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汉末五大发明家,居然一下子冒出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师,既然杠杆弩有这么多的优点,而且经过改进以后,如此强悍,咱们为什么不全部装备强弩,直接把弓箭取代,不是更好?”

    弓、弩是古代冷兵器战场上,最常见的两种远程投射类武器,而且弩具有的优点那么多,按照正常思维模式,自然是取代最好。

    尤其是在杠杆弩,解决了传统强弩复位上弦慢的缺点,虽然比起弓箭,还要略微差一点,但在实战中,这点差距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至少,此刻的刘辨是这么想的,如果全军都可以装备强弩,那还要弓箭有个卵用,可以连发的基础上,岂不相当于一人捧个机关枪,不停突突?

    虽然目前还不具备搞火枪的技术条件,但如果能够实现这种进攻模式,岂不跟端着把机关枪的效果,一模一样?

    军师联盟立刻解释道:“辩爷,虽然改进型的杠杆弩,弥补了很多缺陷,但它比起弓箭,依旧有相应的不足。”

    “其一!”

    军师联盟似乎早已料到刘辨会有疑问,对答如流:“弩箭因为没有尾翼,导致抛射效果不佳,战斗队形会受到严格的限制。”

    “但传统弓箭则不然,数排弓箭手可以站成密集队形齐射,箭支从前面队友头上飞过,丝毫不必担心会伤到自己人。”

    “虽然,宋代有‘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把强弩布置在弓箭后排的叠阵法,但弩这种武器所追求的,以及战术意义还是以直射破甲为主。”

    刘辨脑海中幻想着战场画面,饶有兴致地点点头:“没错!强弩的抛射效果,的确有些不佳,全面给将士装备的意义不大。”

    “其二!”

    紧跟着,军师联盟继续言道:“经过专家改进型的杠杆弩,乃是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内含多种东汉时期达不到的技术标准,生产造价必定非常昂贵。”

    “除此以外,任何一个零部件的损坏,维修成本同样会非常高,咱们不可能只想着生产制造,不考虑后期的维护保养问题,对吧?”

    刘辨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这还真是个现实问题。”

    军师联盟轻声道:“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即便是历史上,依旧是弓箭唱主角,不差钱又想快速成军的,一般会选择弩;技术落后却人人善射的,多半会选择弓。”

    “不过,真正配置合理的军队,这两种兵器全都要有,纵深搭配,相辅相成,才能令军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专家建议......”

    军师联盟转入正题,郑重言道:“咱们可以集中力量,打造一支兵力不算太多,但却装备精良的特种部队,包括近、中距离装备,全部配置齐全。”

    刹那间,刘辨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这不就是高顺的陷阵营吗?”

    军师联盟肯定地道:“没错!就是高顺的陷阵营,兵力维持在千人即可,从铠甲、寰首刀、杠杆弩等装备,全部配置齐全,战斗力岂能不强。”

    “好啊!”

    刘辨眼神骤亮,内心不由澎湃起来:“真是太好了。”

    即便是直播间的网友,此刻也跟着沸腾起来:

    “陷阵营高顺终于要出山了吗?”

    “这尼玛!专家要打造一支加强版的陷阵营吗?”

    “哈哈,历史上的陷阵营,原本就很厉害,现在再有精良的装备,岂不更厉害?”

    “想起《我是特种兵》上的一句话:有限的经费,有限的人员,强大的战斗力!陷阵营是当之无愧的冷兵器特种部队!”

    “加强版高顺!加强版陷阵营!吼吼.jpg”

    “牛逼plus”

    “+1”

    “+2”

    “+10086”

    “......”

    正当直播间网友兴奋不已时。

    “报—!”

    殿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刘辨抬眸望去。

    但见,朱彤推门而入,趋步上前,欠身拱手:“陛下,戏仆射将最新的考课成绩汇总,送到皇宫了,还请陛下过目。”

    “恩。”

    刘辨略显意兴阑珊。

    毕竟,每次全都是兵法、经学,看得刘辨自己都有些烦了:“你暂且放那里吧,待朕得空时,再看不迟。”

    “陛下。”

    朱彤欠身拱手道:“戏仆射让末将提醒陛下您,这一期中有两人,格物全部回答正确,而且其中一人选择了三道题,两道格物,一道经学,另一人两道格物,一道算术。”

    “哦?”

    刘辨不由惊诧。

    之前的考课,全都是经学、兵法。

    但特么,这一期居然冒出两个特别的,而且竟然是格物,你敢信?

    刘辨兴奋之余,赶忙接过名册,展开浏览。

    果然!

    两个名字赫然在列。

    刘晔!

    李仁!

    “刘晔?”

    刘辨眼神骤亮,率先发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

    毕竟,他可是发明了霹雳车的牛人啊!

    真没想到,居然就这样毫无防备地,出现在了刘辨面前。

    “没错!”

    朱彤虽然不知刘辨内心,但通过外在表现,依旧有自己的猜测:“陛下,此人乃是汉室宗亲,阜陵王刘延的后裔。”

    “快!”

    刘辨大手一挥,朗声道:“传二人入宫觐见。”

    朱彤愣怔:“啊?这......这便入宫觐见了?”

    刘辨肯定地点点头:“朕有要事委派。”

    朱彤岂敢耽搁,急忙拱手:“喏。”

    旋即。

    躬身倒着离开大殿。

    与此同时,刘辨心念一动,试着问道:“老师,这刘晔我倒是知道他叫什么,但这个李仁是个什么鬼?莫非是被埋没的人才?”

    军师联盟立刻解释道:“辩爷,在汉末三国时代,有一些精通机械的发明家,专家此前便归纳了五人,我们内部称之为汉末五大发明家。”

    “哦?”

    刘辨不由好奇:“敢问老师,是哪五个人?”

    军师联盟随即言道:“其一,乃是扶风人马钧,号称三国第一发明家,在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不少发明都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

    “少年时便改良织绫机,提高丝绸纺织技术,此后又发明了,将水由低处送往高处的灌溉水车,当然目前咱们的比它更先进。”

    “而在军事上,马钧改进了诸葛连弩和攻城投石车,尤其是诸葛连弩,经过他的改进,使得连弩的威力增加了五倍。”

    刘辨听得震惊:“卧槽!这小子这么厉害?”

    军师联盟对此表示肯定,旋即继续道:“其二,乃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人辩爷应该很清楚,他发明了诸葛连弩、木牛流马,还有孔明灯。”

    “在这里,便不再赘述。”

    “至于其三。”

    军师联盟轻声道:“是个叫做李譔(zhuàn)的人,现在名单上这个叫李仁的,便是李譔的父亲,他是益州梓潼人,和蜀国名臣尹默是同乡。”

    “此人与尹默一起,赴荆州求学,与诸葛亮、庞统等人,均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博览经史,广学技艺,严格来算,李仁是戏贤的师弟。”

    嘶—!

    刘辨愈加愣怔:“李譔?”

    军师联盟解释道:“这个李譔可不得了,在机械格物上的造诣,远胜于其父李仁,蜀国最初的连弩,便是此人发明,诸葛亮是在他的基础上,才发明出了诸葛连弩。”

    “啊?”

    即便是刘辨本人,也不由地为之一愣:“李仁的儿子居然这么牛?”

    军师联盟肯定地道:“没错!是挺牛的,但这人轻浮疏狂,不务正道,这一辈也没什么太大的作为,因此名声远不如马钧、诸葛亮。”

    “原来如此。”

    刘辨这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知道此人。

    军师联盟则继续道:“至于刘晔,辩爷应该清楚,他是曹操麾下的谋士,发明了投石车,但他更厉害的,应该是经学,格物充其量是他的兴趣爱好。”

    “不过......”

    紧跟着,军师联盟一个神转折道:“辩爷想要把这帮人集中起来,专门搞一些发明创造的话,完全可以让刘晔挂帅,毕竟他是汉室宗亲,忠诚度几乎不必怀疑。”

    刘辨轻笑一声:“老师怎么知道我想组织他们,成立一个研发小组?”

    军师联盟随口解释道:“辩爷,咱们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如果这点心思都猜不到的话,那还得了?你召集他们入宫,是想让他们把弩炮、杠杆弩造出来吧?”

    “恩!”

    刘辨倒也没有遮掩,肯定地道:“我的确是这样想的,不知道军师联盟是什么意思?”

    军师联盟轻声道:“专家同意,有更专业的人在,以后咱们搞这些小玩意儿,可就方便太多了,而且辩爷身为皇帝,总搞这些奇技淫巧,对你影响不好。”

    “其实,专家早想着找些懂格物的专业人士,但一直没有机会,没想到现在居然一下子冒出来两个半人。”

    刘辨自然清楚,那半个人是指李仁的儿子李譔。

    可能他现在年龄还比较小,但终归会长大,以后一定可以派上大用。

    “专家同意就好。”

    刘辨长出口气,彷佛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哦对了,不是五个发明家吗?刚才一共说了四个,那最后一个是谁?”

    军师联盟倒也没有废话,直接言道:“他叫张奋,东吴重臣张昭的侄子,少年好学,节俭行义,被拜为将作大匠,掌管宫室修建。”

    “张奋善于制作攻城器械,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制造了用作攻城的‘大攻车’,后来在步骘的推荐下,担任将军,累迁平州都督。”

    刘辨深吸口气,不由蹙眉:“张昭的侄子!刘晔是淮南人,证明南阳汉庭的消息,应该已经传到了淮南,甚至已经遍布全国。”

    “或许......”

    刘辨试探性地道:“那些原本赶往东吴避祸的智囊,会赶来南阳寻找入仕的机会。”

    军师联盟倒也没有否定:“的确有这个可能!所以辩爷,咱们以考课取士的办法,还得继续实行下去,让天下有才能的人,全部聚集在辩爷的旗帜下。”

    “放心。”

    刘辨极其肯定地道:“科举是咱们必须要坚定不移推行的。”

    军师联盟笑笑:“没错!只是戏贤有些可惜,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