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荀彧的胆气!三寸之舌,胜过西凉雄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嗯。”

    荀彧点点头,倒也没有丝毫遮掩的意思:“不过殿下,在下此来,不单单是为阴少府,更是为殿下您。”1

    刘辨皱眉,来了兴趣:“文若是为孤而来?”

    荀彧肯定地道:“没错。”

    “既如此,文若不妨直言。”

    “殿下。”

    荀彧揖了一揖:“阴少府虽不能阻止殿下讨董之决心,但毕竟牵扯到南阳局势,而且阴家为此次讨董提供了上万石粮草,殿下若是毫不顾忌阴少府性命,只怕难以面对南阳阴家。”

    “此为董卓借阴少府之手,来拖延大谷关战局之关键,便是料定殿下,绝对不会不顾阴少府性命,而执意强攻大谷关。”

    刘辨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没错,正是如此,董贼用心之险恶,由此可见一斑,那不知文若对此,有何想法?”

    “孤记得......”

    刘辨身子略微往前一探,饶有兴致地道:“三日前,吕布来此时,文若便有对大谷关下手的想法,今日既为孤而来,必定已有良策。”

    荀彧赶忙一揖:“良策不敢当,不过是有些想法而已。”

    刘辨欣喜,大手一挥:“速速道来。”

    荀彧停顿片刻,组织好思绪:“殿下,董卓既然想要拿阴少府拖延时间,那么咱们便如其所愿,先行示弱,派人过去谈条件,试探对方反应。”

    试探对方反应?

    刘辨诧异,一脸的不敢置信。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荀彧的想法再次与军师联盟不谋而合。

    这足以证明,古人的智慧丝毫不逊今人。

    他们只是受时代所限,狭窄了视野,少了科技力量的武装罢了。

    等讨董结束,彻底坐稳南阳,刘辨点亮科技树,以科技力量武装古人,届时扫平大汉,也不过是刘辨事业的起点而已。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汉宣帝伟大的宣言,必将在刘辨的时代,真正得以实现。

    刘辨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既如此,孤立刻给唐郡守写信,让他通知阴家,争取派人过来,出使大谷关,一探究竟。”

    “殿下。”

    荀彧立刻打断:“此事宜早不宜迟,现在派人赶往阴家,中途耗时费力,等回来时,或许局势已然大变。”

    刘辨听出了荀彧的话外弦音:“那文若的意思是......要亲自走这一遭?”

    荀彧一揖,毫不犹豫:“阴少府于彧有恩,殿下又命在下为军师,难道还有人比在下,更适合此行?”

    “可是......”

    刘辨神色忧忧:“这样太凶险了,万一发生意外,孤悔之不及。”

    荀彧急急起身入帐:“殿下放心,凭在下三寸不烂之舌,虽身处险境,必安如泰山。”

    “这......”

    正当刘辨犹疑不定时。

    军师联盟言道:“辩爷,的确没有人比荀彧更合适,至于他的安全,有徐荣坐镇大谷关,肯定不会有事,你若实在担心,派邓展、何云陪着即可。”

    “好吧。”

    得到军师联盟肯定,刘辨这才松口:“既如此,你稍作准备,孤命邓展、何云陪你同去。”

    荀彧诧异:“殿下,这可使不得,他们是您的护卫,在下岂能......”

    刘辨摆手打断:“必须让他们随同,否则你也别去了。”

    “这......”

    不得已,荀彧只能拱手应命:“诺。”

    刘辨淡笑:“速回去准备吧。”

    荀彧:“诺。”

    *****

    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

    小平津。

    西凉大营。

    中军,大帐。

    董卓皱眉盯着地图,不知思考什么。

    正在这时,李傕掀帘而入,疾步上前:“丞相,打探清楚了,袁绍的兵马刚过了温县,照目前的速度怕是还得数日,才能抵达河阳津。”

    “温县?”

    董卓的目光立刻锁定地图上的某点:“怎么回事?袁绍的行军速度为何如此缓慢,难道他不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吗?”

    “怕是未必。”

    李傕再次拱手一礼,朗声道:“从末将获得的情况上推断,问题很可能出在粮草供应上,冀州牧韩馥的粮草供应,大有问题。”

    “哦?”

    董卓眼神骤亮,兴致大涨:“稚然的意思是......韩馥在暗中掣肘袁绍此次行动?”

    李傕点点头:“极有可能!毕竟韩馥才是州牧,袁绍不过是个太守,作为手握重兵、声望极高的太守,难免会受到州牧的猜忌。”

    “哼!”

    董卓轻蔑地哼了一声:“瞧见没有,这便是士人的嘴脸,关东鼠辈如此行事,不败若何?”

    李傕意气风发,颔首点头:“丞相,您下令吧!此一战,便是咱们西凉骁骑反击之战,让这帮关东鼠辈好生瞧瞧,谁才是真正的精锐!”

    “好!”

    身经百战的董卓已然有了想法,铿锵道:“传令!擂鼓聚将。”

    李傕拱手抱拳:“诺。”

    咚!咚!咚!

    咚咚咚~~~

    营中响起一阵密集的鼓声。

    随后。

    军中司马及以上军官,尽皆入帐,听候调遣。

    董卓站在牛皮地图跟前,抬眸扫过众将军,没有丝毫废话,直奔主题:“据可靠情报,如今袁绍的兵马才过温县,距离河阳津仍有一段距离。”

    “本相原意,等袁绍等人合兵一处,再将其歼而灭之,一举消灭河北方面之兵,但如今情势危机,他们耗得起,咱们可耗不起。”

    “因此!”

    董卓双目炯炯,精芒大放:“本相决定,明日对河阳津王匡所部发起突袭,趁其立足不稳,先行歼而灭之。”

    “至于还在温县晃悠的袁绍......”

    董卓沉吟了片刻,虽然有些遗憾,但还是决定放弃:“如果他继续往河阳津来,咱们便以逸待劳,其若闻讯退兵,我军便渡河返回孟津,驰援汜水。”

    李傕哂然一笑:“丞相放心,袁绍虽统御万军,但不过鼠辈而已,若闻我军战败王匡,又如何赶再来送死,其必逃之夭夭,遁回渤海。”

    又有校尉张济点头表示赞同:“不仅如此,河阳津王匡若败,袁绍再来,已然无用,其必退兵,另寻战机。”

    董卓自然明白此理,他摆手示意众人安静,吩咐道:“明日寅时造饭,卯时出发,辰时必须发起突袭,绝不能给王匡任何反应的时间。”

    众将士齐齐拱手:“诺。”

    董卓大手一挥:“既如此,各自回营准备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