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弘农杨彪为太尉?气得董卓要吐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清楚,何况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娃娃。

    “罢了。”

    董卓摆了摆手,眸中绽出一丝凶芒:“只要咱们把双马镫、特制马鞍,全面普及,又何愁不能消灭弘农王的新朝。”

    董旻颔首点头:“没错,正是此理。”.CoM

    “报—!”

    却在此时,不远处再次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董卓扭头望去,哂然道:“不用问,一定是弘农王登基称帝的消息传过来了。”

    待到传令兵飞马赶来,急匆匆上前。

    果然!

    传令兵拱手:“丞相,从南阳方向传回消息,弘农王顺利登基称帝,咱们安排刺杀的人,没有得逞,如今已经退回来了。”

    “恩。”

    董卓早有预料。

    皇帝岂是那么容易刺杀的,因此倒也浑不在意,只是开口询问:“南阳汉庭何人是三公?或者何人是丞相,可是荀彧否?”

    三公需要三人,而丞相只需要一人。

    董卓自然下意识地认为,在这关键时期,弘农王会集中权力于一人,这样可以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不是!”传令兵摇头。

    “哦?”

    董卓不由好奇:“那是何人?”

    传令兵拱手:“南阳汉庭三公只一人,乃是弘农杨彪,暂时被任命为太尉,荀彧乃是尚书令,戏贤为尚书仆射。”2

    嘶—!

    董卓眼瞪如铃,倒抽口凉气:“杨彪,太尉?!”

    传令兵肯定地点点头:“没错,正是。”

    “该死!”

    董卓暗自嚼碎一声:“这家伙被我罢免后,居然去了南阳!我有四世三公的袁家坐镇,弘农王同样有四世三公的杨家坐镇!”

    “这小子......”

    董卓下意识攥紧了拳头,只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彷佛人狠狠抽了一巴掌似的:“还真有些门道啊!”

    李儒一脸的不敢置信:“没想到,弘农杨氏居然会去南阳,杨彪在士人心中颇有地位,有他坐镇南阳,的确可以跟咱们抗衡一二。”

    “杨彪!”

    董卓双眸闪烁怒火,嗞着钢牙:“我非砸碎了他不可!”

    “传令。”

    董卓毫不犹豫,铿锵喝道:“命牛辅引兵直扑弘农杨家,以投敌叛国之名,夷其三族,我要让他付出血的代价。”

    “丞相,三思呐!”

    李儒心里咯噔一下,赶忙劝阻:“弘农杨氏,四世三公,虽不及袁家势力庞大,但亦有不少门生,在天下享誉盛名。”

    “丞相,您若是夷其三族,势必会牵连甚广,若是引起杨氏的门生故吏不悦,只怕咱们会陷入被动啊!”

    “您千万别忘记了。”

    李儒赶忙提醒道:“咱们目前在关中,弘农杨氏在这里的势力,相当于袁术在汝南一般,咱们对杨彪下手,需要面对的,将是朝堂内外的双重压力。”

    “丞相!”

    言至于此,李儒深躬一礼,恳切道:“咱们好不容易安定了朝堂,如今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时,若是对弘农杨氏下此毒手,只怕三五年之内,难以恢复元气啊!”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安汉庭之于关中士族,乃是个外来户,他们只能依靠这里的士族,来获取钱粮兵马。

    而弘农杨氏便是关中士族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支,董卓一旦对他下手,那么凭其在朝中的影响力,以及地方上的声望,长安汉庭势必陷于危难。

    “该死!”

    董卓心头的恨意涌上来,又硬生生被压制回去。

    此时此刻,他甚至有些羡慕弘农王。

    另立皇朝虽然艰辛,但权力可以得到保障,不会有别的顾忌。

    哪像是自己,想要杀个人,都要先想想,会不会产生什么不可挽回的影响。

    这种感觉,实在是操蛋之极。

    见董卓稍稍停顿,李儒再添一把火:“丞相,您若当真夷其三族,势必会令杨彪死心塌地追随弘农王,而且杨氏门生故吏,必会转投南阳汉庭,如此岂非遂了弘农王之心愿?”

    “小不忍则乱大谋。”

    李儒深吸口气,直击董卓内心:“丞相,越是这个时刻,咱们就越是要小心谨慎,千万不可因此铸成大错。”

    呼—

    董卓长出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

    他双目灼灼地凝视着李儒:“文优,幸亏有你在,否则我岂能压得住这股怒火。”

    李儒一揖:“为丞相分忧,乃儒之本分。”

    *****

    南阳。

    皇帝行宫。

    文德殿。

    刘辨捧着战报,一脸的不敢置信,心中暗道:“卧槽!不会吧,夏侯渊居然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他不是曹魏名将吗?”

    “辩爷。”

    军师联盟的声音立刻响起:“你别把夏侯渊想得太厉害,不知道你听说过‘白地将军’这个称号没有?”

    “白地将军?”

    刘辨顿时一个愣怔,皱眉询问:“我只听白马将军公孙瓒,没听过什么白地将军,莫非它是夏侯渊的称号?”

    “没错。”

    军师联盟解释道:“在《太平御览·卷三百三十七·兵部六十八·鹿角》引《魏武军策令》中记载:”

    “刘备大军烧掉鹿角,而鹿角距离夏侯渊营地足足十五里,可夏侯渊却亲率四百士兵,去大营外的鹿角阵地,然后让士兵修补被破坏的鹿角。”

    “刘备在山上望见此景,便从谷中出兵袭击,夏侯渊率兵与敌厮杀,敌人于是绕出其后,夏侯渊的军队退回大本营,但其本人却未能归来。”

    “啊?”

    刘辨顿时一愣:“夏侯渊不是死在定军山吗?没有回来,是什么意思?”

    军师联盟赶忙做出解释:“夏侯渊是死在了定军山,那支从谷中杀出的兵马,就是黄忠率领的兵马,夏侯渊战死,致使军中大乱,黄忠趁势强攻,一战落败。”

    “史料上记载,夏侯渊原本就不会用兵,军中将士皆称其为‘白地将军’,这是一个贬义词,可绝非是白马将军公孙瓒,那样的称赞。”

    刘辨饶有兴致地点点头:“的确,身为一军主将,居然亲自去修补鹿角,他特么还能有点正事儿吗?”

    军师联盟笑了笑:“所以啊,他轻敌冒进,想要扩大战果,也在情理之中!历史上的夏侯渊虽然有些成就,但就凭这一点,足以把他打下名将的神坛。”

    刘辨一直以为夏侯渊挺厉害的。

    毕竟,在三国志的游戏中,夏侯渊的统帅值一般都在88~92之间。

    这样的统帅值,很难让人想象,真实的夏侯渊居然是这般模样。

    亲自带兵去修鹿角,还被刘备抓住机会,一击必杀?

    呵呵!

    刘辨自问,即便没有军师联盟辅佐,他也绝对不会干出这么low的事情。

    主将应该有主将要干的事情。

    带兵修鹿角这种事情,小兵干不了吗,居然还需要你大将军亲自出手?

    刘辨彻底无语了。

    这件事情,实在是让人颠覆三观啊!

    当然!

    历史上夏侯渊能去修鹿角。

    那么,现在的他,引兵杀出城池,倒也可以理解。

    刘辨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老师,我要不要替曹操处理他啊?这样的主将,即便杖责他一百,我都不嫌多!”

    “不行!”

    军师联盟立刻阻止道:“你这叫越俎代庖,管教部下,那是曹操的事情,这件事他自然会处理,你不必多心,否则以后可有你操心的。”

    “历史上的诸葛亮怎么死的?纯粹就是累死的,军中每有杖责二十的责罚,全都要经过他的批准,可谓事无巨细。”

    “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兼顾所有的事情,这种一插到底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学上讲,是保姆式管理。”

    “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是会犯这种错误,不仅把自己搞得很累,而且没有给属下锻炼的机会,培养不了人才。”

    “所以你看,诸葛亮死后,蜀汉顿失一柱,人才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断层现象,以致于出现蜀汉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尴尬局面。”2

    “当领导有当领导的艺术,某些事情该管,某些事情不该管,自己心里要有数,像这种事情,交给曹操处理就好,你不必过问。”

    “充其量!”

    军师联盟退而求其次道:“你可以给曹操私下里写封信,委婉表达一下观点即可,将决定权交给曹操,千万不要替他做主。”

    刘辨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专家不愧是专家。

    处理事情,张弛有度,分寸拿捏得很好。

    若是他自己,肯定会下意识插手,甚至恨不得替曹操做主,杖责他一百军棍。

    可一旦这样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己就等于是把曹操架空了。

    “我明白了。”

    刘辨深吸口气,缓缓点头:“这次幸亏有来自兖州的义士支援,否则鄢陵之战会是个什么结果,还真不一定呢。”2

    “老师。”

    刘辨试探性地道:“咱们现在正值用人之际,否则可以直接录用啊?”

    军师联盟的声音随即响起:“可以免试,直接录用,不过最好亲自接见一面,能以一百精兵,短时间大破军营者,绝对非同凡俗,或许其中有历史名人,也不一定。”7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