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贾诩感动到下跪?!(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帝陛下却能继续奋进,努力研发。

    赞!

    太赞了!

    只有这样的皇帝,才能令大汉子民真正过上太平祥和的盛世。

    太平永远都是建立在强悍军力上的,以前的皇帝似乎忘记了,但从底层历经万千辛苦,爬起来的皇帝,势必会铭记于心。

    最为重要的是,如今的皇帝陛下尚且年幼,在他的率领下,未来的大汉必定会更加强盛,这才是中兴真正的意义。

    当下,严颜拱手抱拳,铿锵言道:“黄使君放心,待末将返回驻地,会立刻调动兵马,赶往灵关道。”

    “不过.”

    言至于此,严颜话锋一转,轻声回应:“这次末将赶来,原本便带着一支小队,若是朝廷送来了伏火雷霆,直接交给他们便是。”

    “哦?”

    黄权皱眉:“严老将军莫非不带他们走?这路上万一”

    严颜摆手打断,铿锵回应:“老夫走这条路数十年了,放心吧,肯定不会出问题的。”

    黄权自然清楚这样省时省力,便点头答应道:“好吧,既如此,老将军快去快回,千万别耽误了时辰。”

    严颜拱手:“喏。”

    黄权紧跟着道:“此次叛乱的益州士族,除张肃外,按照朝廷律法,一律夷灭三族,资产收归朝廷,张肃押送往朝廷,交由廷尉主审。”

    “另:十日后,由中兴钱庄主持公开拍卖会,处理各大士族抵押的资产,具体细则由中兴钱庄负责解释。”

    参与生意的益州士族比较多,但参与叛乱的,相对比较少,叛乱者的资产可以全部充公,但没有叛乱的人,还是要按照既定的程序,走完剩下的路。

    不过

    对于南阳汉庭而言,其实已经足够了。

    只要能把资源型的资产收回来,剩下的即便还给益州士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东西在刘辨眼里,也不值几个钱,全当是收买人心了。

    *****

    南阳,宛城。

    文德殿。

    刘辨端坐在上首,手里拿着从益州送回来的飞鸽传书,心情大爽:“没想到啊,这么容易便解决了益州的问题,甚至都不需要走蜀道。”

    “是啊。”

    即便是贾诩本人,也不由地为之惊诧:“没有走蜀道,对于咱们而言,算是大获全胜,不过即便真要动手,益州也必定是手到擒来。”

    “刘焉已经上了岁数,他在益州的这些年,充其量只是做到了稳定局势而已,若论发展,是万万不及陛下的。”

    “其实,他必定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此这才决定真正归顺咱们,否则旦有三分奈何的话,凭刘焉的性子,势必会做出抵抗的。”

    刘辨还是比较赞同贾诩观点的:“没错,刘焉的确是个野心勃勃之人,若不是朝廷的力量全面凌驾于益州之上,经济战打得再好,恐怕也没办法令其归顺。”

    “陛下英明。”

    贾诩深躬一礼。

    能够在大获全胜之时,依旧保持冷静的头脑,不夸大其词,这样的皇帝当真是难得一见,即便是贾诩自己,也暗自敬佩。

    “陛下。”

    言至于此,贾诩再次言道:“从目前各地送回来的信笺看,乌桓蹋顿、难楼等人,已经入关,在朝廷的护送下,向冀州进发。”

    “还有鲜卑的柯比能、步度根,西凉的迷当大王、蛾遮塞等人,也在徐晃、马腾等人的护送下,朝着关中进发。”

    “恩。”

    刘辨颔首点头:“不错,他们能来,算他们识时务。”

    贾诩继续道:“不过陛下,咱们是让他们直接赶往雒阳呢,还是来南阳?来南阳的话,可能时间上,多少会有些不足,甚至乌桓等人来到南阳不久,便又要北上雒阳。”

    单从路程上说,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

    不过

    既然贾诩能够预料到,那么刘辨同样可以。

    他只是淡然一笑,似乎不那么在意:“让他们直接来南阳,等人聚齐以后,咱们再一起赶往雒阳。”

    “至于时间问题.”

    刘辨极其自信地道:“这一点,文和不必担心,后半年来,朝廷修建的铁路,已经从南阳抵达了雒阳,只需要一天时间,便可抵达。”

    “铁路?”

    贾诩先是一愣,跟着恍然大悟:“便是那个靠钢铁铺成的轨道吗?”

    刘辨从来没有跟贾诩提过,因此对方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只晓得这是奇巧阁最新发明的东西,目前正在实验当中。

    “没错。”

    刘辨肯定地点点头:“正是此物。”

    贾诩愣怔:“铁轨乃是死物,如何才能将我等送往雒阳呢?陛下,需知朝廷迁都,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动则成百上千人啊。”

    “放心吧。”

    刘辨则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朕可以保证,一定能安全且准时的赶往雒阳,绝对不会耽误了祭天大典。”

    “此物尚且处于绝对保密时期,目的便是要震慑乌桓、鲜卑、羌胡等异族,尤其是羌人,数次作乱我凉州,威胁关中。”

    “只要此物能够展示出来,相信要不了多久,羌人必定各个安心,不敢对朝廷随意造次,从而真正令凉州长治久安。”

    汉末时期,大汉时常发生战乱,而百分之七八十的战斗,全都发生在凉州地界,归根到底的原因,乃是朝廷对凉州的控制力薄弱导致。

    现在,刘辨已经在发明蒸汽火车,只要能把铁轨铺到凉州,那么便相当于把朝廷的控制力,铺设到了凉州,不论是兵马也好,还是补给也罢,都能在短时间内送达。

    嘶—!

    贾诩惊诧,倒抽一口凉气,眼神中露出骇然之色。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凉州人士,他太清楚凉州的处境了。

    的确。

    正是因为朝廷对于凉州的控制力,相对比较薄弱,这才导致羌人屡次进攻凉州,甚至在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到三辅地区的安危。

    更有甚者,灵帝时期,有朝廷官员建议舍弃凉州这片土地,集中力量保证关中安全这样的屁话。

    但不管怎么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大汉的凉州的确是一个事故多发区,虽然目前暂时没什么战事,却不代表将来不会有什么战事。

    能在此时便想到安定凉州,足以证明皇帝陛下,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皇帝,绝非统一天下,便成为安享胜利果实的庸才。

    “陛下此言当真?”

    贾诩依旧有些不敢相信。

    “自然。”

    刘辨肯定地点点头:“不出两年,朕会让你看到家乡的变化,它会是下一个幽州,更有可能是下一个南阳。”

    幽州在建立三个水库以后,老百姓的日子也愈发的红火起来,这在整个大汉历史上,都堪称是奇迹一般的存在。

    而现在.

    皇帝陛下居然还能把凉州,变成第二个幽州?

    贾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既然皇帝陛下如此说,他又不自觉的深信不疑,当即便跪倒在地,朗声道:“臣替千千万万凉州的百姓,谢过陛下的大恩。”

    “文和,快起来。”

    刘辨赶忙摆手,示意贾诩起身:“朕说过了,天下子民尽皆是我汉民,朕会一视同仁的,又岂能坐视凉州百姓,陷入战火?”

    当然,大家都是这么说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又有哪一个皇帝能真正做到呢?

    凉州百姓素来就是不受人待见的,他们生活原本便贫瘠,还要承担戍守边疆的任务,但是朝廷对于他们,没有恩赐,永远只是索取。

    可谁能想到.

    如今的皇帝陛下却不然。

    他靠三大水库,让幽州成为了塞上江南。

    只要有了水,庄稼就能长成,只要有了庄稼,老百姓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现在,皇帝陛下又准备对凉州下手了,如此一来,凉州的百姓肯定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显而易见的。

    这让土生土长的凉州人贾诩,焉能不感动?

    贾诩缓缓起身,已然是老泪纵横:“陛下仁德,千古难觅,臣贾诩愿为陛下效死命,哪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文和,你说什么呢?”

    刘辨面上浮出一抹淡笑,轻声道:“以后在朕的面前,绝对不允许再轻言死字,朝廷每年给你们安排的体检,就是让你们好好活着,健康活着。”

    贾诩咧嘴浅笑,郑重点头,立即改口道:“陛下放心,臣等必定好生活着。”

    刘辨摆了摆手:“行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你速速给他们飞鸽传书,直奔南阳,不得有误,至于铁路的事情,暂且不必提及。”

    “陛下放心。”

    贾诩再次拱手道:“此事乃是机密,臣岂能不动。”

    刘辨淡笑:“如此甚好。”

    呼—

    贾诩长出口气,心满意足:“既如此,臣暂且告退了。”

    刘辨点点头:“去吧,好生工作。”

    贾诩颔首:“喏。”

    望着贾诩离开的背影,刘辨淡然一笑,心中暗道:“没想到,贾诩居然还给我跪下了,那么大岁数的人了,我可承担不起。”

    “哈哈。”

    军师联盟的声音跟着响起:“其实可以理解,毕竟贾诩是凉州人,他对那里的环境,是非常了解的,所谓同理心,便是这个道理。”

    “正因为他明白凉州百姓的疾苦,才能真正为辩爷的举动所感动,能够下跪致谢,的确不太符合大汉的理解,但是可以理解。”

    求自订!月票!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