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银锭桥上会真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晚上回到久别的四合院,谢文没有睡意,决定到银锭桥走走。

    肖正文夫妇在谢文回深圳后就搬到四合院帮他们打理房子,得知他们今天回来,又回去把自己的房子清理了一下,怎么也不肯住在四合院,于是肖婷婷就陪父母回家去了。

    七月的京城有些燥热,因此什刹海就成了休闲的好去处。

    谢文一路漫步前行,心里感慨万千。

    算起来,重生刚好七个月,自己由职介赚来的四万元起家,至今身家数亿元。

    深圳买了一套房,写字楼也马上就要买了,京城买了一套四合院,还有马上要过户的五套鸦儿胡同四合院。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早就实现刚重生时的梦想。

    可人生就是这样,刚达到一个梦想,马上就会有第二,第三个梦想。人永远是不会满足的,或者可以说是贪婪的,自己不就是如此吗?

    刚开始只想买二套房,一套住,一套出租,后来又想二套出租,再后来又计划今年买十套房,眼看这目标又要实现了。

    再以后呢?谢文不禁想起了2020年新冠病毒时深圳的那个女房东林萍郡,自建九栋楼,一千二百套房,月租金一百六十万,豪爽的一挥手,免房租。

    自己想苟在深圳做房东,至少有一部分是受了那个女房东的影响。

    想想后世,房价飞涨,有多少人身为房奴,辛苦一辈子,房贷还清了,青春也没了,人也到中年了。又有多少打工夫妻,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连简单的小单间都租不起,周末去小旅馆过次夫妻生活。多少大学生南下创业,工资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都交了房租。后世的房价,确实涨得太离谱了。而自己,也只能是叹息一声,感慨一下罢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从唐朝到现在,都只是说说而已,谁又能真正做到呢?

    谢文想到这里,不觉轻轻的说出声。

    “小兄弟这里有感而发,可站在银锭桥说这个,不太应景啊。”

    一个声音忽然在旁边响起。

    谢文吓了一跳,回过神来,见自己不知不觉已经漫步到了银锭桥上。边上还站着一个中年人,约莫四五十岁的样子,不高,稍胖,头发有些谢顶,发言中带有浓重的白话腔,谢文想,这是个广东游客。

    “你系(是)广东人?”谢文问

    “系(是)啊。你也系(是)广东人?”对方一听谢文说粤语,立即满脸的高兴。

    “我唔系(我不是),我系深圳工作(我在深圳工作)。”

    “你嚟(来)京城旅游?”

    “不是,我住在这里。”

    谢文讲不了几句粤语,又觉得拿腔捏调别扭,开始说普通话了。

    “你是京城人?”

    “不是,我是湖南人,在这里买了套房住。”谢文回答道。

    中年男人四周看了看,这里基本上没什么商业住宅楼。

    “四合院?”中年男人问。

    “是啊。”

    中年男人闻言立即感兴趣起来,这小伙子看起来也就三十来岁,能在京城买四合院,还在银锭桥上叹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起来事业有成,又心怀悲悯,有点意思。

    “小兄弟,找个地方聊聊?”中年男人说道。

    谢文闻言,不觉看了这中年男人一眼,萍水相逢,就邀人聊天,这人有点意思。

    谢文举目四处望了一下,看见不远处有家店,上书“烤肉季”三个大字。

    “客旅京华,问道季家何处?香浮什刹,引来银锭桥边。我们就去品尝一下三绝之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