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圉县英雄小聚!刘关张即将迎来首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厮神色缓和:“哦,他们这些人呀,也跟你们一样,全都是要往南阳去的。”

    刘备等人一边上楼,一边问道:“我等来时,天色已晚,不得已住宿,难不成他们一样?”

    “原来你们还不知道?”

    “怎么,可有何事?”

    “恩。”

    小厮点点头:“前面准备打仗了,根本过不去,他们只能找驿馆暂且住下,有些人已经堵了两天了,身上的盘缠都快花光了。”

    “唉—!”

    小厮叹口气,摇了摇头:“可怜呐。”

    刘备惊诧不已,急忙询问:“何时能打完仗呢?”

    小厮愕然:“客观,您这话问的,小人怎么可能知道,反正好像还没开打,目前正在集结兵力,听住店的人说,好像是长安下旨,把鄢陵、长社、许县划给了陈留。”

    “啊?”

    刘备惊得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

    他是怎么也不敢相信。

    长安朝廷居然会下这样的旨意,这分明是要挑起大战的节奏啊。

    刘备即便再不清楚局势,一路走过来,也早已打听了个七七八八,对于弘农王的势力,多少有些了解。

    长安朝廷先是提拔袁术为豫州牧,又将纪灵、张勋迁为颍川、陈郡郡守,这已经挑起了袁术、弘农王之间的战争。

    而今,长安朝廷又将颍川的三个县划给了陈留,明显是要挑起张邈与弘农王之间的战争,其心之毒,当真是歹如蛇蝎。

    “好一个董贼。”

    即便是关羽本人,也不由地怒眼圆睁,气冲斗牛,张嘴便骂:“竟敢如此滥用国之重器,简直岂有此理。”

    一旁简雍皱着眉,试着问道:“那弘农王就没有反制措施吗?”

    小厮摇了摇头:“这......我怎么能知道?尔等如果想知道更多事情,可以将行李放好后,下楼打听打听,他们知道的,一定比我要多。”

    刘备颔首点头:“这倒也是,咱们走吧,回房间。”

    关羽、简雍恩了一声,旋即上楼回房。

    没过多久。

    张飞回到房间:“大哥。”

    刘备、关羽回头望去,不由愕然:“翼德,这位是......”

    但见......

    一个身长八尺有余,穿一袭对襟长袍的男子,颔下一缕长髯,飘飘洒洒,正冲他们展颜淡笑,拱手作揖:

    “不劳翼德兄弟介绍,在下程立,字仲德,兖州东郡人士,被阻在此地,已经整整两日,身上的盘缠快要花光了,因此不得已来寻诸位帮忙。”

    根据《魏书》记载:

    程昱本名程立。1

    因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

    程立自以为奇异,将此事告知荀彧。

    等到兖州造反,程昱奔走筹谋,力保鄄城等三县不失。

    荀彧遂将此梦告知曹操,曹操听闻后,便向程昱说:“卿当终为吾腹心。”

    程立这才在“立”字上,加个“日”字,更名为程昱。

    “程立?”

    刘备不由惊诧,忙不迭起身相迎,敢问:“可是烧毁仓库,力保东阿不失的东郡程立否?”

    程立颔首点头,肯定地道:“没错,正是在下。”

    刘备欣喜:“久仰大名!不知仲德此来寻备,所谓何事?”

    当下,程立倒也没有遮掩,和盘托出道:“立知玄德兄乃是汉室宗亲,此番西向,必是要投奔弘农王,建立一番功业,因此这才斗胆来寻。”

    “有何事,直言即可。”

    刘备更加干脆,摆手示意道。

    “好。”

    程立缓缓点头,轻声道:“如今,张邈正在集结兵马,兵力恐怕会有六七千人,可颍川都尉曹操,正在与袁术交战,鄢陵防守空虚,恐不足千人。”

    “鄢陵若破,颍川危矣。”

    程立率先把局势讲明白,然后直奔正题:“立已与住店的数位豪杰商议过,集结各自的仆从,临时组建一支兵马,助颍川一臂之力,不知玄德兄可愿意否?”

    不等刘备开口,一旁简雍试探性问:“不知目前有兵多少?”

    程立倒也没有隐瞒:“约有百骑,我自带领二十仆从,尽皆弓马娴熟,可以一战,东郡陈宫有仆从二十,已经答应一战。”

    “还有......”

    不等程立说完,刘备摆手打断道:“仲德兄不必再言,哪怕只有十余骑,只要能力保鄢陵不失,备自当助一臂之力。”3

    程立双目炯炯地凝视着刘备,不由感慨万千:“玄德兄不计生死,真乃国之义士也。”

    刘备拱手抱拳:“仲德亦然。”

    “哈哈哈!”

    二人仰天哈哈一声,颇有种惺惺相惜之意。

    程立暗松口气,轻声道:“既如此,今夜玄德兄可来程某房间,咱们一起商议,此事应当如何应对,才能配合曹操,力保鄢陵不失。”

    “不知仲德兄房间何处?”

    “哦。”

    程立抬手指向不远处:“二楼东侧第四间便是。”

    刘备颔首点头:“好,备必到。”

    程立拱手:“既如此,在下便不叨扰了,各位英雄,好生休息。”

    刘备亲自将程立送出房间,这才转身回来。

    “宪和。”

    “在。”

    “你速速出去打探一下情况,包括殿中住宿之人,还有张邈兵力集结情况,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如何。”

    “喏。”

    *****

    南阳,宛县。

    太守府。

    一灯如豆。

    刘辨手持毛笔,皱着眉,表面像在沉思,但实际却与军师联盟沟通:“韩暨?这是何人?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

    军师联盟解释道:“韩暨是西汉诸侯王韩王韩信的后代,祖父韩术,曾担任河东太守,父亲韩纯,曾担任南郡太守。”1

    “其同县豪族陈茂,曾诬陷中伤韩暨父兄,几乎令他们被判死刑,韩暨表面上没有反应,却在暗地里储钱雇凶,最终杀掉陈茂,以其首级墓祭祀父亲,韩暨亦因此出名。”

    刘辨大吃一惊:“这小子是个狠人啊!可他跟推广水排有什么关系。”

    “辩爷别急。”

    军师联盟继续道:“历史上,韩暨在投靠曹操以后,在冶铁手工业上,将既费工又低效的马排和人排弃用,把水排改良后推广使用,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倍。”

    “据《三国志·魏书·韩暨传》记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於前。”1

    “根据专家的猜测。”

    言至于此,军师联盟略微停顿后:“这个韩暨应该是个精通机械的专家,两百年前,杜诗在南阳推广了水排,南阳冶铸效率大幅度提升。”

    “但是,杜诗的水排局限性比较大,韩暨是在这种水排的基础上改进的,其一是以‘长流为水排’,利用大江大河来当动力,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其二,是把卧式马排机械装置,改造成了水排机械装置,所谓马排,就是利用畜力,来推动机械轮轴,依靠轮轴转动,来鼓动鼓风机。”

    “史书上记载的‘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意思就是熔化一次矿石,至少要用一百匹马力,可见东汉冶铁的规模得有多大?”

    “韩暨把马排、人排改造成水排,简而言之,就是把畜生力推动,改为水力激动,这样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

    巴拉巴拉。

    军师联盟解释了一大堆:“所以辩爷放心,不管别人能不能看懂图纸,但是韩暨在的话,想来应该没有问题。”

    刘辨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心中暗道:“那韩暨现在在南阳吗?”

    军师联盟轻声道:“按照史料记载,应该是在南阳,不过不在堵阳,而是在鲁山隐居,辩爷派人找找,应该可以找到。”

    “反正咱们第一步是要制造足够的农具,保证农耕进度,暂时不会改进,还有一定的准备时间,足够寻找此人出山了,你就放心吧。”

    刘辨深吸口气,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韩暨!行,我记住了。”

    “报—!”

    正在这时,殿外响起个声音。

    刘辨抬眸望去。

    但见,朱彤推门而入,欠身拱手:“殿下,荀彧求见。”

    刘辨皱了皱眉:“文若?这么晚还过来,一定有要事,让他进来吧。”

    朱彤拱手:“喏。”

    不多时。

    荀彧来到殿中,趋步上前,欠身拱手:“殿下。”

    刘辨倒也懒得废话,直接问道:“文若,可是发生了何事?”

    荀彧揖了一揖:“恩!根据颍川传回的消息,董卓将鄢陵、长社、许县划入了陈留郡,如今张邈也卷入了战争,曹操压力比较大。”

    “在下以为......”

    荀彧直接给出建议:“殿下应当速速派人驰援,以防颍川有失。”

    刘辨皱着眉:“好一个董卓,滥用国之重器,简直岂有此理!”

    “这样吧。”

    沉吟片刻,刘辨做出决定道:“让他的老搭档鲍信,率领三千精兵,驰援颍川,绝不能在这节骨眼上出问题。”

    荀彧一揖:“喏。”

    “可还有别的事情吗?”刘辨询问。

    “有。”

    荀彧点点头,轻声道:“此前在雒阳撒出去的人,已经传回消息,在河东方向,发现了殿下画的紫花苜蓿,目前正派人往回移栽。”

    “找到了?”

    “恩,找到了。”

    “太好了。”

    刘辨内心狂喜,长出了口气:“只要在南阳种上苜蓿,可以节省一大笔草料,孤这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Com

    “文若啊。”

    刘辨吩咐道:“这件事便交给子敬去做,不必再来请示。”

    荀彧欠身拱手:“殿下放心!”

    “哦对了。”

    正当荀彧准备离开时,刘辨忽然想起了韩暨,摆手制止道:“文若啊,你顺便告诉奉孝,让他撒出人手,寻找南阳堵阳人韩暨,若不在城中,极有可能在鲁山隐居。”

    “韩暨?”

    荀彧深吸口气,似乎对此人有些印象:“可是为父报仇,雇凶杀人的韩暨?”

    刘辨没想到荀彧居然知道此人,飞快点头:“没错,正是他。”

    荀彧拱手,铭记于心:“属下记住了,殿下放心,彧必转告奉孝。”

    刘辨恩了一声:“时间不早了,你便退下吧,好生休息。”

    荀彧应声承诺。

    旋即。

    躬身离开大殿。1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