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 股权激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思京听到李卫东的话之后并没有多少惊喜,反而摇头说道:“董事长这也不符合公司员工守则!”

    若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投资这些风险基金,做一个有限合伙人,当個金主爸爸,乐得清闲,自然没有问题。

    但是他现在的身份是瑞博斯控股的高管,仅凭这一条,就不可能在外面开公司。

    虽然员工守则里要求员工:不得在外经营与本公司有业务重合的行业,从事其他行业,也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利,做侵害公司之实。

    但是瑞博斯控股所从事的行业基本上涵盖了各大类,要想没有一点业务重合,可能性很小。

    再说李卫东给他们这么高的薪水,哪有业余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其他公司。

    现在他又不在这些风投公司公司任职,拥有这些公司的股份,在以后的工作中难免会有失偏颇。

    天然的会对这些公司进行特别关照,有好的项目,或者好的消息,肯定会优先向他们倾斜。

    至于相信自己的道德水准,把自己想象成圣人,能够一碗水端平这种事情,郑思京不抱希望。

    而且他也不想用这种事情挑战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若是控制不好,失去的将不仅仅是这份工作。

    现在和以前在精卫投资不一样,那时候他是管理者,投入一部分资金,占有一定的股份,是成为合伙人的必要条件。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大股东表达自己能够干好的决心。

    还有作为李卫东的副手,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想从他们嘴里得到一些消息。

    比如李卫东看好哪个行业,投资哪个公司,说了什么话?

    在某些人眼里,可能就是几句话的事,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眼里,这是大把大把的金钱,甚至李卫东的一句话,可以让股市震一震。

    李卫东若是说某个行业未来很有前途,值得投资,大概率这个行业的股票可能会要上涨。

    但是李卫东说某个行业已经进入寒冬,那么可以几乎百分之百的确定,这个行业的相关股票一定会下跌。

    虽然他什么也没做,但是这个罪魁祸首的名头一定得戴在他的头上。

    所以在李卫东身边,若是想赚钱,简直太容易,只要不涉及内幕交易,这些钱拿的合理合法。

    李卫东听郑思京这么一说,也愣了一下,公司员工守则这一层他倒是没想这么多,更让他没想到的是郑思京能够说出员工守则这个条款出来。

    李卫东问道:“跟我说实话,是不是认为,我这是变相的让你们交权?”

    按照公司将要执行的组织逻辑,无论是郑思京、夏国强还是邹毅,都将不会兼任下面公司的总经理职务。

    最多也只如郑思京这样兼任投资部的总经理,或者兼任某一个事业部的总经理,下面子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一概免除,这种做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有收权的意思。

    实际上在公司内部,也有一部分得到小道消息的人在讨论这件事情。

    版本比较多,但是都离不开一个核心,老板要集权,要把整个公司的权力集中在执行委员会层面,也就是李卫东自己手里。

    李卫东在公司内部不是孤家寡人,是能够听到公司这种虚无缥缈的声音,但是他也没有太过理会,毕竟这种小道消息到处都是。

    而且他始终认为这不是在集权,而是在加强公司现代化管理,根本是要把所有人的权利都集中在制度里。

    而且是否集权对他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意义,无论是瑞博斯控股还是新盛控制,说白了都是他的个人公司,对公司他有完全的决定权。

    但是现在看到郑思京的态度,李卫东突然觉得这件事情好像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乐观。

    这是他重要的副手,若是他心里不痛快,虽然不至于对李卫东个人造成了什么伤害,但是肯定会对公司造成消极的影响。

    两家控股公司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通过这两家公司控制的公司上千家,这个影响就太大了。

    “没有,绝对没有,我非常认可您的做法,这种改革一定能让公司向现代化管理迈进一大步!”郑思京身体一震,连忙摇头说道。

    李卫东无意的站起身来,点燃一颗香烟,走到窗户前,向外看着。

    只是他这座楼和办公室,位置实在有些糟糕,前面的几栋楼正好遮挡了他看风景的视线。

    从心里再次感受到了不爽,老子买的顶楼海景房,被一群玻璃幕墙挡住了,这tmd算怎么回事?

    李卫东回头接着说道:“老郑咱们认识也快十年了,说话也不用藏着掖着,是不是觉得现在搞的这些有些务虚,不然在精卫投资?”

    郑思京正了正身子说道:“董事长,您是我见过最优秀的领导,不仅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还具有极强的领导艺术,能够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优秀领导者的典范,能够在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学习,是我的荣幸!”

    “其实管理公司本就是务实和务虚的结合,经过最近这段时间的工作,我觉得务虚的工作反而是更重要的。”

    “新盛控股更多的像是资本公司,所做的很多工作是决策性的,而务虚则是决策的前提,是对事情的发展和走势进行宏观把控,务实则是将决策变现的过程!”

    “相比较而言,我觉得务虚能让人的格局打开,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公司的发展!”

    李卫东看着郑思京,听着他侃侃而谈,觉得有一些经济学家,甚至哲学家的味道。

    这种具有古文学功底的人,果然是一种奇怪的生物。

    言必及思想!

    中国人自古就有写书立传的传统,混的好要写,混的不好也要写,总之都要把立言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

    “老郑,我觉得应该给你写一本传记,一定很精彩!”李卫东调侃道。

    “您说笑了,要写应该也是给你写,罗总再找人改成剧本,把您的经历拍成电影肯定能大卖!”

    郑思京看李卫东表情变得缓和,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