径自来到了远处的一处校场。

    刚刚进入校场,刘预就看到了一群骑着矮马的少年正在骑马射箭。

    这些孩童基本都是不超过十岁的样子。

    他们骑乘的马匹,也都是一些特意挑选的矮小温顺的矮马。

    但是,饶是这样。

    这些小小的少年们,依旧是操练的有模有样。

    其中,一个年级越八九岁的瘦高少年,最是表现的优秀。

    只见他骑在矮马上,手持一张小弓。

    乘着飞驰过程中的短暂平稳时机,嗖嗖的连射两箭。

    两支羽箭而且也都是命中标靶。

    按照这个年纪来说,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好!”

    刘预也是忍不住称赞。

    “朕听说,当年匈奴人称霸草原的时候,都是让孩童三岁学着骑羊,七岁开始骑马,到了十多岁的时候,匈奴少年就已经是骑射高手了。”

    “就因为这样,区区一个人丁稀少的草原上,才有了三十万控弦之士。”

    刘预一边说着,一边用手一指。

    “此等少年,我看丝毫不弱于当年的匈奴少年。”

    “别说是有三十万了,就算是有十万此等身手的少年,等到十年以后,整个草原上谁还敢不尊王化?”

    此话一出,崔淸为首的公学官吏们都是脸上大为高兴。

    获得了皇帝的赞许,实在是令人激动。

    这可不是简单的赞许那个学生,而且也都是对于他们的肯定啊。wap..com

    “那个少年,叫什么名字。”刘预问道。

    崔淸伸长了脖子望去,却没有记起来。

    “陛下稍等,臣问一下。”

    崔淸连忙向身旁的人询问。

    很快,崔淸就得到了答复。

    他连忙回来禀报。

    “陛下,臣知道了,那个少年乃是谯郡桓氏的子弟,叫做桓温。”

    刘预一听这个名字,立刻就是眼神一闪精光。

    “叫什么?”

    “回陛下,他叫做桓温。”崔淸说道。

    “桓温?”

    刘预不禁有些纳闷。

    历史上要‘遗臭万年’的桓温,怎么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了呢?

    旁边的崔淸,已经刘预不知道‘桓温’的来历。

    他立刻就是现学现卖,把刚刚打听到的信息说道。

    “这谯郡桓氏,原本也是郡中望族,可惜因为当年曹爽被牵连,收了很大的影响,这才慢慢衰落了。”

    “不过,这少年桓温的父亲桓彝,非常的有才干,之前追随江东司马睿,算是重振了几分家门。”

    刘预听到这里,眉头一皱,立刻问道。

    “既然是追随司马睿,怎么跑到邺城了?”

    “回禀陛下,要是说起此事,那还得都怨刘隗和刁协了。”崔淸说道。

    “难道是因为前年的变故?”

    刘预记起来了,前年的时候,刘隗和刁协在江东鼓动司马睿父子削弱王敦,引发王敦率军东进。

    不仅仅是刁协死于乱兵,刘隗奔逃北朝,还有许多的官员名士都是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是的,那桓彝就是受到了牵连,害怕受到王敦报复,这才北上来投的。”

    “可惜啊,朕都不记得这个事情了。”刘预说道。

    他要是早知道这样,一定早一些见见‘搞笑性枭雄’桓温。

    “现在可能还不愿意学,不过,朕打算把这些西域传来的教义稍加修改,然后再传下去。”

    现在的释教,与后世的释教有着许多的差距,许多的玄学之能还没有被胡僧们融会贯通。

    不过,如今这些释教让人们逆来顺受的看家本领还是有的。

    “等到真正的释教大行其道,那就是边塞之福了。”

    刘预对于此法的前景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只要鲜卑各部崇尚释教,那刘预就多了一个渠道去控制这些游牧民,或者说是多了一个渠道直接了解鲜卑各部的动向。

    毕竟,这些去传教的释教徒,可都是刘预派去的,那还不是刘预想让他们教什么,那他们就必须要学什么。

    “而且,这些释教还会强化鲜卑各部对于西域的了解和向往,等到将来草原有难,他们还可以通过一路辗转,去西域抢掠或者定居。”

    随后,刘预又是大大讲述了一番自己对于给草原各部散播释教的好处。

    这些好处若是真如刘预所言,那可就是一本万利的划算买卖了。

    =·=·=·=·=·

    幽州,上谷郡。

    在长城北侧的草原上,一片片的营帐就如同是云朵般散落在草原上。

    远远的望去,煞是壮观!

    喜欢五胡之血时代请大家收藏:()五胡之血时代更新速度最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